資本主義經濟往往伴隨著泡沫經濟和泡沫破裂的風險。西元十七世紀前半,荷蘭的「鬱金香泡沫」事件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泡沬經濟事件。十九世紀後半以後,泡沬經濟事件更是屢見不鮮。(本文節錄自《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一書,宮崎正勝著,時報出版。)
物價革命引發了長期的通貨膨脹,並使貨幣價值下跌,無形中助長了投資的風氣。
投資並非是單純的出借貨幣賺取利息,而是將貨幣投入於貨物的生產和流通中,再透過經濟活動的運作賺取利益。
不過,當時的投資卻是預先買下可能會賺錢的物品,利用時間差賺取利益,相當於「投機」的行為。所謂投機,是期待能偶然獲取龐大的利益,是一種缺乏根據的投資行為。
投資與投機之間僅有一線之隔,投資時一不留神就可能變成風險高卻收益大的投機行為,偶爾也會引發泡沫經濟危機(投機過熱)。
資本主義經濟往往伴隨著泡沫經濟和泡沫破裂(信用瓦解、經濟緊縮)的風險,世界最早發生的泡沫經濟事件,就是荷蘭的「鬱金香泡沫」事件。
來自新大陸的廉價白銀,持續大量流入歐洲,引發了劇烈的通貨膨脹。由於資產的耗損加劇,民眾為了維持資產的價值,只得加入投資的行列。大航海時代以後,海洋經濟活動的多樣化也助長了投資的風氣。
不過,在西元十七世紀時,荷蘭的民眾並沒有發現特別值得投資的標的。
因此,無處可去的流動資金開始轉向特定的對象進行投機行為。
(延伸閱讀│荷蘭不只風車、鬱金香:不僅是農業強國,更是世界第6大貿易國)
開啟了反覆發生的泡沫經濟
當時的歐洲庭園所栽植的花,大部分都是來自地中海。其中,也有原生於地中海東部的鬱金香。鬱金香被視為「宮廷之花」而備受喜愛,甚至風靡鄂圖曼帝國全國。
荷蘭非常流行鬱金香品種的改良,培育出多達兩千種以上具有不同花形種類及顏色的鬱金香。在鬱金香熱潮期間,貴重品種的鬱金香球根擁有極昂貴的價值。因而興起了鬱金香球根的投機風氣。
荷蘭商人遠赴伊斯坦堡,競相高價收購這種四季皆可開花的鬱金香球根。不久,民眾對鬱金香球根的「愛好」就轉變成「投機」行為。
西元1634至1637年,荷蘭出現了「鬱金香熱潮」,人們開始熱中於鬱金香球根的買賣,由於一般平民的「資金」也相繼投入這場熱潮中,使鬱金香球根的價格莫名高漲,逐漸出現了泡沫化的現象。
當時,只要轉賣球根,就可以輕鬆賺取財富。人只有在蒙受巨大的虧損時,才會意識到風險的存在。這個道理是古今皆同的。
交易的普及使投資變得容易,當時還出現了「以一定的價格收購球根的權利」(相當於期權交易)的買賣行為,還能夠以房子或物品做為擔保借貸「資金」。民眾們描繪著一本萬利的美夢,不斷加劇泡沫化(流動性過剩)的情形。
當時有一種因為蚜蟲寄生而突變的「鬱金香條斑病毒」,使鬱金香出現了條斑的花紋,這種帶有條斑的鬱金香居然被哄抬到價值三千荷蘭盾,簡直令人咋舌。在當時的三千荷蘭盾,相當於富裕商人一整年的收入金額,也難怪平民趨之若鶩做起一本萬利的美夢。
[解讀經濟]期權交易是指「將特定的商品,在預先決定的時間點,以預先決定的價格買入的權利」的買賣。
西元1637年〉
史上最早的泡沫經濟是荷蘭的「鬱金香泡沫」
資本主義經濟往往伴隨著泡沫經濟和泡沫破裂的風險。西元十七世紀前半,荷蘭的「鬱金香泡沫」事件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泡沬經濟事件。十九世紀後半以後,泡沬經濟事件更是屢見不鮮。
迎來泡沫的破裂
令人遺憾的是,海市蜃樓終會消失,熱潮終會冷卻。
不久,泡沫破裂的時刻突然到來。
西元1637年2月,原本持續飆漲的鬱金香價格突然開始急速下跌。以現代話來講,有遠見的人已經開始「獲利了結」。
當鬱金香價格開始下跌後,大批民眾出現懼怕蒙受損失的恐慌潮,紛紛「賤價拋售」鬱金香,使鬱金香球根的價格大暴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許多民眾宣告破產。
鬱金香球根價格的暴跌,引發市場的一片混亂。
荷蘭政府於是針對鬱金香的交易制定了相關法令,此舉卻加速了鬱金香泡沫的破裂。在二十五年以前,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有體會過泡沫經濟及泡沫破裂的經驗吧。
在資本主義經濟的時代,類似的泡沫經濟事件往往反覆發生。
(延伸閱讀│從「廉價日本」邁向「貧窮日本」?日本消費變便宜為何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