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開門撒錢驅鬼?把春節過成萬聖節的宋朝人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2-03

瀏覽數 21,350+

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陸游詩云:

扶持又度改年時,耄齒侵尋敢自期。

中夕祭餘分餺飥,黎明即起換鍾馗。

新的一年又到了,陸游的年紀也愈來愈大了, 除夕祭祀祖宗,和家人一起吃餺飥。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早早地起床,把門神貼上。

大年夜吃餺飥,餺飥是什麼東西呢? 後文講到年夜飯,會有詳細介紹。在這個小節裡,我們先研究研究為什麼要「黎明即起換鍾馗」。

「鍾馗」代指門神。大年初一,天剛濛濛亮,就爬起來貼門神,連個懶覺都不能睡,為什麼?

兩條原因。

第一,為了把惡鬼擋在門外。前面說過,無論是畫著武將的門神,還是畫著神仙的門神,理論上都能驅鬼,鬼想進門搗蛋,剛走到大門口,就看見威風凜凜的兩尊門神,肯定嚇得抱頭鼠竄。

第二,為了把窮鬼擋在門外。

所謂窮鬼,就是乞丐。大年初一那天早上,如果門神貼晚了,這些乞丐會扮成鬼,到你家裡要錢。

假設您是一個宋朝人,一覺睡到大年初一,早晨起來出門上街,忘了貼門神。那麼在打開您家的大門之前,建議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以免被嚇昏過去。

開個門而已,怎麼會嚇昏呢? 原因很簡單,當您打開那扇門的時候,門口很可能突然冒出來幾個乞丐,化了妝,戴了面具,青面獠牙,血盆大口,尖叫著向您猛撲過來。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這時候您千萬不要怕,最好從腰包裡摸出一把銅錢,朝那些乞丐撒過去。常言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您只要掏錢,鬼就會撤;您如果不掏錢,鬼會一直纏著,堵在您的家門口,不讓您離開。掏過錢,趕緊把門神貼上,其他乞丐再經過時,就不會再來討錢了,這是他們的職業規矩。

《夢粱錄》記載:

街市有貧者,三五人一隊,裝神鬼判官、鍾馗小妹等形,敲鑼擊鼓,沿門乞錢,謂之「打夜胡」。

「打夜胡」是宋朝方言,又名「打野呵」,本義是指流動藝人沿街串戲,沒有固定的演出場地,靠過往觀眾賞錢度日。乞丐並非藝人,但是身為職業乞丐,身上都有絕活,有的會翻跟斗,有的會拉胡琴,有的會唱蓮花落,有的會戴上面具扮鬼嚇人。平日裡靠扮鬼嚇人討錢,只能挨一頓打,可是到了大年初一,卻能為街坊討吉利—街坊出錢讓他們離開,就等於是真正的惡鬼被趕走了,可以平平安安過大年了。

《夢粱錄》又寫道:

禁中除夜,呈大驅儺儀,並系皇城司諸班直,戴面具,著繡畫雜色衣裝,手執金槍、銀戟、畫木刀劍、五色龍鳳、五色旗幟,以教樂所伶工裝將軍、符使、判官、鍾馗、六丁、六甲、神兵、五方鬼使、灶君、土地、門戶、神尉等神,自禁中動鼓吹,驅祟出東華門外,轉龍池灣,謂之「埋祟」而散。

大年初一頭天晚上,民間小兒女正在守歲的時候,從皇宮裡浩浩蕩蕩開出來一隊神神鬼鬼。這批神鬼由御林軍和教坊司藝人裝扮,可比初一早晨扮鬼討錢的那些乞丐專業多了。他們除了戴面具,化了彩妝,身上穿著戲服,手裡還拿著兵器和彩旗,有扮天兵的,有扮天將的,有扮判官的,有扮閻羅的,有扮灶君的,有扮土地公的,有扮鍾馗的,有扮小鬼的,臉上五顏六色,旗幟五彩繽紛,彷彿百神聚會,又像群魔亂舞。

在一陣鼓吹聲中,這隊人馬出了皇宮,繞城遊行。假如我們在除夕來到宋朝京城,看見迎面走來無數神鬼,真有可能以為選錯了時間,沒趕上春節,卻趕上了萬聖節。

從民俗學的角度講,無論是新年早晨的乞丐扮鬼,還是除夕夜裡的神鬼遊行,其實都是上古儺戲的遺風。什麼是儺戲?就是用人扮鬼,演一場驅鬼的鬧劇,以此來恐嚇真正的鬼。

開門撒錢驅鬼?把春節過成萬聖節的宋朝人_img_1

本文節錄自:《逛一回鮮活的宋朝民俗》一書,李開周著,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