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巴黎植物園的巧思!巨型動物燈飾提醒我們一件事…

蔡筱穎
user

蔡筱穎

2019-01-16

瀏覽數 17,150+

巴黎植物園裡的自然史博物館。圖片來源:pixabay
巴黎植物園裡的自然史博物館。圖片來源:pixabay

驅車經過巴黎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入口時,巨大的五彩恐龍讓人驚豔不已,其次是車水馬龍之間,觀者如市的排隊景象,促人猛打退堂鼓,終於,網上訂票挑選非週末的夜晚,要一睹植物園燈光藝術裝置展的風采。

夜幕剛低垂,和女兒從等候的咖啡店走出,還是大排長龍,祖父母帶著孫子,父母推著娃娃車,年輕情侶呼朋引友,年逾半百或花甲之年的人交換即將看到的燈節訊息,焦躁等待的心情到了入口處全被挺立在黑夜裡的侏羅紀世界恐龍吞噬,驚歎壯觀之聲此起彼落。

這是第一次植物園推出燈光藝術裝置展。十七世紀原為路易十三的皇家草藥園,在路易十四時期發展為植物園,法國大革命後增設動物園,整個園區在一千多支LED燈裝飾彩繪動物的照明下,越夜越美麗。

巨型燈飾喚起民眾對動物生存危機的意識

侏羅紀世界15公尺高的恐龍,引導民眾發現6500萬年前已滅絕的動物,如三角龍、暴龍等。然後是消失在人類文明壓力下的猛獁象和劍齒虎,以及二十世紀未能生存下來的塔斯馬尼亞帶狼。然後是瀕臨滅絕的北極熊、企鵝、棕熊、海龜、青蛙等,這些動物們離開了博物館和動物園,以壯觀的中國燈籠形式活躍起來,在植物園的草坪上提醒民眾牠們的生存遭遇危險。

為了強調拯救野生動物和植物群的急迫性,園方特別製作說明展示代表物種已滅絕和瀕臨滅絕狀況的訊息,讓民眾漫步在這些栩栩如生的動植物之間,了解保護動植物的重要性。

通過一隻變換華麗色彩的30公尺長大白鯊後,陶醉在童話般的夢幻世界中的民眾,回到現代社會與人類共同生活的動物園區。以啟蒙物種為主題,引導夜間探險的人們認識生物多樣性的美麗,儘管園方小心翼翼的安排動物燈光的位置和方向,但園裡的動物,並非全都睡著,花豹虎視眈眈的看著圍欄後的訪客,貓頭鷹也睜大雙眼隱藏在樹枝間。

巴黎植物園裡怎麼有動物園?源自於這頭犀牛…

令人驚歎的巨型發光動物裝飾,也講述動物園的歷史。1770年印度犀牛從洛里昂港口上陸,成為獻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禮物。23年之後,風起雲湧的法國大革命,這頭犀牛也名列凡爾賽動物園剩下最後一批的動物之中,地區民眾代表決定將牠們送給巴黎植物園的館長德聖皮耶(Bernardin de Saint-Pierre),希望製成標本,在自然史館展出。德聖皮耶力排眾議,提出在國家巴黎植物園內增加一個動物園的必要性,科學界大力支持下,動物園(ménagerie)成立。不過 這頭犀牛並未進入動物園,因為在被轉往動物園之前,牠已死亡。兩百多年過後的今天,人們還是可以看到這頭犀牛,不過是在自然博物館的標本陳列室中。

兩頭印度象Hans和Parkies則見證了1795年法國軍隊介入荷蘭的政治革命後,和荷蘭決定建立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保障的巴達維亞共和國的歷史。荷蘭皇家動物園裡的兩頭印度象被法國「沒收」運往巴黎,歷經三年製作牢籠和運送交通工具的準備,好幾個月穿越溪流和運河的旅程,離鄉背井的大象抵達巴黎動物園後卻鬱鬱寡歡,園方特地找來音樂學院的樂團演奏音樂以解象憂,重新舞動鼻子的兩頭象,在法國重新度過14年的生活。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一看到長頸鹿,女兒立即想起曾看過的莎拉發(Zarafa)動畫故事,長頸鹿莎拉發是埃及送給查理十世的外交禮物,希望能拉攏法國制衡蘇丹權力。1827年抵達馬賽港,牠走了41天的路才抵達巴黎,由當時動物園館長陪同,還有來自蘇丹的照護者,以及五頭牛每天供應牛奶。當牠優雅走過村莊市鎮時,民眾爭相觀看這個轟動一時的大明星,在里昂甚至受到萬人空巷的圍觀。抵達巴黎從國王手中吃下玫瑰花瓣,莎拉發在動物園的第一個夏天,就有60萬巴黎市民專程欣賞「非洲麗人」,牠在動物園裡待了18年,為之傾倒的民眾瘋狂掀起了從物件、流行服飾、碗盤到繪畫的長頸鹿時尚熱。

厭惡人類的河馬Kako是在1895年從塞內加爾送抵巴黎動物園,以凶殘聞名,因為1901年動物園內年紀最大的警衛遭到它的攻擊,雖經熟悉殖民地的步兵緊急救援,但警衛還是喪生在這頭河馬鋒利的牙齒下。河馬攻擊人類致死的事件,事發兩年後才被媒體知悉,並成為當時頭條的社會新聞。

對於這個燈光藝術裝置展,女兒看完的第一個反應,就形式而言,就是她在台灣看過的元宵燈節。只是法國的製作規劃加進歷史文化面向而更為精緻,工藝技術上的要求也更具美感。不過她提醒我,這些用半透明布料和五彩燈光,結合傳統中國花燈藝術的大型動植物裝置製作,是中國四川的公司和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合作的,藝術推廣文化的概念從為數眾多的熊貓就可看出。

就內容而言,她認為,館方企圖很明顯,以啟發性的夜間漫步和通過驚奇來提高公眾對生物多樣性和消失物種的認識,並喚起保護動植物的緊迫性,她也非常喜歡園方介紹有關動物的歷史故事。

(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