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臺灣太陽光電的發電量快速擴充,今年至10月底止,太陽光電併聯發電的設置容量已達2,593MW,與去年底的1,767MW相比,不只可望順利達成年淨增1,100MW的目標,年淨增設置容量更大幅超越去年500MW以上。
太陽光電併聯設置容量呈倍數成長 鹽田光電生態示範區即將完工
以臺灣整體綠能發展目標來看,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量需達20GW(20,000MW),中期目標是在2020年達到6.5GW(6,500MW)的容量,政府也據此目標擬定具體落實的計畫。
能源局局長林全能指出,政府發展太陽光電除了有明確的目標與路徑,更積極推動跨單位合作。近兩年來透過跨部會的整合及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合作,縮短土地變更及文件審核程序,促使太陽光電的年度新增設置容量從105年361MW,106年增加到523MW,今(107)年截止10月底已淨增加設置826MW。
此外,「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已進入二讀階段,其中規定用電大戶必須設置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包括屋頂太陽光電。能源局已擬定「工業區廠房設置太陽光電」推動計畫,包括科技部轄下的科學園區、經濟部轄下各工業區及加工出口區都將加入。
「在推動再生能源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能源發展與環境融合,做好生態保育的工作。」林全能強調,在設置過程中除了依政府相關規定如「區域計畫法」及「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等辦理土地變更,能源局也訂定「設置地面型太陽光電設施景觀及生態環境審定原則」,以兼顧環境生態融合。
以施工中的「嘉義縣鹽業用地設置太陽光電專區」為例,能源局邀請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內政部及中華民國野鳥協會的專家參與規劃,並與民眾及環保團體充分溝通。因此,當地共300多公頃的鹽田,排除重要野鳥棲地熱區後,只使用其中的102公頃,設置70MW的太陽能光電設施。
「明年光電生態示範區完成之後,相信能讓大家對太陽能光電產生更大的信心。」林全能表示,目前除規範廠商以生態友善工法,在太陽能光電板上設置供鳥類棲息的鳥踏,並劃設生態保育區及緩衝綠帶,完成後也將持續觀察,以確保太陽光電設施能與野鳥及附近生態共存。
材料及工法確保環境親和性 以回收基金發展回收機制與技術
外界對於太陽光電有部份疑慮,擔心太陽光電設備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林全能也從太陽光電系統的生命週期,包括材料、架設、清潔及回收的整體過程,詳細說明釋疑。
(經濟部能源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