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歲的陳其名在校園內看起來像其他大學生一樣,背著背包 、穿著球鞋,課業 、社團、談戀愛這三個大學必修學分 ,他一樣沒少。只是他的身分很特別 ,他是大學聯考舉辦三十幾年來,今年首度在校園出現的新「人種」——大學先修生。
近年來,教育部為紓緩升學壓力,除了廣設大學、要求各大學補足招生缺額之外,也在傳統的聯考入學管道以外開辦了推薦甄試、申請入學等多元入學管道。雖然大學錄取率已經突破五成,但重考生的比率卻不降反升。一位私立高職的校長認為,這是許多技職體系的學生湧入普通教育、參加大學聯考所致。因此為了「減少重考人數、讓學生能選擇自己真正想就讀的科系」,今年,教育部高教司長黃碧端又推出「大學先修班」這項制度。
暫時脫離重考折磨的止痛劑
八十七學年度試辦的「大學先修制」,共有十四所大學院校參加,基本上,只要是今年的考生、成績達到繳交志願卡標準,就有機會到各大學成為先修班學生。修完一年課程之後,可以參加各校自行舉辦的入學考試,通過之後就成為正式學生,修過的學分還能抵免。
「我不想為了念大學那麼痛苦,」已經重考過一次的陳其名,簡單一句話交代選擇先修班的原因。去年聯考考了一百五十幾分 ,今年成績增加了一百多分,但是填志願卡的「技術」不佳,還是沒上榜 。想起去年一整年待在補習班的日子 ,「我發誓再也不要回去了!」陳其名學著減肥廣告女主角的語氣,說著拒絕重考的心情。
已經十九歲的他,對於現在的大學生活很滿意,唯一煩惱的是擔心「突然被抓去當兵」。不過他倒是看得很開,萬一接到入伍通知,當完兵再重考就是,「而且,說不定到時候入學管道更多哦!」他促狹地說。就是因為大學先修生沒有正式學籍、役齡男生不能辦理緩徵,使得許多想嘗試大學先修制度的學生躊躇不前。
加上大學先修班並不「保證入學」,一年之後還是必須經過入學考試;而且各大學的入學考試又不限定只有該校先修生才能參加,甚至有些參加先修制度的學校,例如花蓮師範學院、輔仁大學等,也不會為先修生舉行入學考試。這種種原因,使得許多考生在考慮參加先修制時,打了退堂鼓。也因此,大學先修制度在剛公布時反應熱烈,總共有一萬兩千多人登記,競逐兩千五百多個名額。但是最後實際報到人數只有一千六百人左右,報到率不過六成。
說法誘人,卻沒有解決問題
在外商公司擔任經理的劉毅然就批評,教育部這項做法根本是「為德不卒」。今年他的二女兒沒考上大學,所以他聽到教育部開辦大學先修班時,還特地請假,和太太、大女兒分別至各校購買招生簡章,一家人研究以後還是決定「不要冒險」。他指出,大學聯考考的是高中的課程,先修班入學考大一課程,根本是兩種不同範圍的考試。萬一參加先修班沒通過入學考,又要回頭參加聯考,豈不是又要浪費一年。
「我也不是霸道地認為大學要對先修班『保證入學』,只是多元入學管道都是針對應屆生,大家有沒有想過重考生怎麼辦?」劉毅然指出,國外大學也有先修制度,但國外是用申請方式入學,所以學生先修些大學學分,不僅是適應大學生活,也讓高中畢業生能摸索性向、看以後要念什麼科系。
但是目前台灣不論推薦甄試或申請入學等管道,幾乎都只開放給應屆畢業生,重考生入大學的唯一管道就是聯考。而先修生要參加各大學舉辦的入學考試,就必須修過相關學分,「等於是先修什麼就得念什麼,萬一修了一年課之後,發現這個系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既不能參加其他系的入學考試、也不能以申請方式入學,只能重考,這怎麼能達成因才適性、選擇想就讀科系的目標呢?」劉毅然認為開放不能只開放一半,一位高中輔導室老師更是「苦勸」學生不要貿然念大學先修班。
她指出,教育部規定大學先修生通過入學考成為正式生的比率,不得超過各系的兩成,「免重考、先入學,好像很誘人;但這只能解決今年重考的問題,明年還是要面對。」她建議學生,除非辦法完善,或是接受重考生以申請方式入學的大學超過一半之後,大學先修制才是個不錯的選擇。
黑牌大學生Vs.正牌大學生
目前在重考班補習的黃蘋也是先修生,她本來打算晚上到補習班準備重考、白天到大學上課,明年再依通過入學考試的學校與聯考考上的學校哪個比較好做選擇。但是一學期還沒念完,她就「不敢」去學校上課,「補習班和大學,兩邊的感覺差太多,一旦在大學『放鬆』了,回補習班上課實在很難靜心念書。」她怕到時候兩頭落空,只好專心準備重考。
雖然只在大學待了短短一個月,黃蘋對這個能讓她實地體驗什麼是大學生活的制度還是很肯定,「高三的時候很痛苦,不瞭解為什麼要考大學。現在重考其實更辛苦,不過『上過』大學之後,就覺得這一年我可以7過去,」她說。
至於先修生會不會遭到老師或正式生「另眼看待」的問題,許多目前的大學先修生都認為,「大家都滿成熟的」。銘傳大學的林淑美表示,大學裡的同學來自不同學校、縣市,只要自己不彆扭、主動一些,正式生和先修生的差別其實很難分得出來。黃蘋說,先修生要調適的是,自己明明已經在大學念書,卻要擔心進不進得了大學的問題,她形容是「過大學生的生活、擔心高中生擔心的事」。至於同學相處,基本上是個性問題,跟正式生或先修生的身分沒關係。
本來念高職的李正達,今年成為文化大學的先修生。雖然當初父母因為學籍沒保障、學費又太貴(一個學分要兩千三百元)而不太贊成,他自己倒是很感謝大學先修制度。李正達說他從小就不是會念書的「好」學生,所以雖然自己外表看起來吊兒郎當,但是對於不能念大學這件事,其實「心裡有點自卑」。這次落榜本來想放棄大學夢,後來因為有先修制度,覺得就算只念「一年大學」也好,就說服父母同意。
李正達戲稱自己這個「黑牌」大學生,和許多學長姐、「正牌」大學生或是前三志願明星高中畢業的同學相處久了,「發現他們沒有我以前想像的那麼厲害,我的自卑感也消失了。」綽號「阿達」的他笑說,有了自信,好像就不會那麼在乎學歷。所以如果明年入學考沒通過,他也不打算重考,可能先去當兵;然後工作兩、三年,存點錢後出國遊學,「我很想看看外國大學怎麼上課的」。
「坦白說,我也不能很肯定大學先修制好不好;只是如果把這一年當做『大學試用期』,等於有機會先進到大學生活,沒什麼不好,」身為第一屆大學先修生,李正達認為真正的意義在於,「先修制度讓我瞭解到,除了重考或念大學之外,其實我還可以有其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