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多元與獨特兼具,傳統與創新並存

林蕙瑤
user

林蕙瑤

1998-12-05

瀏覽數 13,700+

多元與獨特兼具,傳統與創新並存
 

本文出自 1998 / 12月號雜誌 第150期遠見雜誌

不管景氣如何 ,巴黎這個令人怦然心動的文化藝術與精品業集中地,總是有一批接一批的觀光客旅遊或採購。

巴黎有兩個素負盛名的名牌區:Avenue Montaigne和Boulevard Saint Germain。橫貫巴黎市區的塞納河,將這個美麗的城市切割出兩種不同的品味。右岸以時髦流行出名;著名的左岸區則以優雅中帶點拉丁風味的熱情活力與大學城區的書卷文化氣息為主。兩岸之美,各有千秋;採購的觀光客,亦因國籍或人文風情的不同而各有偏好。通常中歐、亞洲及中東顧客較喜好右岸的Avenue Montaigne豪華中帶點豔麗的氣氛;美洲及西歐顧客則喜歡左岸Boulevard Saint Germain浪漫、帶咖啡香的氣息。

能用手工打造的 ,絕不假手機械

一位香港觀光客從Avenue Montaigne的都彭精品屋走出來時,高興地對太太說:「爸爸年輕時購於巴黎、去年遺失的打火機,今天雖可能在都彭直營店裡找到相同款式,但是能在巴黎的總店買到,做為爸爸的生日禮物,更有意義。」這個深受亞洲消費者喜愛的男士精品名牌,不但保留當年的創始設計,還發展出風格迥異、具現代感的新設計。不論是貴族風味或是現代面貌的都彭飾品,至今遵循「能用手工打造者,都是用手工細緻打造」的基本原則。

另一位來自德國 、六十出頭的企業家,利用到巴黎出差的空檔採購,在跨出左岸的都彭精品店時忍不住感嘆:「今天提到都彭這個品牌時,大多數人只聯想到隨身精緻飾品,卻忘了它當年是以名流貴族所用的皮件及特製用途旅行箱起家。」一位都彭的資深經理指出:「事實上,因為時代、社會與經濟的變遷,以及交通工具的改變,二次世界大戰時,都彭若不是從善如流 、迅速掌握時機改變產品策略方針,恐怕難以擁有今天的情勢及風采。」

這個有著優雅 、細緻、創新形象的跨國名牌,在男士精品界擁有不下於香奈兒(Chanel)的地位。

一八六五年,十八歲的都彭(S. T. Dupont)離開法國東南部的老家薩瓦縣(Savoir)法福吉鎮(Faverges),隻身來到巴黎,投靠當時專為名流貴族拍照而建立聲譽的叔叔。正當他開始與法國的上流社會接近時,德法戰爭爆發,只好暫回老家躲避。兩年後戰爭結束,他重返巴黎。起初他想嘗試不同行業,因此試著製造貴族式馬車,但一場大火燒毀了所有的馬車。接下來銷售香檳,並於同年買下一個工坊,製造特殊用途的皮革旅行箱。

藉著為叔叔工作時維持的上流社會關係,除了以前的顧客,都彭還被推薦替宮廷製造高品質箱具。都彭的聲譽傳至在德法戰爭時被外放、戰後又回到法國的拿破崙三世皇后的耳裡,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於一九○○年造訪都彭工坊。她造訪後帶來的訂單不但為都彭累積了財富,也在皇家與上流社會間奠定了聲譽。

上流社會的顧客永遠是好顧客

一九一九年,七十二歲的都彭將事業交到兩個雄心勃勃的兒子手中;老大路錫安(Lucien)負責製造,老二安魯(Andre)負責行銷,兩人合作無間,正式成立都彭兄弟公司。他們在巴黎購買新工坊,很快地擴充到擁有兩百五十位技師,並將產品自原有的高級訂做皮革旅行箱,擴展至金飾、木製家具、水晶飾品等十七種手工藝業。這時的都彭與當時的珠寶名牌卡地亞(Cartier),幾乎共享同一份顧客名單。

在經歷一九二九年的世界經濟大恐慌後,都彭兄弟體認出,不論景氣好壞,只有最上流社會的顧客永遠是好顧客。因此,兄弟倆積極擴展和皇家、名媛紳士的關係,以確保顧客的長期支持。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一九三四年,因為事業不斷拓展,都彭兄弟決定將巴黎的工坊遷回法福吉鎮。隔年,都彭工坊雇用了一位來自俄國的技師諾福斯茲夫(Novosilzeff)。他的加入,為都彭企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諾福斯茲夫曾去過幾次中國,學會中國漆(La Laque de China)技術。當時歐洲幾乎沒有人會這項技術。他為工坊訓練出一批高手藝的中國漆技師,彌補都彭先前製造瓷釉飾品技術的缺憾 。

瓷釉的外漆看起來太厚重,用在精緻飾品上不夠細膩雅緻,而且只能用於某些金屬或有一定厚度的銀器上,材質的選擇彈性不大。中國漆取自東方特有、具黏性的樹液,可用毛筆一層乾了又一層地漆在任何金屬上,再用炭粉琢磨後 ,呈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色澤與光采。都彭兄弟因此加速研發使用中國漆技術的精緻飾品。據媒體描述,都彭兄弟在法福吉鎮的中國漆工坊,竟成為當時「包括中國在內,世界第一大的中國漆工坊」。

二次大戰的爆發,使原來經濟繁榮 、生活安定的歐洲陷入緊張混亂的局勢。名流貴族紛紛逃避他國,物資缺乏,都彭兄弟公司的原料幾乎完全缺貨。都彭兄弟下定決心不讓戰爭斷絕家族兩代努力建立的事業,唯一的辦法就是保留都彭的傳統手藝技工。

以製造打火機度過難關

一九四一年,安魯建議以製造打火機來度過難關;因為打火機所需的材質很少,卻需要大量的傳統手工藝。於是,都彭兄弟公司的第一個汽油打火機誕生了,而且出乎意料地受到新顧客對象的歡迎。但問題緊接而來。依據戰時的金屬配給制度,都彭兄弟公司每個月只能買到一公斤黃銅,而所需的量最少要兩百公斤。幸好他們發現可用AG10(一種混合鋁)取代,直到戰爭結束才恢復使用黃銅。

原本是為了保留傳統工藝技術而產生的打火機,因為實用美觀、輕巧方便,在戰後更受到顧客的歡迎。在不斷擴展汽油打火機的同時,都彭兄弟決定恢復製造名流貴族喜愛的特殊用途皮革旅行箱。由於正處交通工具由火車、輪船轉變成飛機的時代,有許多特別設備的都彭豪華型旅行箱,光是箱子的重量就已超過飛機頭等艙每位乘客所能攜帶行李的重量,再加上市場對打火機的大量需求,終於在一九五二年停止生產豪華旅行箱系列。這也是為什麼比較年輕的消費者對都彭只有生活飾品等產品系列的印象。一九五五年,瓦斯打火機誕生,大受青睞,只要提到都彭,就會聯想到精緻的打火機。

一九七一年,美國著名刮鬍刀公司Gillette 將都彭品牌自第三代手中買下。當時法國媒體報導:「都彭雖然換了老闆,但仍繼續發揮它半世紀以來累積的專業手工技術,以及法國傳統的精製品技藝。」一九七三年,都彭推出一系列文具精品,次年重新使用當年傳下來的中國漆技術,製作精緻打火機與精品文具。

這時的都彭,達到金屬精緻飾品的高峰。一九七七年,都彭公司決定重拾當年的經典皮革工藝,推出男性貼身皮革製品系列。一九八一年,推出鍍純金及外上中國漆的男手表系列,同年在巴黎開設第一家直營精品屋。一九八三年是都彭品牌的「女性之年」,首次推出女性精緻飾品系列,如手表、打火機、香菸盒及珠寶首飾等。

一九八八年,香港名企業家潘迪生(D. Poon)買下都彭品牌,於次年策略性地推出男士高級成衣系列,為都彭品牌的男士精品衣飾增添了魅力。

今天在巴黎的兩家都彭直營精品屋裡,現代化裝潢的風格中仍可嗅到精品氣息,以及撫觸傳統手工藝術的細膩品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