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企業的金錢遊戲玩出什麼警訊?

李宛澍
user

李宛澍

1998-12-05

瀏覽數 20,550+

企業的金錢遊戲玩出什麼警訊?
 

本文出自 1998 / 12月號雜誌 第150期遠見雜誌

十一月十日早上,曾是商場梟雄的國揚集團董事長侯西峰,在眾多閃光燈面前摘下眼鏡,默默拭淚,眼睛布滿血絲的他緩緩地說:「我絕不宣布破產,我還要再爬起來。」

今年下半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發生財務危機,連帶引發企業外圍的金庫票券公司出現資金缺口,跳票危機頻傳。

除了個別企業的內部因素,這一波企業財務危機正反映出企業急速擴張、大玩高槓桿財務投資的現象,在全球金融風暴的照妖鏡映照下,體質不良的企業和壞帳率高的金融機構一個個現出原形。

不務正業的高獲利與高風險

現形的企業中,常見的經營策略有三招——借殼上市、交叉持股,以及財務上運用股票質押、資金套轉的模式,套出資金轉做其他投資。

未上市公司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入主該公司的經營權,就是俗稱的「借殼上市」,在國外稱之為「合併上市」。

漢陽建設的侯西峰入主國揚實業,是近年來借殼上市的始祖。不同於炒高股價、把公司資產掏空的惡意做法,在初期,侯西峰經營國揚實業,並擴張到電子業、旅館和百貨業,頗受業界肯定。

「也許是敵不過人性吧,」一位資深的投顧研究員表示,國揚的事業版圖擴展太快,又碰到景氣低迷、資金不足,讓侯西峰的個人財務發生危機。

羅傑建設和新巨群集團皆為營建業出身,所購併的上市公司都非本業。羅傑建設入主聯成食品,新巨群集團則擁有台芳(畜牧業)、亞瑟(電子業)和中鋼構(鋼鐵業)的經營權。

入主不是本業的公司,難免給人惡意掏空公司資產的印象。今年初,羅傑建設計畫要將聯成從食品業轉向營建業發展,卻在十月傳出跳票,蒙上財務危機的陰影。

與侯西峰合作房地產案起家的新巨群集團負責人吳祚欽曾經表示,侯西峰帶他領略了股市的威力,也埋下他日後併吞三家上市公司的野心。

銀行行員出身的吳祚欽最重視投資報酬率,他購併的方式充滿投資意味。「在新巨群違約交割事件發生前,大家常打聽新巨群明牌股,看他要炒哪一支股票,」一位進出股市的研究員表示,「之前他的信用不錯,誰也沒想到竟然會爆發違約交割。」

新巨群集團在九月六日左右,利用程序漏洞大玩「資金套轉」。先自拉自唱地抬高股價,再申請信用交易、安排人頭戶,把每個人的融資額度在一天內用盡,買進股票,接著將所有股票一次出脫,融資戶只要付四成資金,賣出的現股可以拿回百分之百的資金,爆發一億兩千三百萬元的違約交割案。

這樣的動作在一天之內完成,證券交易所在營業日當晚發現時已措手不及,熟悉營建類股的研究員無奈地說,「這是滿厲害的新手法。」

近年來,企業間流行以「交叉持股」鞏固經營權和炒作股價,在這波倒風中原形畢露。

交叉持股的前身是投信業者間的「認養」默契,買進特定的股票,炒作股價。後來,一些企業看到投信業者這種操作方式可以得到大波段獲利,就開始以策略聯盟的名目交叉持股。

交叉持股類似轉投資行為,容易引起爭議的模式是設立子公司買回母公司的股權,子公司又以股票向銀行質押,如果股價下滑,銀行就會要求企業提列擔保品,集團為維持股價的面值,只好不斷透過子公司或周邊投資公司進場護盤。

惡性循環的結果造成自家股票回流、企業資產不流通,與上市的意義衝突,猶如下市的效果。

傳出財務危機的禾豐集團旗下國產汽車的股價月線圖,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就維持幾乎水平的走勢,「國產簡直是不二價,」一位證券業者說,這種不尋常的走勢顯然是有人在支7股價。

金錢遊戲威脅金融體系

企業大玩金錢遊戲,對於金融體系的運作是一大威脅。

民國八十三年,華隆集團炒作自家華國飯店的股票,當股價偏離正常水準、投資人不願意承接時,華隆集團借助丙種墊款和金主舉債。

違約交割爆發後,「當時證券商跳票,即使今天交易的不是華隆的股票,也有可能拿不到錢,造成所有投資人擠兌,」一位經歷過華隆集團洪福風暴的營業員指出,洪福事件的風暴範圍在華隆集團內部,引發地下金融體系崩潰。

今日,金融開放的程度遠勝於四年前,企業財務高槓桿操作讓金融體系受傷嚴重。企業玩高風險的金錢遊戲,引人爭議的是這些企業「公器私用」,公器就是指金融體系。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企業與金融體系間不為人注意的糾結關係,在企業跳票的連鎖反應中無所遁形。企業發商業本票,票券公司為企業發保證票,銀行是票券公司的資金來源,並賺票券公司的利差,形成環環相扣的資金鏈。

民國八十四年以來,各路財團紛紛成立新票券公司,票券公司成了財團運用高槓桿財務的金庫。票券公司的資本額二十億元,可以貸資本額淨值的十二點五倍,票券公司再把這些貸款轉手給財團的相關企業。

新巨群是中央票券的大股東,中央票券也是新巨群主要資金的來源。央票事件發生後,新巨群旗下的事業單位受影響,加上九月初的違約交割爆發,使得新巨群相關的九檔股票中有八檔無量下跌。

「金融就像人體的血液,本來就是到處流動的,你能怎麼限制它呢?」在財政部要求銀行配合政府紓困措施,不要對企業緊抽銀根的第二天,經建會副主委薛琦面對採訪時表示,金融本來就應該回歸自由市場,企業發生財務危機並不是金融自由化的錯誤。

正如薛琦所言,金融自由化是兩面刃,取消對金融投資的設限,提供企業更彈性的資金運用管道,同時,當企業財務運用高槓桿謀取高獲利時,也得負擔更高的風險。高風險的投資好比服用興奮劑,一時或許可以提神,可是一旦過量,就會危害身體健康。

企業利用股票質押、為自家股票護盤、炒作股價脫手的做法,並運用高槓桿的財務操作,就像服用興奮劑,景氣佳時資金周轉得宜,股價行情扶搖直上;碰到景氣不佳、資金出現短缺,連鎖的跳票事件和爛頭寸紛紛浮上檯面。

一連串企業財務危機就像出疹子,讓社會大眾發現金融體系的罩門,有機會重新進行體檢:票券公司的設立門檻是否太低?操作方式風險是否太高?銀行放款的授信業務是否確實?以及如何規範企業鑽漏洞,進行不當的高風險資金運用?

對一般投資大眾來說,這像是一再重複的警世訊息:高獲利的背後隨時伴隨著高風險。

一九九八企業財務危機大事紀

■七月,三光吉米鹿跳票六千多萬,舉債十億。

■七月二十九日,安鋒集團傳出跳票七千九百萬元,舉債一百九十七億。

■八月二十五、二十六日,傳出萬有紙業跳票,股價無量下跌。

■九月二十二日,萬有紙業的大股東聯蓬食品也接著跳票,二十八日遭票券交換所列為拒絕往來戶。

■九月十五日,國融企業跳票。

■九月下旬,東隆五金傳出財務危機,大股東掏空公司資產。

■九月三十一日,瑞聯集團的關係企業瑞圓纖維傳出跳票,波及瑞聯建設、瑞聯航空。

■十月二日,擎碧建設的轉投資擎太、擎揚科技跳票。

■十月底,羅傑建設跳票四億七千多萬,舉債三十四億元。

■十一月初,中央票券傳出財務危機,負債四十至五十億元。四日,銀行團進駐接管中央票券。

■十一月二日,禾豐集團轉投資的磊鉅實業違約交割一億四千五百多萬。新巨群集團傳出違約交割一億多元,相關各股無量下跌。

■十一月四日,財政部成立「協助企業經營資金專案小組」,協助紓困,允許營運正常的企業在資金困難時,屆期債務展延六個月。

■十一月五日,宏福票券是第二家傳出財務危機的票券公司,最後銀行團入股取得經營權。

■十一月九日,漢陽集團負責人侯西峰跳票五千萬。

■十一月九日,閣揆蕭萬長表示,政府紓困只救企業,不救個人 。

■十一月十二日,財政部推出穩定股市五大方案。

■十一月十六日,製造精密機械的台中精機公司傳出違約交割。

(李宛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