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利波特這部小說中,「梅林的鬍子」是一種常見的巫師慣用語,用來表達驚訝,使用方法大概就類似於「我的老天!」,當你看到出人意表的現象時,就可以說:「梅林的鬍子啊∼」而梅林鬍子實驗室,就是為了創造這些讓你忍不住叫出來的神奇事物。
好比說,可以聞到味道的VR?
好比說,可以即時做出你的顏繪T恤?
可以把音樂變成圖像?甚至是在虛擬實境裡面打造數位移民的世界?
梅林鬍子實驗室不只創意走在前頭,他們還知道怎麼把數位科技變現。擅長互動裝置設計的宋恆是這裡的負責人,他將設計人、軟體及硬體開發工程師,以及善於觀察社會脈動的商業策略人才聚集在一起,成為台灣少數做互動創意廣告的頂尖團隊。
他們合力將先進技術結合廣告創意,讓數位新媒材可以更快實際應用在行銷上,而不僅僅只有遊戲產業或特定領域使用到新科技,而是以精準的人性洞察(insight)創造出驚喜的作品。
舉例來說,梅林鬍子實驗室最知名的案例之一,就是「Show Your Inner Child」。當你站在一台臉部辨識機前面,會立刻偵測你的臉部位置及表情,投射出一個兒童手繪風格的塗鴉,並即時將屬於你的造型打印在徽章或刺繡在T-shirt上,成為世上絕無僅有的一件特製商品。
這個idea最早在「不太乖教育節」上展示,因為太過有趣且引爆人潮,後來吸引了潮流服飾品牌Fou-Fou與他們合作,是典型的「從創意到生意」。
要價高,但效果OMG
但現實的是,一個利用多媒體技術做出來的行銷活動,以3天來算,可能就要燒掉百萬以上的費用。
這對於許多品牌來說,是個很難跨越的心理門檻。
首先,很多人搞不懂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第二,KPI不一定明確;第三,多媒體互動每次只能1~2個人體驗,觸及目標少,卻花費貴,好像不值得。這3個因素,是互動創意變現遇到的最大困難。
面對挑戰,宋恆的態度卻非常堅定。他說,要感動客戶、讓他們有感,最好的方式就是「實踐出來,用肉搏的方式讓他親身體驗」。只要時間許可,他們會做出prototype將想法具體化,讓客戶直接體驗,而不是拿出所謂的「國外案例」、「坎城案例」等等供客戶參考。
宋恆語帶自信的說,「唯有理解技術的人,才能做出精準的創意。」這是梅林鬍子實驗室最大的優勢,結合了設計、技術及創意三種能力,而且以「君子不器」作為原則,要每個人都打破對自己專長的限制,成為可以溝通、跨界的腦袋。
解構、重組、增加新規則
梅林鬍子實驗室不是「創造」新技術的人,宋恆強調,他們是「善用」新技術的人。
「一樣用現成的技術,但關鍵是『解構、重組、增加新規則』,先去理解技術的原理,叫解構;重新思考此技術可以用來解決什麼問題,叫重組;最後運用創意實踐新技術的新玩法,叫增加新規則,」宋恆說,「互動設計創意就是這樣來的。」
以BMW的賞車體驗為例,梅林鬍子實驗室運用MR(混合實境)的技術打造出革命性的賞車方式。
通常來說,賞車具有幾個困難與限制,好比說,一個車系有很多輛車,難道都要放在戶外嗎?Roadshow只能讓消費者坐進去稍微體驗,卻不能讓他想像開上路的樣子,有辦法改變嗎?宋恆觀察,這個車系的客群都是有經濟基礎的爸爸,內心渴望冒險、卻又受限於家庭,如果可以讓他們一過乾癮,甚至讓他們主動在社群上分享,就會成功。
於是,他們搭建綠幕,放上座椅,消費者只要戴上頭戴裝置坐著,就可以模擬自己正開著這輛車奔馳在沙漠、荒野,而家人們則可以坐在一旁,透過螢幕看見爸爸或老公在車子裡的模樣。
宋恆說,這是台灣第一個運用混合實境(MR)的行銷活動,平均每天可以供160個人體驗,雖然看似很少,但他們提供體驗者自己開車的模擬影片,後續在社群上發酵效應很好,以一個人可以擴散至500人來算,一天就可以創造8萬的觸及率,再加上媒體樂於報導這類創新案例,更可以帶來額外高達數10萬的媒體價值。
也因為互動行銷能夠創造的是「五感」的體驗,相較起傳統的Show girl、試吃試喝等方式,更能引起消費者內心的共鳴,以及有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