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陶韻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LINE 台灣區總經理

30雜誌
user

30雜誌

2016-05-16

瀏覽數 8,450+

陶韻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有個有趣的實驗,在猴子面前放一根香蕉跟一個金條,猴子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香蕉,因為牠不知道金條可以換來很多根香蕉;同樣的,給一個人金條和智慧,大多數人會選擇金條,因為人們不知道智慧可以換來更多的金條。

換做是你,「智慧」跟「金條」,會怎麼選擇呢?

在職涯歷程中,總免不了走到工作轉換的十字路口,大多數人會依據薪水多寡、公司名氣大小做選擇,看到的都是眼前的金條,卻忽略了「智慧」的分量,誤將工作中累積學習的「智慧」當成附加價值,其實那才是工作真正的本質。

「在職場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LINE 台灣區總經理陶韻智曾經任職IBM、NHN Taiwan、HTC 等國際型企業,也擁有多次跳脫組織創業的經驗,他認為,「努力」可以讓一個人賺取眼前的財富,卻也僅止於財富,唯有認清心之所向的「選擇」,能夠得到長遠的智慧,那是人在一生中最可貴的資產。

職場=人生,幫助你更認識自己

「重要的任務總是輪不到我?」、「我在團隊貢獻最多,功勞總是被同事搶走??」、「這次又替主管背黑鍋了!」這些職場情境題,你絕不陌生。

從一個社會新鮮人踏入職場,進入一個組織向下扎根、向上成長的過程,「辦公室政治」的情境愈來愈複雜,人與人、人與組織之間像是一場場的棋局對弈,有時看似前程似錦,卻冷不防的陷入困局、動彈不得,又常常因為一個轉念、一個妙招,絕處逢生。

因此,許多職場教戰手冊應運而生,向上管理、同僚管理、客戶溝通??,這些職場大學問,都像是上班族必備的生存寶典,但如果將職場精華濃縮成一堂課,陶韻智建議的課程名稱是「認識自己」。

每天面對跟主管、同事的溝通,對外跟客戶的溝通,這些累積的課題都是在探索自我,每次的職涯跑道轉換,都是為了讓自己往心之所向的目標更加靠近。

每個人的職涯路徑都大不相同,但仍有週期性的相似處,像是為了讓履歷符合期待,「每個工作待滿3 年」的潛規則仍是大多數上班族決定一份工作去留的評估標準。

相較之下,陶韻智的職涯歷程相當獨特。第一份工作任職於台灣IBM,對比職場新鮮人常常不到一年就跳槽適應不良的狀況,他一待就待了6年之久,之後經歷創業又到了HTC,只待了2個月就又自行創業。

「小時候家裡比較沒錢,加上社會普遍認為金錢是彰顯成就的方式之一,我找第一份工作時,也把薪水列入重要考量。」陶韻智說,當時網路剛起飛,他有好幾個工作機會選項,「IBM 品牌好、人才需求大,於是我選擇從IBM 的業務專員做起。可是當薪水增加到一個程度、如願買了新車,我慢慢發現,那不能真正滿足我。於是我在32 歲那年離開IBM 出來創業,想做點可以改變世界的事。」

對他來說,一份工作的去留,判斷標準到底是什麼呢?「問自己高不高興,是最簡單判斷的依據。」陶韻智舉例,這個判斷方法可以轉換成兩個情境題,第一,當你在睡前回顧今天一整天工作的情景,是否覺得「今天真是快樂的一天!」第二,隔天睡醒,想到要去上班,你覺得高興嗎?每天的短暫高興可能來自於主管的稱讚,或是同事的無間合作讓案子順利進行,但更要觀察的是長遠的高興。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像是離開大組織的創業選擇,必須面對薪水變少甚至是賠錢的後果,「跳離舒適圈是為了長遠的高興,並不以成功為要件。」陶韻智認為,這就像是捨棄了眼前的金條,「選擇」轉向自己心中的目標。

找到舞台,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

在IBM 的第一年,陶韻智主動研究公司裡所有新科技,「我認為當時在台灣還不被注意的Linux 作業系統一定會成為主流,於是透過網路自學,在各大企業推廣它。」外界為他是被賦予這個任務,事實上是他自己創造了這個任務。隔年老闆才要他進行這項職務,薪水也增加了1倍。「回頭來看,我當時在做的事是自己定義手中的工作、創造出新價值。」

他在IBM 新人時期,總是將主管交付的任務做到超越期待,一路升遷快速,到了第4 年,他開始陷入「這個任務重不重要」的標準判斷,「一旦先認定任務不重要、自己做不好,那就一定做不好。」

陶韻智發現職涯成長趨緩,這種思維判斷不僅對認識自我沒有幫助,對於達到組織目標更是反效果。於是,他開始調整心態,讓自己回到新人時期的心無旁騖,告訴自己:「沒有不重要的案子,只有不會做任務的人。」

「年輕時應該跟隨你覺得對的事,擇善固執。薪資,其實最終都是用戶給你的,當你找到消費者需求並實現它,你就為公司創造了價值,而公司賺的錢通常會反映在你的薪水上,畢竟工作和薪資本來就是一種價值交換。反之,如果你認為你在公司做的事是客戶不會要的,就應該離開,」他說。

「網路創業」是讓陶韻智最終決定離開IBM 的原因,因為清楚了解自己的目標而轉職,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找到讓自己發光發熱的舞台,這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並且要有信心,「工作跟戀愛一樣,要相信你找得到最適合的那個。」

齊力拔河,打造職場新關係

在行動科技時代裡,創新事業的成功絕對不可能單靠一個英雄創造,因為毫無經驗值可循的新挑戰,即使是組織內的最高主管可能也沒遇過相同的問題,團隊共創集體智慧的協力合作,成為新型態組織的最佳狀態。

「真正團隊的意義是讓團隊發光,不是讓個人發光。」陶韻智說明,管理者要讓每個人知道自己的貢獻只是其中一部分,就像是拔河隊,大家齊心齊力將繩子拉往自己的方向,每個人都清楚感受到自己參與其中,並且會不斷使出更多力氣希望帶領團隊獲得勝利,也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絕對無法達成目標。

因此,新組織管理者必須要讓團隊成員了解自己貢獻不少,但又無法獨占鰲頭,鼓勵共好而非獨贏的組織文化。除了人與人的團隊合作關係改變,陶韻智觀察,人與組織的相對位置也產生了變化。

新組織了解人才是維持產業競爭優勢的動力,因此會創造良好的職場環境幫助員工發揮應有的價值,用尊敬、信任、給予舞台來留才,組織與員工漸漸彌平落差,站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形成正向循環,員工與組織不再是上對下的階層關係,彼此效力的平等互助,打造出人與組織的職場新關係。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