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談到新主管上任就要有短期目標要達成,以建立目標。這次我要說的是領導風格。為何要介紹領導風格,主要是先對自己有所了解,認知自己是屬於哪一種的領導風格,才能以何種方式來領導部屬。
要先讓大家了解,領導風格(style)與領導能耐(competencies)是決定了你的領導力很重要的兩大因素,不光只是能力與專業,也與風格有關係。所以我們需要先說明領導風格有哪些?你自認為自己屬哪一類?期望自己成為哪一類?何種情況下該採用哪一類領導?這是邁向領導管理時很重要的功課。
■ 高壓型領導(Coercive)
要求員工立刻順從且朝目標邁進,最明顯的做法就是「照我交代的方式去做」。沒有員工的意見,就是照著我的方式去做就對了,且是嚴格有紀律的執行我的意志。這樣做的好處是可激發短期效果,但長期來說會影響士氣,也不好。
這種領導由於短期有效,適用在有危機時,或方向有偏差造成可能的風險時,可以立竿見影。但如果員工尚未成熟,或非常專業時,用此法則會造成反效果,不是達不到目標,就是打擊同仁的士氣與專業。
■ 權威型領導(Authoritative)
提供員工長期的方向及願景。領導者會給員工清楚且公正的方向,並讓員工了解如何按步驟標準去一步步達成。這裡也有適用的情況,就是主管是清楚方向的,不能糊里糊塗。同時,他也必須是有信用的,始能說服員工。如果主管尚未獲得員工的信任,那就不易形成權威式領導風格,也不易達到設定的目標與方向。
■ 親和/協調型領導(Affiliative)
創造員工間及部屬間和諧的環境。這種領導型式肯定是大家最喜歡的,氣氛最和諧,工作也愉快的,每個人都樂於來到公司上班。這種員工第一、工作第二的領導哲學,就是一團和氣。
但,如果績效不佳時,這樣的領導模式是會出問題的,也產生不了績效。因此,親和型的領導常是要搭配其他領導型風格一起做,始能達到平衡。例如在績效不錯時展現更多親和型領導風格,讓員工能愉悅的心情下工作;但當績效不佳時,就要透過更多高壓型領導,讓績效先變好,再運用親和領導。
■ 民主型領導(Democratic)
建立員工間的承諾與共識。此型領導風格就是每位員工都可表達意見,在決策時會了解每位員工的意見,以達到民主做法。這在員工已有團隊默契的情況,及大家都有經驗的前提下,採取民主,聽取大家的意見是非常好的事。但如果員工能力不足,加上彼此間協調默契不足時,效果就不會好。如果在危機之際,或是部分員工主見過強的時候,也不適合採用此類型領導風格。民主與法治是並行的,在這裡也是相通。
■ 前導型領導(Pacesetting)
期望卓越標準完成任務。這型的領導是自己帶頭做,同時也希望員工能依他的模式來做事。通常領導的要求較高,同時也希望員工能有高水準表現。這種領導常會用在員工有能力且能被有效的激勵時,同時員工不太需要被指揮與協調的情況下最有效,而這種情況又是有較多的好手及老手在此部門,又更棒。
反之,如果員工還需培養教導或工作需要他人協助時,則會帶來巨大壓力,不宜採用此型領導。
■ 教練型領導(Coaching)
可培育員工長期的專業與能力。這一種是培育型的主管,他可以幫助員工去發展自己的能力及改善績效,並提供機會給員工有時間去發展所需的專業。
這類型的領導是員工技能須被培養,且他們期待並被鼓勵受培育。但如果主管自己的專業能力不足,或面臨危機時,加上員工能力不夠,無法在短期內拉上來,那麼採取教練型領導就會效果不佳。
那麼到底要採取哪一種領導模式?沒有一定答案,只能說視情況及目的,再搭配員工的特性,才能採取哪種領導模式。通常一種領導模式是短期去達成某些目的及功能的,如短期要達到績效凸顯,反敗為勝,就採用高壓型。如改革要新的願景及方向時,就採用權威型。需要排解團隊的不和,就要用親和/協調型。如要爭取支持或共識,就採用民主型。如果要協助員工改善績效,則採用教練型。如果是要透過動機強大、有能力的團隊快速獲得成效,則以前導型為主。
但記得,高壓與前導型的領導對組織氣氛是負面的,不能常用,否則會長期傷害士氣。你是哪一種的領導風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