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5吋的世界

一支手機vs.一台電腦 》LINE

劉子寧
user

劉子寧

2016-04-29

瀏覽數 6,950+

5吋的世界
 

打開手機裡的App商城,你會發現裡面的應用程式幾乎是無所不能,光憑一支手機,你可以聽音樂、可以看《30》雜誌、可以與成千上萬的玩家同時玩線上遊戲,或與遠在天邊的人視訊聊天。

下載這些App可能花不到你1分鐘,但它們卻等同於一條你隨時隨地都可以進入的捷徑,直接給你想要的答案、直接為你解決問題,你不再需要坐在電腦前搜尋,或像過去幾百年來古人的做法──透過自己的記憶。

對自戀世代來說,除了不得已要坐在辦公桌前的時間外,手機早已是黏著度最高的科技產品。根據TNS市場研究公司的報告,台灣智慧型手機滲透率高達84%,平均每個人每天花了超過6個小時在手機上。

「我不是在上網,我是在更新我自己。」年輕世代並不認為自己是手機成癮,在他們的觀念裡,世界就是App的集合體,生活,就是一連串App的排列組合,不論人們需要什麼,App都可以提供,如果想要某個App卻找不到,就應該有人立刻設計出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地圖。古早的做法(也沒太早,4、5年前),你若想從高雄到花蓮玩,一定得在出門前便細心規畫所有的路線,包括要搭幾點的公車到火車站、要搭幾點的火車、到了花蓮後要怎麼到目的地?甚至你得事先買張紙本地圖,好讓你在異地可以按圖索驥。

現在,當手機成為連接入口,誰還拿地圖啊!?一支手機走透透,它賦予人隨時隨地做任何事的能力:你可以到公車站牌再查時刻、可以到了火車站再用手機訂票、可以用手機GPS定位,隨時掌握旅程的細節。

不過,這也代表,表面上自戀世代被手機賦予諸多新能力,但反過來看,卻也是被手機剝奪能力,取代了你的大腦:當你失去手機時,你還有辦法旅行嗎?或者應該這樣問:沒有手機,你還能好好生活嗎?甚至還會思考嗎?

又或者是,當我們習慣分分秒秒與人接觸時,其實並不利於形成我們想要創造的關係。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就認為,因為我們可以隨時與他人聯繫,導致任何一點小小的空檔都讓我們有孤獨或被遺棄的感覺。以前可以數小時數天沒跟人講話也沒關係,但現在的自戀世代,已很難想像自己不透過手機與人溝通的情況了。

在這個手機為「腦」的時代,當然也出現了許多Mobile Native的企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LINE莫屬。

LINE是在台灣滲透率最高的通訊App,做為行動時代的領頭羊,LINE一直在發展通訊之外的業務,包括協助地方商家的行銷工具、網路電視、網路漫畫、手機遊戲以及網路集點卡等等,目的是打造以App為核心的智慧入口,讓自戀世代真的一支手機在手,就能完成他一日生活所需。

有溫度的溝通,更有意義

不過,完全的手機化或生活虛擬化,並不是個好趨勢,智慧型手機與社交媒體雖然讓我們擁有人類歷史上最活躍的社交生活,沒有太多天然限制,我們隨時在與人溝通、張貼生活大小事,不管成熟與否、平凡無奇,最後,我們卻很可能稀釋了連結與溝通的價值。

若所有人因手機而退縮進螢幕裡的世界,就失去了互動的可能。所以LINE想透過打造「智慧入口」,讓社群溝通的功能在未來成為串聯手機應用的核心,拉近人跟人間的關係。

如果,手機遊戲可以跟朋友們一起玩、在社群中討論,是不是更有趣?記帳軟體如果能結合社群,讓大家互相激勵、競爭,是不是更容易有延續性?LINE看準手機應用會隨著時代演進愈來愈豐富,所以今年開放API,希望讓更多開發者在LINE的社群基礎上開發應用,架構起入口網站。

「Communication(溝通)、Content(內容)、Commerce(商務),這3個C是未來行動上最重要的3件事」,LINE台灣新事業開發部負責人陳佳聰說,使用者期待在手機上看到更多新應用,但溝通仍是重點,過去買東西,都是實體店面面對面交易,很有人情味,但當網購興起,反而未必能享受過去有溫度的美好。

現在就興起一種以LINE為通路的小電商運作方式,店家會先以群組方式建立自己的客戶群,不時在上面更新自己的產品,並做一些生活分享,很容易就讓群組裡的人心動,並立刻在對話中跟店主詢價,然後透過最原始的方式──面交或ATM匯款,完成這筆交易。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我倒覺得LINE反過頭來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原始化,把一對一的溝通拉回來,讓網路上的交易行為,也能結合人與人之間有溫度的溝通。」陳佳聰說。

LINE:打造一站式的智慧入口

如果你想要使用手機裡的某個程式,你都得先到商城裡逛一圈,把App下載下來才能開始使用。聊天、玩遊戲、社群網站、看影片、購物、看新聞,這幾項都是目前名列前茅的手機使用行為。

而LINE可不甘於只當一個通訊App,它想得更多更遠:我能不能打造出一個一站式入口,把各種功能都匯集到LINE的基礎上,成為大家打開手機後的第一站?

為了迎合自戀世代機不離身的使用行為,LINE從今年開始積極發展各種創新功能與服務,擺脫「只是通訊軟體」的刻板印象。

包括行動影音LINE TV、電子禮券LINE禮品小鋪、漫畫閱讀LINE Manga及LINE Webtoon、即時定位分享LINE Here,以及手機遊戲等等項目,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以地方商家為核心的生活圈LINE@,讓用戶可以透過一對一的方式跟店家溝通。

像是LINE集點卡,洞察到消費者每次拿了商家發的集點卡卻常常弄丟、或是搞不清楚哪家有集點、哪家沒有,於是開發出新功能,透過LINE直接整合集點卡,就非常隨身、方便,也不會浪費紙張資源。

另外,LINE也積極的發展與地方商家的緊密度,推出線上商店功能「Commerce」。目前日本先行,僅向店家收取4.98%的成交費,而顧客在購物前,不需額外登入商家頁面或註冊會員,減少流程步驟,可以用熟悉的LINE介面完成購物。

但既然要購物,就得讓消費者方便付錢,因此LINE也加入最近打得火熱的電子支付行列,只要消費者綁定信用卡,就可以直接利用LINE Pay功能在線上線下商家付款,目前第一個接受LINE Pay的實體店面是美麗華百貨,有近500個專櫃可以收受LINE Pay付款。

這些服務的出現並不僅僅是代表LINE這單一間企業的發展而已,背後象徵的是這個世代不斷進化的手機使用行為。

想像一下,未來我們將可以透過手機App預約有名的排隊店家,事先確認空位後在網路上訂位;也可以追蹤喜愛店家的商品資訊或限時優惠訊息、或在App上面以聊天方式與店家互動,詢問自己看中的房屋物件或中古車的庫存狀況。

還有,我們甚至可定期從曾經去過的美髮、指甲沙龍、美容沙龍,依照上一次的使用日期收到下次到店內時可使用的優惠券或相關訊息。

「我們總是在思考用戶需要什麼樣的服務,而LINE也會不斷的丟出新思考跟新創意去符合這些需求,當然很多會失敗,但這就是網路公司的好處。」陳佳聰說。

當用戶能在LINE上面透過對話式的使用介面與外界互動,進而滿足日常生活一日所需時,LINE將從單純的「行動通訊軟體 」發展成為匯流豐富資源、能與生活環境互動的「智慧入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