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春夏高級訂製服發表會在巴黎紛飛的大雪中落幕,寒冷的天氣與伸展台上模特兒展現的繽紛春天氣息形成強烈對比;從Chanel 的華麗花飾到Giambattista Valli 閃耀的亮片花瓣,不僅令台下的時尚人士目不暇給,也讓全世界的時尚觀察家嗅出未來一年的流行趨勢。
遠在地球另一端,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學生只要輕點滑鼠,就能將這些流行趨勢一覽無遺。為了豐富同學的學習資源而重金買下的「WGSN 全球時尚潮流趨勢預測分析資料庫」,內容從各國走秀資料、色彩及紡織趨勢預測,全部免費提供全系同學使用。
成立於1960 年,織品系分為織品設計、服飾設計及織品服飾行銷3 組,教學橫跨製造與產銷,堪稱全台資源最完善的織品系所。作為全台唯一「國際服飾設計與技術聯盟(IFFTI)」的會員學校,織品系學生有機會和法國、義大利等設計學院交流,透過參訪及交換計畫走訪各國;沒爭取到的同學,也可以參加系上舉辦的國外設計師講座,讓每人都能了解時尚趨勢。
織品設計:一針、一線、一世界
再怎麼繁雜的剪裁設計,一件衣服的製作仍得由一條線、一塊布開始。對織品設計組的學生來說,這一條線、一塊布,更是他們花上4 年去探索的奇幻世界。
織設組王廷佳因為喜歡日本甜點,便以「和菓子」為概念發想,以抹茶、櫻花等粉色調為基礎,搭配柔軟線材,再加入自己的設計,編織出帶有日本文化、卻又不失可愛的布,更做成杯墊、日式手提袋,呈現自己的畢業製作成果。
很難想像此刻在作品前侃侃而談的她,以前卻對織品一竅不通,在進入織品系後,才從各種線材和編織方式開始認識起。「現在走在路上都會觀察路人身上的衣服材質,想著自己也能試著做出同樣的布料。」
經過4年,王廷佳笑說,班上同學都患了「職業病」,看到衣服就開始研究材質和編織工法。而系上豐富的設備,也讓學生們能實際嘗試各種布料與編織的可能性,配合課程,在針織設計實習室學習自動圓編機的構造、在數位噴印機旁實際印出自己設計的花樣,乃至梭織、印染等,都有比照業界設備的專門實作教室供同學操作練習。
服飾設計:設計 不只是流行而已
即使擁有引以為傲的硬體設備,在輔大織品系,「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衣服,都是學生必修的課程。服設組張書維印象最深的是大二必修課程「基本服飾技藝學」,在一學期的課程中,老師帶著他們為印度「垂死之家」瀕臨死亡的老人與病患親自製作衣服。從了解印度氣候、歷史背景,到當地人對生死的概念,每個同學必須自己製作出一件陪伴病患走完人生最後路程的舒適服裝,並且經由系上聯繫,將完成的衣服送往印度。
「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做的衣服也有了一點力量。」張書維在那堂課不只學到如何製作一套「有形」的衣服,更透過舒服的布料、大方的設計,傳達對穿衣者的體貼,讓衣服擁有了無形的價值。
「我們的學生是設計師,而非藝術家。」服設組副教授鄭靜宜說,希望培養擅於溝通合作、具開放心態,並樂於回饋、付出的同學。
織品服飾行銷:每個細節都到位 才算完美
即使選用精美布料、搭配完美剪裁和設計,消費者不願購買的原因仍有無數種可能。無論是價錢太貴、尺寸不合、甚至只是單純「看不順眼」,都是織品服飾行銷組的同學們必須學習推敲的範圍。
行銷組李虹儒在韓國擔任交換學生時,除了選修當地姊妹校的「時尚採購與企畫」課程,也實際走訪當地知名的樂天百貨,觀察賣場裡不同的設計和商品陳列,發現男裝部門大多在女裝的樓上。
「可能因為男女消費方式不同,男生如果要買東西,會特地走去找;女生大多只是逛街,設在樓上反而會打消消費的念頭。」細膩的眼光與獨到的見解,正運用了織品系的「消費者行為」等課程所受的訓練。
「我們重視的是整合型的管理人才培訓。」服設組助理教授林國棟特別強調,小至一個花樣背後的文化、一塊布料的歷史,大到讓同學去思考流行變化與社會連結的意義、甚至是整個服飾產業的走向與趨勢,全部加以整合,才算是輔大織品系完整的教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