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路怡珍:不被科技控制,找回愛的關係

東森財經新聞主播

吳思旻
user

吳思旻

2015-10-30

瀏覽數 6,950+

路怡珍:不被科技控制,找回愛的關係
 

鬼才科學家愛因斯坦:「我最害怕的是,當科技取代人類互動時,世界將會是白痴的時代。」70年後的今天,預言會成真嗎?

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Kate Bussmann形容科技帶來的變化,人們帶著智慧型設備晚餐、度假、睡前還要親密互動。無論何時何地,我們和科技產品如膠似漆。以台灣為例,40%台灣人有3個以上行動裝置,對手機依賴程度全球排名第5。

科技不斷創新,為世界帶來變革與希望,天災人禍時,大量資訊快速集結;沒辦法走路的人,透過微型機器四肢,重新站起來;我們看見不斷將人類推進的新知,相信世界有更多更好可能。

知名的科技主播路怡珍,同時也是國際最大的科技盛會echCrunch北京峰會主持人,她看見年輕世代,正透過科技創新產生各種爆發力。

熱愛科技,每天走在最先進的世界裡,她形容:「或許明天進公司,我看到的稿單,就是愛滋病或阿茲海默症,已經找到新的解藥。」 另一方面,她也充滿憂心,當機器人女主播已經被打造出來時,「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又該怎麼辦?」

對這個世界,多一些寬容與同理心

Tesla創辦人Elon Musk曾強調 AI(人工智慧)是人類最大的生存威脅,比核能武器更危險。當所有行業都說機器人將取代各種工作時,人跟科技之間,究竟該如何取得平衡?

路怡珍想起日本教授石黑浩,是智慧型機器人的權威,曾打造出一款逼真的機器人女主播。機器人零缺點、有效率,然而看機器人播報、被機器人服務,這樣萬無一失的世界,還叫真實嗎?我們看新聞、渴望看見主播的表情、聲音語言、和感同身受的心情;我們上餐館吃飯,喜歡的是具有人情味的親切問候與貼心的服務。

前些日子女主播口誤:「陳澄波本人也相當緊張」的新聞在網路上瘋傳,該名女主播被大肆撻伐專業程度低落,當時路怡珍想到的卻是:「我們能不能對她的錯誤,有多一些寬容?」否則女主播可能真的將被機器人所取代。

路怡珍認為,人類最珍貴的,是我們有各種經驗所累積的情感記憶,有細膩的觀察力與感知,當我們害怕被科技取代甚至反撲時,更重要的是保持我們的同理心,而這些都是我們不被科技制約最重要的籌碼。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不被臉書控制,找到愛的關係

你多久沒有專注的看著另一半,聽他說著今天生活的瑣事?當我們把所有心思花在虛擬世界時,真的獲得更多的安全和愛嗎?

路怡珍思考,臉書是場無止境的追逐遊戲,10個讚、100個讚,台灣人是臉書重度使用者,分享、按「讚」幾乎形影不離,使用率達88%。

她說,雖然科技進步帶來生活便利,但也同時產生典型的「碎片式思考」,造成看似很近卻很遙遠的人際疏離後遺症。她經營粉絲團,曾經以為臉書數據可以轉化成歸屬和認同感,後來才發現更多的是焦慮和覺得被孤立。她現在最在乎的,就是如何在科技文明中,不為科技所役。

1 找到自己的樣子

臉書言論值得我們掛心?它不能影響你真正想成為的樣子。

2 實體的知識情感交流,建立愛的關係

網上每天有無盡的意見討論,但我們真正需要是在真實生活裡產生有溫度的對話。網路斷裂式語言讓我們習慣輕易進入談話,又輕易離開,少有機會和在乎對象產生完整的深度對話。

她說,「你要真的明白,你愛的人在哪裡?」科技最終仍是承載了生活的需求與影子,就像電影《愛的萬物論》裡,物理大師霍金的經典名言,「我的研究能對宇宙有些了解,但如果沒有愛我的人在那裡,它只是一個空蕩蕩的宇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