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進修是許多上班族的夢想,世界這麼大,如何把錢用在刀口又收穫滿滿?EF 台灣區總經理謝慧英分析,上班族進修地點與需求、目的有關,以語言為最大宗;但是近年來,非英語系的語言進修也開始崛起,例如看好德國貿易市場,或者和拉丁美洲有貿易往來,愈來愈多人開始學德文與西文。
此外,專業課程也很熱門,例如許多設計人會想出國接受新的文化、美學刺激,謝慧英也舉例,像是她的髮型設計師,也經常到美國、法國等地學習最新技術。
《30》為大家整理出全台1000萬人最想去進修的課程及城市(詳見2015年6月號《30》雜誌),以及如何在出發之前先調整心態:
走出海島,培養國際移動力
歐洲的國家移動非常方便,從瑞士就可以坐火車到義大利,一個國家可能有4種通用語言,光在車站就會有義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幾種語言,從小就習慣接觸不同國家的人及文化,例如謝慧英的瑞典同事,在蘇黎世上班,卻住在巴塞隆納,他每週都從瑞士飛回西班牙陪伴家人,國際移動對他們而言,是很平常的生活型態。
在台灣,年輕人也開始走出去,培養國際移動力,短期語言進修變得熱門,年輕人學習在不同的環境中,領略學習、使用語言的樂趣。
生活型態每天都在改變,謝慧英舉例,有句話叫做「The world will come to you」,不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全球化還是每天都在發生,世界還是會走到你的面前,你必須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品牌競爭,這就是未來的職場。
語言+文化理解力= 未來致勝關鍵
想進外商工作,語言是最基本的入場券,但是跟老外工作,最難的不是語言,反而是學習不同文化的人如何看待事情。謝慧英舉例,為了爭取客戶,台灣人可能會有彈性空間,但是北歐的公司很一板一眼,重視規則;亞洲人思路比較重視起承轉合,常在心上演小劇場,但是西方人則是會傾向先下結論。
思路不同、結果就會不同,謝慧英建議,想要短期間內了解文化與思考模式,出國進修時不妨多交朋友,下課後大家一起去Bar喝酒,才能夠融入當地,深入了解文化。
制定聰明進修計畫
談到出國進修,許多上班族第一個反應就是資金不足,許多人一個月要存3000、5000元,渴望存下第一桶金。但是謝慧英認為,年輕時應該重視的不是薪水,而是未來在職場上的機會,將錢投資在自己身上,你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上其實更具價值,之後回收的會是3桶金、5桶金。
例如公司想要送員工去國外進修,2個條件差不多的人選,主管不一定會選表現最好的人,而是選擇語文能力較好的人。年輕的時候,就要把握機會拓展視野,回來之後,工作經驗或眼界已經完全不同,就更有機會在職場上更上層樓。
但出國進修常面臨是否需要辭職、資金不足的問題,謝慧英說,充電學習不見得要放棄現在的生活,或是要花大錢。湊齊2週特休加1週年假,或者是跟公司商量請假3個月,也可以幫自己充電。而即使去英國,只要準備10萬塊,包含機票、住宿、課程費用,就綽綽有餘。若是預算有限,也可以考慮在台灣先上課,透過線上英語課程,或是免費講座等方式,做一些準備,出國就可以將錢花在刀口上,效果更好。
5大遊學趨勢報你知
1. 出國遊留學不再只有青少年及大學生,上班族、中階主管,甚至是銀髮族也非常熱中。
2. 非英語系的語言進修崛起,因為英語已經為必備能力,有第二外國語更加分。
3. 出國進修不再是單純學習,更多上班族希望結合觀光體驗生活,或是當地工作實習,讓海外進修更具意義。
4. 上班族與青少年的語言進修需要區隔開來,上班族喜歡課後還有安排主題活動,如品酒、烹飪、高爾夫、SPA等。
5. 不一定需要很長的假期,將短短2週假期轉化為進修學習+旅遊觀光的Smart Vacation,也是近年來興起的出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