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踏入面試間,臉上掛著自信微笑,腦中練習第100 次中英文自我介紹和模擬問答。一抬頭,老闆卻臭臉瞪著你,顯然昨晚沒有睡飽。
「你有5 分鐘告訴我為什麼該錄用你。」老闆拿著筆敲桌面,顯然他只有1 分鐘的耐性。你吞了口水、生澀開口:「我叫王大明,去年剛從哈佛畢業⋯⋯」
「哼!哈佛。」老闆撇頭哼了一聲。老天,你說錯什麼?哈佛不好嗎?難不成老闆是耶魯畢業的?你腦中閃過那100 個模擬情景,唯獨沒有「老闆討厭自己的母校」這一項⋯⋯。
經過層層審查,來到面試這關,應徵者無不摩拳擦掌,展現最好的一面。不過,對主管而言,反面、銳利的問題都是基本盤,目的其實是為了看出應徵者的真正態度與臨場反應。那麼,該怎麼在最短時間讓老闆願意錄用你?
3個Don’t
1 當賈伯斯是你的面試官,你也可以成為賈伯斯──或是別那麼像賈伯斯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 除了驚人的創意與野心外,另一項個人特色就是說話時總直勾勾地看著人,彷彿洞徹對方所有的心思與想法⋯⋯不過,如果這個眼神是對著應徵者,一開口還搭配一兩個銳利問題,像是「談談你犯過的最大的錯」或是「我最討厭像你這樣類型的人,你覺得呢?」大概會嚇傻一票人,心裡只期盼這場「自我發表會」趕緊結束。
別急,通常面試官的強勢作風和反面問題,都是為了測試你在高壓下的臨場反應或是對待生命中的「犯錯力」。
好的經歷已經在履歷自傳裡看得很清楚,接下來要看的是應徵者如何面對失敗、又如何從挫折中重新站起。
面對這樣問題,切忌慌張自亂陣腳,先冷靜想想主管真正要問的是什麼,學習賈伯斯冷靜、沉穩的作答,偶爾表現你的幽默感,說不定還有機會讓老闆開口大笑,對你留下深刻印象。
不過,提醒一下,可別做過頭──即使亟欲傳達想進入公司的念頭,如果你在面試時也模仿賈伯斯,笑也不笑地直勾勾盯著人資主管,恐怕只會讓對方有以下感覺:一、你在不爽,二、你很嚴肅,三、你內心戲很多。練習用眼神笑一個吧!眼睛是靈魂之窗,無須特別掩飾或強調,只要帶著微笑神情、專注回答問題,面試官自然會感受到你的真誠與熱情。
2 把學歷或證照當王牌/罩門
學歷和證照在某些產業是重要的;不過在任何地方,他們都不能代表你的一切。如果你努力取得了一流大學文憑或專業證照,恭喜,那代表你已經取得面試基本分;但是請記得,面試官在乎的並非是你的豐功偉業,而是透過這張學歷或證照,了解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比起3、5 分鐘提一次自己的傲人成績,更好的做法是自然而適時地談談在這間學校學到的能力與磨練,或是聊聊為什麼你想要考這張執照、準備過程中學到什麼,又曾經用這些專業技能完成哪些事情。
反過來說,沒有厲害的學歷怎麼辦?請記得,學歷和證照都只是讓自己進步的「方法」之一,而非成就達成的「目的」。進步的方式很多,你一定有自己的優點與過人之處,面試官對於文憑是否必要自有判斷,應徵者的責任是誠實展現長處與積極態度,無須感到自卑或不如人。
3 掏心掏肺/亮親友牌
「我需要這份工作,因為我來自單親家庭⋯⋯」等等,回答之前先想想:你的答案和工作本身的關聯性為何?無論是經濟困難、家庭失和,或是相反──你的家世顯耀、背景雄厚,如果不是和應徵的工作內容相關,提出來都只會讓人覺得你在博取同情或炫耀而已。
請記得,應徵的人是你,不是你的父母、教授、兄弟姊妹或是叔叔伯伯。你可以告訴考官的是,在家庭背景的影響下,你成為了一個怎麼樣的人?因為經歷了哪些挫折,使你從中養成了什麼態度與能力?而這些能力,又為什麼適合這份工作?相信面試者會很感興趣,甚至主動追問下去。
3個Do
1 守時、專注
守時、專注,誰不會?偏偏,就是有人做不到。請注意,這裡指的不僅是面試當下的短短1至2小時,而是指和面試單位接觸的那一刻起,無論是繳交資料文件、筆試、面試⋯⋯如果都能準確、不拖延地完成對方提出的需求、同時專注理解問題重點,你的印象分就能先提高到一定水準。
有時候初次碰面後,還會有第2次、第3次面談,目的可能是與不同層級、不同單位的主管會面,也可能是想看看你的耐心與態度。無論第幾次,請在面試當天提醒自己,從踏出門那一刻起面試就已經開始,別在電梯裡被未來同事發現你臭著一張臉、更別一踏出面試間就急著打電話向朋友抱怨⋯⋯永遠拿出自己第一次見面的積極態度,只會加分、不會扣分。
2 先聽,再說,別忘了你的全名
別笑!許多人在面試的時候,一開口就把腦中稿子一股腦背出來,什麼都說了、唯獨忘記提自己的名字。
面試時最忌諱慌了手腳。偏偏許多面試官最愛出其不意的出題,這時請謹守「先聽,再說」的原則,即使回答的時間慢個1、2秒,也遠比胡亂回答來得好。另外,如果是團體面談,也別搶著發言,與其當第一個衝鋒陷陣,不如抓準時機,做出結論,更能一鳴驚人。
3 自信是做自己,再加百分之百的誠意
除了以上的Do和Don’t,到底該如何讓老闆在最短時間願意錄用自己呢?
根據「全國就業e網」的「2014企業徵才&聘用新鮮人意願調查」發現,企業在決定求職者錄用與否時,最重要的3個條件分別是「工作經歷」、「人格特質」和「專業知識與技術」;而選用新鮮人時,主管則傾向選用的人才條件,則分別是「有實習經驗」、「有打工經驗」、「已考取證照」者。
不難發現,比起最頂尖、最閃亮的人才,主管們其實更看重專業背景是否符合職缺、人格特質符合公司文化。也因此,應徵者最應該做的事情,其實是認真研究職缺需求、把自己的經歷背景與此需求連結,並且在面試時展現自己最真誠的一面。萬一,遇到不懂的也毋須自卑,職場本來就是一輩子學習的地方,老實承認自己不懂,並且展現最積極的態度學習意願,不卑不亢面對,相信工作一定能馬上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