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設計公司IDEO設計總監Tom Kelley大膽預測,10種創新角色將決定未來,其中,「共同合作人」彙集各種團隊,帶領眾人激盪出跨領域的合作成果,正是台師大設計系鎖定的組織型人才。2008年從創系60年的美術系設計組獨立,台師大設計系有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衝勁,秉持設計不分系的概念,將跨界創新的思維注入教學之中。台師大設計系系主任林俊良指出,現在設計不只單一媒材的表現,而是多元產業的結合,專業分科有優勢,但學生缺乏跨領域學習,師大學生擅長整合不同領域的專業。
設計服務業 跨領域人才夯
文創產業讓設計走入日常生活,當設計朝向服務業,不論平面或影像、2D到3D,學生唯有具備跨領域的實務知識與技能,才符合未來設計產業所需的「專業」,林俊良說明,「平面設計不只做書籍印刷,也要網路行銷、產品企畫,甚至還要參與文創產品開發;那室內設計也要有城市景觀設計的概念。」
學生可以在平面、動畫、產品跟室內設計4個領域裡,選擇一個主修,占畢業學分的56%,剩下的學分扣除全校必修,共50多個、近40%的學分,可自由選擇其他領域課程,或到其他科系上課,「我們給學生選擇的機會,安排自己想要的未來」,林俊良總結。
台師大設計系教授許和捷解釋,「台師大學生不見得只是在做設計師,可能是開發者、甚至是管理者」,系上鼓勵學生往不同領域發展,除了既有美術專長以外,理工背景學生可以學習程式設計、空間運算,人文背景學生可以學習文創產業的經營管理。
給予自由卻不失學習品質,許和捷強調,仿照業界,每學期期末最後一堂課結束前舉行「評圖」,學生必須遴選整學期各科中表現最佳的一個作品,在全系近百位師生面前報告創作理念和特色,老師也會當場給予評語,「若是沒有出席、遲到或規格嚴重出錯的學生一律當掉。」
台師大也廣邀業界師資授課,大一必修的專題講座中,從動畫、攝影、音效、剪接,到廣告行銷等產業的資深工作者或創意總監均有,媒合學生到該講師的特定產業實習;亦配合學校文創中心產學案,業師進駐,用母雞帶小雞的方式,以團隊合作帶領學生實作。
人文與美學素養 培養設計敏銳度
多種入學管道展現設計不分系的精神,台師大每年招收36名學生,自然組與社會組人數各半,二三類組高中生不需選考術科,主要看邏輯能力、對設計的熱情和人文藝術素養。
「專業技術可以學,要解決設計的問題還是來自於設計師的人文思考。」林俊良強調,設計系是師大校內2、3類組第一志願,平均入學級分達68級分,語言與文科能力很強,實務訓練大多能慢慢上手,美學鑑賞、人文內涵才是設計的核心。
台師大設計系保留美術系傳統美術的豐厚底蘊,大一必修基礎素描、水彩、色彩學等課程,在全台許多設計科系紛紛轉向電腦繪圖與多媒體應用之際,設計系與美術系學生以同樣標準磨練手繪能力。
走進校內古蹟、2011年整建完工的「文薈廳」,吊燈從屋頂樑柱懸掛而下,昏黃色的燈光將皮質沙發映照得閃閃發亮,沒有過多的擺設,老建築歷經風霜的痕跡依稀可見,文薈廳前身是日治時期台北高校的學生活動中心,咖啡香氣與鋼琴樂音溢滿空氣中,台師大校園的人文薰陶下,師大設計系學生創作、文創中心包裝行銷的文創商品在這裡炙手可熱,當設計靈感在日常生活中發酵,校園裡也能即時提供實作展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