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關於AI(人工智慧)的話題不斷,AI都快變成萬能的神了?最令人震撼的是,有專家大膽預言,2045年人類就能透過AI與生技、奈米技術的結合,進入一個全新的生命形態,就是新的「超人類」,得以克服生物體的衰老與疾病,完成「長生不老」的夢想,這不是妥妥的好萊塢電影情節嗎?為何專家敢這樣說?
-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裡,對「長生不老」的追逐從未停歇過。從古代帝王的煉丹求仙術,到現代富豪砸重金投資生物科技,古今中外皆然。
2022年,身價2334億美元(約新台幣7.15兆,截止至2025年7月)的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與多位富豪共創生技公司「Altos Labs」,擬藉助細胞再生程式設計,以恢復細胞、組織與器官的功能,達到延長壽命50年的目標。
今年5月23日,Altos Labs對外宣布收購Dorian Therapeutics,這是一家研發「衰老抑制劑」,專攻表觀遺傳調控因數以喚醒沉睡的年輕基因,以開啟組織再生的「返老還童」模式!由於兩家企業互補性很強,外界評估,將加速實現細胞年輕化的技術。
藍圖計畫:矽谷企業家強森的長壽極端實驗
而矽谷的科技企業家布萊恩·強森(Bryan Johnson)更是以追求長壽的極端實驗而聞名。他每年花大錢在「藍圖計畫」(Blueprint)上,進行各種實驗,俾使身體機能回到18歲的水平。
今年元月上映的Netflix《長生不死:矽谷富豪的逆齡人生》,就是跟拍強森實際生活的一部紀錄片,內容聚焦在他對青春永駐的渴望,以及探索現代富豪在面對衰老時所做的極端選擇。
強森每天清晨5點準時起床、嚴格管控每日1977大卡的熱量、服用100多種營養補充品;近期又從事「亞甲藍實驗」,使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亞甲藍(Methylene Blue),據稱可提高身體機能;也嘗試用蟾蜍毒素等迷幻藥物,以探索人類意識的極限。
然而,強森的極端實驗卻引來爭議,連專家都質疑其行為有安全疑慮,且這種高昂的逆齡實驗也凸顯人類健康資源分配不均的殘酷現實。
即便如此,有錢人仍瘋狂追求各種能延年益壽的方法,而AI的出現,猶如一針強心劑,讓可能性向前跨越一大步。
《奇點已近》對AI未來的發展有很多大膽預測
AI與永生成為熱門話題,主要來自今年6月發行的《奇點已近:當人類與AI融合一體》(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When We Merge with AI)中文版,書中對AI的發展有很多大膽預測。
作者正是AI的領先開發者、知名的未來學家Ray Kurzweil(雷·庫茲威爾),他曾被《富比士》喻為「終極思考機器」;入選美國《Inc.》雜誌評比的頂級企業家與「愛迪生的合法繼承人」之一;也是美國國家技術獎章的得主,擠身「美國發明家名人堂」,擁有21個榮譽博士學位。連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都說,「他是我所認識在預測AI未來方面最出色的人」。
庫茲威爾曾於2005年發表過《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一書。當年,書中所描述的未來科技景象震撼全球,AI很快成為創作者最喜愛的題材,相關書籍多達數百本,還啟發好萊塢拍攝出《雲端情人》《露西》《人造意識》等電影。
「奇點」(Singularity)是什麼?這原是物理學名詞,該概念被運用在數學與未來科技的討論中,描述當AI超越人類並以難以預測的速度進化時,將導致科技與文明徹底顛覆的一個臨界點;而在未來學中,這個詞則被用來比喻人類發展進程走入一種難以理解、巨大變化的狀態。
20年後的今天,77歲的庫茲威爾將畢生所學發表在《奇點已近:當人類與AI融合一體》新著裡,書中談到許多AI的可能性,包括奈米技術、生物科技、再生能源、3D列印以及醫學發展等等。
專家預言2030年將開啟「人機融合」新紀元!
《遠見雜誌》摘要兩大重點如下:首先,庫茲威爾認為,人類將藉助AI突破智能的極限。
人類的大腦藉助神經元、皮質模組而產生認知能力,AI會很快模擬出認知能力,並與人腦連線。目前已有團隊研究將「神經顆粒」植入大腦,建立新的內部網路,發展出腦機介面(BCI)。
庫茲威爾推估,到了2030年,通過Neuralink的技術(編按,馬斯克投資的Neuralink專注開發腦機介面技術),可以讓大腦新皮層與雲端連接,開啟「人機融合」新紀元。人類將擁有一顆「雲端」大腦,突破既有的物理限制,智能將擴大數百萬倍,徹底改變解決問題的速度與方法,許多棘手難題將迎刃而解。
第二個就是人類最嚮往的「長壽」議題。庫茲威爾認為,透過生物科技、奈米技術和AI的結合,人類能逐步克服生物體的衰老與疾病,實現生物學上的「生物永生」或「數位永生」,讓長生不老不再只是幻想,而是可以跨越科技手段實現的長期目標。
AI能協助對抗新型病毒,還能改造身體。AI系統性探索所有遺傳基因,找到最理想的特徵,創造出更強壯健康的人類。庫茲威爾大膽設想,結合AI與奈米技術,可以將奈米機器人送進人體,對抗病毒或修復壞損的器官;還能根據每個人的狀況,調節所需的營養、荷爾蒙或氧氣含量,保養並優化身體狀態,讓許多致命的疾病不復存在;甚至可以透過一個分子、一個分子地重設與建構大腦與身體,顛覆生物器官的極限以延長壽命。
如果人類實現「大腦雲端化」,自我還存在嗎?
庫茲威爾預測,人類在2030年前後,會達到「長壽逃逸速度」的目標,意即每過一年,人類的平均壽命就會延長超過一年,「長生」正逐步成真中;到了2045年,人類或將成為半機械人,可以複製意識或下載到由先進技術列印的新身體當中。
「AI不是敵人對手,而是我們的延伸,這一願景開啟於2029年,屆時AI將為永生的未來奠定基礎。」他語出驚人說,AI與人體融合,進入一個全新的生命形態,超越傳統的生物學界線,仍保留一些人的心靈和意識,依舊是人,是新的「超人類」,形態與能力將遠超現代人類,是人類自我進化的必然階段,而非人性的終結。
如果書中的預言成真,人類實現「大腦雲端化」,自我還存在嗎?而腦機介面下的決策,是人還是AI下的指令?假設有一天能完整複製出另一個「我」,這個生物體還是我嗎?「半機械人」「超人類」是人類樂見的「存在」方式嗎?
顯然庫茲威爾也發現問題,並提出對AI的省思。第三章《我是誰》就是關於哲學的思辯。他認為,屆時人會面臨「不是單一大腦在運作,而是由多個意識組成」的難題;當「第二個你」有意識時,那還是你嗎?我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20年後,人類或許真能延年益壽,但後遺症是否會大到無法承擔,值得深思熟慮。連對AI高度樂觀的庫茲威爾都坦承,「如果我們能有效應對AI所帶來的科學、道德、社會與政治挑戰,到了2045年,將大大改善地球的生活;如果失敗,我們的生存都將成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