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小檔案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淘寶網、支付寶創辦人。2014 年《Fortune》「全球50 位最偉大領袖」之一,2014年12 月成為亞洲首富
江山代有才人出,現在,你可能已聽不到WalMart 的聲音,Google、Facebook、Amazon 這些名字也開始接受挑戰, 2015年,你絕對要懂的關鍵字是阿里巴巴(Alibaba)。
2014 年9 月,中國電子商務巨擘阿里巴巴在美掛牌上市,創下史上最大IPO。當紐約證券交易所鐘聲敲響的那一刻,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才剛度過50 歲生日,阿里巴巴也成立滿15 週年,這位沒有國外傲人學歷的企業領袖,因緣際會的美國一遊見識到網際網路魅力,開啟了改變世界遊戲規則的阿里巴巴帝國。
阿里巴巴創造的傳奇,有人形容這就是「穿布鞋的馬雲」,沒資金、沒背景、沒技術,他一樣披荊斬棘的開啟創業之路;大家稱他為騙子、瘋子、狂人,但馬雲說,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就像創業向來就是走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道路,如果有人走過,那就不叫成功。馬雲絕頂聰明,他的聰明在於沒人比他更能看懂看透人心。跟著他的5 大心法走,你會發現,原本沒有路、別人也認為不是路的地方,都能讓你走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現在就來看看馬雲烙印在創業大道上的5 個「布鞋心法」:
Concept 1:懂你的創投,比有錢的創投更重要
讓資本 說話的企業家不會有出息,最重要的是你讓資本賺錢,讓股東賺錢
阿里巴巴在1999 年10 月第一次融資成功之前,前前後後拒絕了38 家投資機構。馬雲挑剔創投公司的程度,甚至高於創投公司挑剔投資標的的程度。
他希望找到一位策略投資者,這個投資人必須對阿里巴巴的長遠發展有信心,不會輕易將手中的股票賣掉。在尋找投資者的過程中,馬雲切實體會到篩選投資者的重要性,他說:「找投資者比找老婆還難,一定要小心,不光要找漂亮的,關鍵是她要跟你同甘共苦,在最困難的時候她說我跟你一起奮鬥,這是最重要的。」
馬雲在權衡利弊之後,毅然選擇了高盛公司,一方面因為它是世界知名投資銀行,這對阿里巴巴未來的融資和媒體知名度都有幫助;另一方面,高盛在談判時也表現出對阿里巴巴的長遠信心。馬雲說:「對那些不能與公司戰略相容的資金,我們一般不接受;和聰明人在一起,你不用說什麼廢話,他就能聽懂你的業務模式。」
第一次融資成功後,資金對阿里巴巴來說短期內已不再是問題。但這時另一個著名的投資人找上門來:軟銀創始人孫正義。
兩人第一次見面,馬雲僅說了6分鐘,孫正義就決定向阿里巴巴投資4000萬美元。第二次會面,馬雲提出了3個條件:1、阿里巴巴只接受軟銀一家投資;2、軟銀作為股東,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顧阿里巴巴的長遠打算,必須以阿里巴巴的發展為重心;3、請孫正義擔任阿里巴巴的董事。
但隨後馬雲後悔了:「我要那麼多錢幹什麼呢?真是太愚蠢了。」他擔心軟銀持有阿里巴巴的股權比率過大,管理層股權稀釋後失去話語權。
馬雲時刻保持高度清醒,他知道錢是工具,不是目的。「永遠不要讓資本說話,讓資本賺錢。讓資本說話的企業家不會有出息,最重要的是你讓資本賺錢,讓股東賺錢。
如果有一天你拿到很多錢,你堅持今天的原則,做你認為可以賺錢的事,我相信有一天資本一定會聽你的。」
Concept 2:找渴望成功的人,而非執著明星團隊
創業千萬不要找明星團隊,不要找已成功過的人,要找渴望成功的人
2001年阿里巴巴進行大規模海外擴張時,馬雲曾一度過分迷信國際人才。在馬雲看來,要成為世界10大網站之一,就必須用世界一流的人才。他曾從哈佛、史丹佛等名校引進大量MBA人才,組建了一支超級豪華的團隊。但這些高薪請來的「高級人才」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並沒有讓馬雲滿意。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馬雲認識到問題,便逐步將當初招聘進來的MBA「請走」,只留不到5%的人。請這些菁英離開的原因,據馬雲解釋:「那些職業經理人管理水準確實很高,就如同飛機引擎一樣,但是如此高性能的引擎就適合拖拉機嗎?業界高手們講得頭頭是道,感覺真是很有道理,但是結果卻是講起來全對,做起來全錯!公司當時的發展還容不下這樣的人。」
國際菁英的離去,讓馬雲不得不反思他的人才國際化策略。他發現創業僅依靠海外菁英是不行的,還得培養本土人才。「我馬雲就是一個普通人,既然我可以管理這麼一個國際化的公司,他們為什麼不能?我請的那麼多外國高級主管,仗打下來都死掉了,結果回頭一看,倒是這幫『土八路』(指非正規軍)還拿著大刀往前衝。」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是四處挖掘人才,打造一個菁英團隊,還是從內部培養,組成一個平凡團隊呢?馬雲曾給出這樣的答案:「創業時期千萬不要找明星團隊,千萬不要找已經成功過的人和你一起創業。在創業時期要尋找這些夢幻人才:沒有成功、渴望成功,平凡、團結、有共同理想的人。等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再招聘一些優秀的人才,對投資、對整個未來市場開拓才有好的結果。」
Concept 3:沒有獅子,羚羊也活不久,所以不要恨對手
如果在海裡交戰,我會輸;如果在江裡對峙,我穩贏。成功,一定要有可敬的對手
2003 年5 月淘寶上線,eBay 已經透過投資和收購易趣網,進入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中的C2C 領域。回憶起當初創建淘寶的初衷,馬雲說:「如果說我不採取任何行動,3、5 年之後等到eBay 進入B2B 市場,那個時候對阿里巴巴來說,就是一場災難。當時的情況就像,我們拿起望遠鏡一看,看到有一個兄弟,長得和我一模一樣,塊頭還要大很多,可是對方根本不知道我的存在。在eBay 眼裡,我們根本就什麼都不是。我覺得,這可以讓我們占一個先機,eBay 的漠視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和eBay 向入駐商家收取使用月費和交易費的方式不同,馬雲宣布淘寶網的3 年免費戰略,這是淘寶的殺傷性武器。2005 年10 月,馬雲宣布追加投資淘寶網10 億元,並承諾繼續免費3 年。馬雲如此另類的競爭手法,令淘寶網猶如一匹黑馬,在電子商務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2006年,淘寶網已取得中國C2C 領域70%的市占率,遠遠地將eBay 甩在後面。2006 年12 月,eBay 宣布與TOM 組建合資公司,這也意味著eBay 正式放棄了中國的C2C 市場。
淘寶和eBay 的競爭,在當時的觀察者看來,就如同大衛和歌利亞之間的戰爭。而馬雲對eBay 和淘寶的比喻則是:「eBay 是海裡的一條鯊魚,可我是揚子江裡的鱷魚。如果我們在海裡交戰,我會輸;但如果我們在江裡對峙,我穩贏。」
淘寶憑藉「螞蟻雄兵」戰略、免費策略,並利用華爾街對eBay 的壓力成功戰勝了eBay。馬雲認為一定要有可敬的對手,總是說:「 打拳碰到泰森,你可能會認為很倒楣。其實,能夠找到世界一流的對手,那是一輩子的幸福我覺得淘寶能夠向eBay 學習,那是一種福氣。」
Concept 4: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創造它
怎麼預測3 年後,怎麼預測未來? 最好的辦法就是創造它
馬雲在第3 屆網商大會上提出「網商節」的全新口號,把網商大會這一品牌打造成了全體電商從業者的節日,品牌號召力與公信力在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從此,阿里巴巴的業務擴張走上了迅速發展的快車道。
「經常有人問我,馬雲你怎麼預測3 年以後,怎麼預測未來,你怎麼看待未來電子商務、未來形勢?我想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創造它。說到做到,堅守承諾!」馬雲的確是堅守著自己做電子商務的承諾,阿里巴巴上的網商數每年都在增加,網上外貿金額也不斷上漲。
2009年9月阿里巴巴10週年慶,馬雲於晚會上宣布成立子公司「阿里雲計算」。2週後,阿里巴巴宣布將支付5.4億元人民幣,分兩期購買網路基礎設施服務提供者「中國萬網」的股權,以加速協助中小企業客戶由「Meet at Alibaba」邁向「Work at Alibaba」的10年願景戰略部署。
馬雲為公司做出這個轉變的解釋是—「Meet」是把客戶聚在一起,就像水庫,如果養魚,沒什麼意思;如果做旅遊,還要花費水電,所以,「Meet」的錢都是小錢;「Work」則意味著水庫要鋪管線,把水送到家裡變成自來水,自來水廠賺的錢一定比水庫多。馬雲認為電子商務到此時必然有一個爆發,因此必須搶在這個變化前先變,而不是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想辦法解決。「很多創業者都會想這個條件不夠,那個條件沒有,該怎麼辦?我覺得創業者最重要的是創造條件,如果機會都成熟的話,一定輪不到我們。一般大家都覺得這是好機會,一般大家覺得機會成熟的時候,我覺得往往不是你的機會。」馬雲認為,只要你堅信事情能夠做起來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承諾,告訴自己不論5年、10年甚至20年,都要把它做出來,你就能走得長久。
Concept 5:永遠知道自己是誰,並當一隻菜鳥
要始終處在清醒狀態,以溫度形容是攝氏零度,也就是永遠知道自己是誰,也知道怎麼做
雖然前二次創業均失敗收場,但堅定了目標後,馬雲便不再拖延。他對年輕人提出忠告:「我看見很多優秀的年輕人,是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如果你不採取行動,不給自己的夢想一個實踐的機會,你永遠沒有機會。」他說自己糊里糊塗走上創業之路,稱自己是「盲人騎在瞎老虎上」,根本不明白將來會怎麼樣,但他似乎透過那些不成功的經歷,愈發清楚自己最終想要做什麼。
作為「人」,馬雲始終處在一種極為清醒的狀態,不會迷失自我,這種狀態如果以溫度來形容,是攝氏零度,攝氏零度就是永遠知道自己是誰,當然也知道怎麼做。馬雲說:「聰明是智慧者的天敵,傻瓜用嘴講話,聰明的人用腦袋講話,智慧的人用心講話。所以永遠記住,不要把自己當成最聰明的,最聰明的人相信總有別人比他更聰明。」「如果別人把你當英雄,你千萬不能把自己當英雄,如果自己把自己當英雄必然要走下坡路。」
即使碰到2011年阿里巴巴2326家中國供應商涉嫌詐欺,嚴重敗壞了阿里巴巴的聲譽,在誠信和利益之間他仍這樣表態:「我們從來不會因為利益而改變自己,也不會因為壓力而放棄自己的原則。我們將會面臨任何挑戰,寧可關掉自己的公司,也不放棄自己的原則。」
2013年馬雲宣布退休後又重回舞台,還帶了「菜鳥網路」回來。這個企業名稱由馬雲親自選定,寓意做生意的時候要永遠保持「菜鳥」般的學習心態。 「取這個名字,是要不斷提醒自己,我們要對社會有敬畏之心,對未來有敬畏之心。我們希望自己成為一隻勤奮、努力、不斷學習、對未來有敬畏、對昨天有感恩的鳥。」很多人將自己放大,之後不斷地為這個放大的自我花費許多精力去演戲,但馬雲不用,他台上台下都是同一個人。
資料來源│天下文化 整理│方正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