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們往快車裡擁擠,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於是,他們一生忙忙碌碌,來回奔波。」──《小王子》
小王子眼裡看見的,是「心盲」的現代人。「心盲」讓人們往往視而不覺,體而不察,讓現代人在忙碌中變得愈來愈不幸福。大多數的現代人都過著很「滿」的生活,行事曆的待辦事項很滿、資訊量很滿,卻只有心是空的,因為,很少人真正的「活在當下」。
過往,人們像是「資訊獵人」,追捕著數量稀少的資訊,如今訊息反撲,人類反而變成訊息的獵物,反覆查看手機,成為「被訊息控制者」;冷凍食品、泡麵這些立即可食的食物看似解決了繁忙,讓上班族得以風風火火地匆忙吃下一餐,回想起來,只記得囫圇吞棗的過程,結果卻一點也沒有讓我們生活變得不忙碌。
當世界運轉的愈快,心跑得更快,「人到心未到」不是現代人的節奏,而是「人到了,心卻已經在下一站」,在現代社會,「快」是唯一的行進速度,快到看不見沿途的風景,卻是為了追趕著一個不可知的未來。
在忙碌的生活裡,我們常常覺得別無選擇,但其實我們有能力選擇去過我們想要的生活。作家蔡穎卿做出了選擇,她的選擇是過一個完整且平衡的生活。
「別人常常覺得我慢,我自覺馬不停蹄。」她言談節奏的緩慢溫柔,常讓人誤解她是「慢」的。其實,她的形體從來沒有慢下來過,手邊總是不停歇的進行工作,真正慢的,是她的心,將「執著」與「變化」兼容並蓄地合而為一,並難得的體現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
生活像是一張網,由食衣住行等行為交織而成,串上時間管理、人際相處與經濟考量的關係線,這張網,想要開展的圓滿且堅固,每天行動的實踐就是一針一線的功夫,蔡穎卿的方法是用時間管理、明確目標、良好的工作技術去達成一個完整的生活,「生活從來不是為了慢而慢,追求平衡,才是真正的目標。」
以下是蔡穎卿自述的「完整」生活:
「慢」生活對我來講不成立,生活不是為了慢而慢,我認為它不可能先定調,它可以是一個結果。
我相信每個人要完成的事情如果需要很多時間,他們在心裡做的決定都不是快或慢,而是完成、完整。快跟慢是事後的形容,是我們跟外界的相對關係,不是一個人的目標。
完整生活需要很多元素,完整的時間管理、明確目標、良好工作技術去配合。我不講很好的時間管理,而是完整的時間管理,因為我們是現代人,現代人像是開滿窗戶的房子,所有干擾會自己進來,如果不把窗戶關好,你就在亂七八糟的穿堂風裡面過日子,很片碎。資訊量很多不代表資訊的需要度,不能因為資訊的存在就讓它干擾你的生活。
網路的好處我們不用全盤否定,但不能因為一個事情的好,就鈍化自己應該發展的能力。人生不外乎權衡得失,清楚地判斷什麼東西該拿、什麼該放棄,是人生很大的學習。
內聚力人需要被自己欣賞
如何養成內聚力 完成一天工作後,用一個好像他人的眼光觀照自己,自我欣賞比起外界的讚美更重要。
每個時代都一樣,每個人都有力量往內。如果以一個水滴來講,你的內聚力不夠,生活就不會圓,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你發現自己有能力可以去把一個反覆不斷的事情永遠保持在一種品質,那種自我欣賞很重要,是帶著創造力跟維持力的成就感,光有創造力不能使你產出什麼或影響什麼。很多人工作這裡做做、那邊做做,那是因為沒有體會到,人離開一個新鮮感的自我欣賞能力。
沒有任何一個人需要不斷地被讚美,現在的人把外在的讚美看得很重要,但是人需要被自己欣賞。
像是飛機停在空中一樣,一開始有很多的動能才能衝上去,維持在空中要有同樣大的能量,別人不會看到你有那麼大的不同,可是你自己最清楚,你可以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是因為你多麼的努力。
看自己要拉開一個距離,用一個好像他人的眼光看自己,當完成一天工作後,回到欣賞自己的每一個角度。我喜歡柴契爾夫人講的,「很好的一天不是無事可做的一天,而是有很多事情又一一完成的一天」,那麼多事情一一完成,要用到很多的能力,很大的毅力,我以為榜樣的,是把每一天的接連都看得那麼重要的人。
自轉力活在當下,找到自轉力量
如何解心盲 靜下來,訂定明確目標,讓心境回歸單一。不要當被軌道拖著走的衛星,找到自轉的力量。
「Here and now」在台灣是不成立的,所有東西都在預約,端午節提前兩個月在訂粽子,到了真正過端午節已經在訂中秋節的東西,沒有一個東西是活在當下,我們卻把活在當下當口號。
資訊超越了我們對於時間的享受感,我們忽略眼前的東西,人際關係複雜到不停地跟別人宣告說我知道什麼,完全超越我們跟生活的關係,這是我們自己願意放棄的,怪不得別人。
我為今天做準備是昨天的事,那不意味著我要放棄今天,這是不一樣的,你不能一直放棄眼前,為了一個未可知的下一站在做準備,那你一生都一直活在很錯亂的時空感。心,如果已經在下一站,沿途的好風好景也不會欣賞到。
我覺得要先追求「靜」,要慢其實要先安靜下來,我的工作其實沒有辦法慢下來,我的形體很忙,但我的心夠單一、目標明確。
我觀察到有一種人,他們就像是衛星,一定要被軌道拖著走,如果軌道不動他們就不會動。大部分的人都是這類的人,靠著工作的節奏、人群的相處運行。每個人都需要學兩種能力,一種是群聚,一種是獨處,愈早了解這種平衡感的人,愈能夠完整的生活。
專注力扎實的生活實踐
如何達到慢飲食 在物質豐饒的時代,我們要更謹慎地吃。專心吃飯、或是親手做飯,透過飲食感受感官的平衡。
我早上起床一定要吃一頓很好的早餐,食物很好、形式很好,我工作起來可以10小時不吃東西,有時會有一個簡單的午餐或午茶,晚上我與先生就會享受一頓自製的豐美晚餐,不是食物的豐盛,而是心情、形式的豐盛,外食這件事對我來講,如果有就是好好的享受,不是用來代工我的生活。
但現在我們走到一個好奇怪的時代,好像很重視吃,但其實很不重視。速食在台灣愈來愈弔詭,我看見的是,人們趕著吃完卻在聊天,一樣用餐3個小時,時間分母是一樣的,濃度卻不一樣,吃的部分變得很急。
我們生來有五感,食物可以發動好幾個感官,成就了營養或者享受。慢食,就是可以把感官的最不過度,跟最極致的部分,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下次吃飯時,好好的就把眼前這一餐,用你的感官全部利益收盡,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