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首度進行的大學企業評價調查指出,以工學院起家的成功大學最受企業青睞,其專業能力、敬業態度及團隊合作精神三項評價總得分遙遙領先其他學校;後兩項的分項成績也同時奪冠。號稱最高學府、專業能力表現搶眼的台灣大學緊追在後,名列第二(見表二)。
在表現最佳的前十所大學中,公私立學校幾乎平分秋色,比例為六:四;各企業眼中,私立學校的學生表現並不比公立學校遜色。晶華酒店人力資源部協理朱順風根據多年的經驗表示,公立學校畢業生的素質或許比較好,「但在成就上,則沒有分別。」
調查結果顯示,敬業態度是企業用人最重視的因素。敬業態度排名前六名的學校,它們的整體表現也位居前六名,只是排名順序不同;整體表現第六的淡江大學,敬業態度名列第二,擠下台大、交大、政大和中原。小孩已上大學的遠東紡織公司人力資源處經理施永發就發覺,整個社會變得過度追求功利,年輕人也受到影響,所以徵才時,會特別注重敬業精申。
若以產業別與敬業態度做交叉分析,不論是製造業或服務業,成大的評價最高,政大則在金融業稱霸。
在以往,專業能力常是企業最重視的選才標準。據調查指出,專業能力前五名全被公立學校包辦,後五名則被私立學校囊括。若以產業別與專業能力做交叉分析,製造業偏好成大,服務業和金融業都肯定台大。
企業競爭激烈,單打獨鬥不足以應付,團隊合作的精神於是十分被看重。調查發現,一些專業能力強的公立學校,如台大、政大,團隊合作精神卻不如專業能力較弱的私立學校,如中原、逢甲。以產業別與團隊合作精神做交叉分析,成大在製造業及服務業封王,政大則在金融業脫穎而出。
學校的訓練固然重要,但企業在選才的時候,學校只是一個參考指標。資訊科技的快速更新改變企業競爭態勢,為保持成長,學習能力成為企業進用人才時,無法忽視的因素。中國信託商銀人事部科長蔣集恆就說:「進來的人,要能夠學。」朱順風也表示:「我們鼓勵員工努力學習,之後才有升遷的機會。」
學習,也可減少人員的流動。以晶華來說,基層人力是最缺乏、也是流動率最大的一環,但愈高階的管理職位總是愈少,「給他學習的機會,有時就可以留住人,」朱順風說。
穩定度是許多公司共同的要求。新光合成纖維公司人力發展課課長蔡錦源就表示:「一個人如果跳來跳丟,不但經驗無法累積,在應徵工作時也不易取得信任。」
人格特質是否符合公司文化,也是企業挑人的重要因素。標榜高績效文化的IBM,有其獨特的要求特質,「我們要的人必須要有贏的信念、快速的執行能力以及團隊精神,」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鄺懋功強調。
大學生涯,讀書固然重要,社團經驗也不容忽視。愈來愈多的企業在選用人才的時候,相當重視社團經驗。蔣集恆說:「參加社團的人,比較容易融入團體,人際關係比較好。」在職場上,必須懂得如何控制情緒、忍受挫折,社團經驗有助於學生學習這些EQ,「社團活動的經驗一定會列入我們公司用人的考慮中,」他強調。
進入職場,學校的招牌不一定可靠;凡事靠自己,肯定可以馬到成功。
註:企業評價排行榜共針對企業發出問卷一千零七十三份,回收兩百四十份,回收率二二.四%。調查時間為三月二十日至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