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房子就是一個房子,如何讓一個房子(House)成為一個家(Home)?
或許除了心愛的家人之外,就是挑選符合自己品味的家具,在布置同時,將心中對未來的期待,一點一滴安置歸位,讓心也安定下來。
在家舉辦一場熱鬧的Party,有著食物、音樂、各式各樣的香氣,家人朋友們開心地齊聚一堂,如果真的要你記住什麼?大概就是生活在這個空間裡的主人,創造出讓人捨不得離開的舒適親密感。
這樣一個有風格的家,是怎麼產生的?
最重要的,就是張開雙臂,大方地歡迎客人「來我家吧!」的熱情。坐在主人精心挑選的椅子上,手上拿的是精緻的廣田哨子或是充滿古風的雙層銅杯?喝的是有機咖啡還是日式綠茶?這些細節,都透露出主人的生活哲學。
另一個重點要素,則是來自於主人對生活是否有不同的想法巧思。簡單的一串風鈴,或是一串吊飾,都能夠讓固定的空間翻轉出新的生命力,為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創造華麗的流動感。
你也想打造屬於自己風格的家嗎?今年家居設計有什麼有趣好玩的創新趨勢?不妨從東京國際家居設計生活展尋找靈感!
亮點 1 : 來我家吧!重新找回對生活的熱情
今年的主題是「來我家吧!」(Welcome to My Home!)
策展人將整個中庭打造成一個巨大的居家空間,集結了各式各樣的居家元素,從餐具到花器,從飾品到食品,30個微型品牌在長木桌上展示,親密隨性的氛圍讓訪客可以自在地與主人溝通,分享不同的品牌背後想要傳達的生活哲學。
來自關西地區的自然食品F&F與摩登時尚的飾品Januka比鄰而居;自家烘焙出品的有機咖啡掛耳包與職人手作的木咖啡壺,沖泡出美好早晨的香氣。這些品牌展現的不只是產品本身,而是透過各種意想不到的組合方式,刺激人們重新運用五感,找回對生活本身的熱情與快樂。
而不同品牌間共享一張長桌展示的創新設計,也讓這些來自日本各地的手作職人有了互相交流的機會,人們臉上藏不住的笑容和熱絡的互動,都讓這個展覽空間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商業平台,而是像去拜訪自己的好朋友一樣,不知不覺花了比預計還要長的時間停留!
亮點 2 : 老傳統×新創新 Refresh Japan Style
「你去看了Japan Style?嗎?」
令所有參觀者讚嘆不已的,正是今年最受好評的展區「日本風格」,當你以為流傳百年的日本工藝再也翻轉不出新的形式,許多百年老品牌卻毫無身段地與大量新銳設計師合作。漆器、陶燒、皮雕、編結、和紙等古老工藝文化,透過設計被重新詮釋出讓世界都驚豔的日式美學。
以桑樹皮和麻纖維手工製作而成的和紙擁有上千年歷史,用在餐廳、飯店裝飾時可以打造莊重大器的氛圍,但是用於日常的居家空間時,就顯得過於沉重了。在當紅設計師佐藤大與青谷和紙的腦力激盪下,師傅大膽減少了纖維的含量,讓和紙變得更加輕薄透明。
薄而柔韌的和紙就像被廚師吹薄的麵糰一樣輕輕裹住燈泡,呈現出嫵媚迂迴的含蓄光芒,這盞名叫「半褶」(Semi-wrinkle)燈成功將厚重的傳統紙藝轉化為輕巧易透的日式照明設計。
在日本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漆器,低調高雅的風格就像日本人的民族性一樣,但是相對昂貴的價格、過於日式的形象風格,讓許多日本的年輕人不再像上一輩一樣熱愛漆器,轉而投向各種西方餐具品牌,或是選擇相對便宜的中國製商品。
如何讓漆器的價值重新被看見?許多設計師開始加入創新的現代元素,衝撞出新的火花。來自福島的Mdesign揉合紐約時髦風格與日式漆器工藝設計出現代燈飾,裝飾的櫻花粉、蒂芬妮藍與時尚黑的可愛圓球由福島當地的漆器師傅製作,消費者可以依照自我喜好自由組合搭配,為空間增添俏皮活潑的活力。
亮點 3 : 打造趣味的流動空間
每當度過疲憊的一天回到家中,舉目所及的能不能不只是固定的日常空間,而是充滿驚喜的互動?
因為看到孤獨的人們愈來愈渴求與世界溝通的可能性,許多設計師也開始將互動的趣味元素融入設計,讓空間不再一成不變,而是具有流動感的生命力。
來自大阪的Timbre是一個關注生活周遭各種聲音的設計品牌,不論是微風吹拂下風鈴發出的輕透鈴聲、不同的木門在開關時發出的吱呀聲響,將鑰匙掛回吊勾時匡拉聲音,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背景音樂。
想像一下,如果每種樂器及歌聲都是一樣的高低起伏,這個世界會變得多麼無趣呀? 有沒有可能透過設計,讓這些日常的聲音變得更加舒適美好呢?設計師小林幹也設計出各式各樣音色的門鈴,讓每一次的開關門動作都變成一首動人的交響樂。
另一個有趣的作品則是由mother tool與設計師、建築師合作推出的掛件「tempo」,就像是移動的雕塑一樣,完美的結構組成會在不同的空間裡達成微妙的平衡,營造出充滿流動感的空間氛圍。
例如由若干細圓形銅線牽連組合起來的「throughout」,寫意流暢的各種圓弧就像晴空萬里隨著時間緩緩舒展姿態的雲朵,當它隨風擺動時,原本平凡的房間立刻增添一種欣欣向榮的活力。
亮點 4 : 靈活創新,台灣設計大突圍
在這場設計盛宴中,台灣設計也沒有缺席。由文化部與台創領軍參展的8個台灣新銳設計品牌,在這次展覽中表現亮眼,不只參觀人潮絡繹不絕,許多國際買家也表示高度興趣。
例如精緻木皮包捲專業耳機「Chord & Major」,以專業扎實的音樂學研究為基礎,深入研究各類曲風後,首創「調性耳機」,讓喜好人聲、搖滾、古典等曲風的消費者可以各取所需,更打破過去耳機市場中涇渭分明的慣性,讓「專業」與「時尚」完美地並存,目前已進駐日本知名百貨通路Loft涉谷店。
而皮件設計品牌「後台集創」的作品乍看之下與其他眾多日本手作皮件沒有太大差別,但是不同於一般人只是將皮件視為可有可無的配件,後台集創將產品設計思維結合手作精緻質感,每一個作品都從使用者的習性出發,擁有強烈的機能性。
紙漿平板喇叭、戒指造型的橡皮擦與隨身碟、軟木塞筆記本系列,「吳協衡設計」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令人嘖嘖稱奇,連前來參觀的日本設計大獎Good Design工作人員都深深佩服,鼓勵他們報名參賽。
相較於強調質感、極簡的日本設計風格,台灣的設計風格相較之下顯得更加靈活,無論是兼顧裝飾與機能的複合設計,或是大膽運用異材質的組合設計,都令日本消費者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