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在禁區的射門,打破延長賽僵局,讓德國以1比0擊敗阿根廷,抱回世足金盃。從一開始不被看好,一路過關斬將殺進決賽,這個金盃得來不易,距上次奪冠已經有24年,大家都很好奇德國隊有什麼祕密,答案很基本也很老哏,那就是「團結」。
沒有特別出風頭的明星球員,在總教頭勒夫(Joachim Loew) 的調度之下,各司其職穩紮穩打,慢火燉出了冠絕群雄的勝利,謹慎行事的思維,與在球場邊舉手歡呼的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 如出一轍。
國家隊「第12位」球員
二度飛到巴西替德國加油,球迷視她為國家隊的吉祥物,甚至還說梅克爾是「國家隊第12名球員」,梅克爾在德國人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足球的思維,緊扣著她的政治哲學,德國奪冠,某方面來說也是梅克爾在國際上的另一種勝利。
梅克爾是德國首位女總理,也是第一位擔任總理的東德人,2005年上任以來,至今已連任兩次,相較歐洲各國「錢」景黯淡,德國的GDP雖然在歐債危機時呈現負成長,但總體來看每年平均約以1.4%的速度穩健攀升,信評機構惠譽也預測2014年GDP將成長2%,德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梅克爾一句話就能左右整個歐陸,儼然是歐洲女王,但其實「一帆風順」並不適合用來形容這位歐洲霸主。
危機布滿來時路
「危機」是她從政路最好的註解,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希臘瀕臨破產,為了不讓歐元區瓦解,梅克爾不得不跳下來收拾爛攤子,除了紓困也力行撙節政策,過度理性的堅持也惹惱了不少隨興的歐洲國家。
理性分析是她面對危機時,最關鍵的救命反應。《梅克爾傳》提到,她喜歡分析對世界的認識,並收集數據,總是安靜的觀察,最後才做出最好的決定。另外,就如同德國奪冠的基本精神,梅克爾也認為「團結」是挽救歐洲最後一帖藥方,「在歐洲,沒有人應該被拋棄」,她認為應該要彼此互相配合,往共同目標邁進。為了不讓歐元區崩潰,許多較為激進的方法也必須貫徹,「團結理性」的足球式管理,事後也證明梅克爾的決策並無不妥。
足球式管理團結歐洲
足球式管理的思維,讓喜歡足球的梅克爾著迷,她特別欣賞前德國國家隊教頭克林斯曼(Jurgen Klinsmann),被加州隊釋出後,回國接手國家隊並力行改革足協,讓每個球員都能發揮專長,使德國蛻變成一支可攻可守的隊伍;另外西班牙國家隊教練德爾柏克斯(Vincente del Bosque),以團隊感情凝聚留在家鄉的球員,善用團結的力量,也深獲梅克爾賞識。
而這次帶領德國奪金盃的勒夫,完全體現了這個思維。跟梅克爾的從政路一樣,勒夫接手國家隊時並不順利,名將巴拉克(Michael Ballack)因腳踝受傷,確定缺席世足,讓勒夫一時亂了陣腳,但俗話一句「危機就是轉機」,他趁這個機會正視國家隊的不足,放對的球員在對的位置,不刻意形塑哪個明星球員,讓整個團隊成為一個有機體,並隨時調整步伐。勒夫放棄傳統高高在上的形象,傾聽每個球員的意見,這樣的領導風格使得德國隊更加的團結。
鐵娘子的低調王道
德國從來就不是高調行事的國家,但卻能擲地有聲,這多少反映出領導人的性格。梅克爾的財政部長蕭伯勒就說,梅克爾沉穩內斂,安靜且話不多,甚至有點無聊,她不玩鏡頭前吵架哭泣那一套,雖然力行撙節換來鐵娘子的稱號,但其謹慎穩健的領導風格,也讓她名列富比世年度最有影響力人物第二名。
不自由毋寧死
從成長背景,多少也能窺見梅克爾的性格。出生在東德,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由」,對梅克爾來說反而珍貴無比。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投入民主運動,捍衛這得來不易的自由空氣。不恪守成規,拒絕齊頭式平等,因為「沒有自由,就什麼都不是」。思想上保持自由,絕對的立場從不存在,跟隊友結盟保持組織的彈性,向來都是梅克爾的政治哲學。
昔日東德窒息的氛圍,也讓她特別注重人權議題。2009年9月沒有告知中國的狀況下,在總理府接見達賴喇嘛,今年出訪中國甚至還在清大大談人權法治,鐵娘子的強硬,在價值觀的堅持上,能窺見一二。
德國的再次崛起,二戰記憶近在咫尺,許多國家都覺得會是個威脅,梅克爾自己也很清楚,所以她只能更步步為營,世足金盃的光環會褪去,如何讓愛國激情轉為支持大歐洲發展的力量,成為梅克爾下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