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剛滿33 歲的歐陽志成來說,2014 年,或許是他人生中最挑戰的一年。歐陽志成是生產小籠包等機器、安口食品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二代,今年1 月才剛升總經理,這條路他走了5 年,終於在今年獲得父親認可,正式接班。
新任總經理的二代、年僅30 出頭的歐陽志成,接下了這間幾乎和他同歲的工廠,正式走進傳統產業。而他的頭號對手沒有別的,就是傳產這隻「胖得跳不動舞的大象」。
近兩年傳統產業因為內需不足、產線外移,再加上原物料上漲、總體經濟環境欠佳,長成了一隻超胖大象,連走路都氣喘吁吁。但在一片慘綠中,安口食品機械的營業額,年成長率仍達10% 以上,表現相當突出。
安口生產的餃子機,不僅可以捏出200 種不同餃子,年銷量還達200 多台、外銷108 國,半個地球都看得到「ANKO」商標,更是全台第一個獲「阿里巴巴10 大網路電商」的企業;去年三峽占地2000 坪新工廠落成,還交出了30% 年成長率的亮眼成績。
一間只有85 名員工的企業,為什麼能跑得這麼帶勁?和傳產這隻胖大象比起來,為什麼安口不僅能走還能飛,帶領食品機械突破重圍?
看看安口一代歐陽禹和二代歐陽志成,這對父子的個性,一個就像老鷹,另一個則像水獺。
一代歐陽禹,大學學的是園藝,他的個性雖具備園藝人的浪漫,但也像老鷹一樣敢於跨界冒險,不但能從高處俯瞰全球商機,更能在設定目標後,迅速俯衝攫取獵物,也讓安口36 年間獲得108 國的訂單。
而二代歐陽志成在企業裡的角色,就是隻務實的水獺。因為是機械工程背景出身,歐陽志成擅長從細節裡找魔鬼,和父親「打天下」思考不同,他最重視就是技術創新,像水獺穩紮穩打建築水壩,從研發走向規模化,穩住父親打下的這片江山。被父親形容「穩重」的他,以水獺的角色,總是和母親合力把衝太快的父親拉住。
很多一代交班後就完全放手,但對歐陽父子來說,其實接班並不是交接了就好,兩人儘管個性不同,一個是老鷹專門負責打天下,一個是水獺專門思考治天下,卻能在接班後,兩人各出一隻手,再合力領導安口。這兩隻不一樣的手要如何擊掌?擊掌後歐陽父子要如何拍響安口,走向更長久的未來?
老鷹一代,用浪漫打下108國江山
幾年前安口開始規畫新工廠時,董事長歐陽禹唯一的堅持,就是要在工廠裡放棵將近3 公尺高的茄苳,遠遠看去,就像《天空之城》那座浮在空中的島嶼。
沒有人像歐陽禹這樣思考工廠,這種堅持,讓歐陽志成用「夢想家」3 個字形容父親,而歐陽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的。」其實安口這間公司的誕生,就是歐陽禹碰到3 大難關、一一破關後,才找到的一線生機。
歐陽禹一開始創業做貿易,還有和發明「孵豆芽機」都以失敗收場。不過因為豆芽機,卻引來一個西班牙人找安口做「春捲機」,雖然這次研究5 年也沒開發出來,但他和機械專長的弟弟,卻意外從進口大陸機器改良銷售找到商機,開發出熱銷餃子機,還併購掉大陸的食品機械廠。
安口就這樣從生產包子機、春捲機、水餃機起家,一路擴展到各國水餃、烘焙食品,過程中歐陽禹為了解食品文化差異,猛K 英文、跑80 幾國,還曾花6小時飛到3000 公里外孟加拉拍製作過程;2005 年更主動接觸Google 關鍵字等數位行銷,銷售點衝到108 國,還拿到阿里巴巴10 大電商獎。
在歐陽禹看來,身在傳統產業這個穩定市場,原地踏步只會被人迎頭追過,所以他必須勇於開拓新市場,但除了打天下動力,在過去每種機器平均要3-5年研發時間、10 種機型成功率只有2 成的狀況下,更需要的是不斷創新研發的能力。
歐陽禹像老鷹一樣看得很高很遠,當他看到東南亞、中東這片大藍海時,判斷安口現在需要的,是加強創新動能來穩定成長;因此歐陽禹選擇兒子接班,就是在他身上看到這種創新的「潛力」。
到處飛的老鷹卻交棒給地上爬的水獺,安口從打江山走到穩定天下,理工背景的歐陽志成要怎麼發揮「水獺築水壩」精神?
水獺二代,走向製造服務創新領域
安口在三峽的新工廠去年底落成,這間工廠最重要的意義是,這是歐陽禹交班前,給兒子歐陽志成的接班試煉。
從小喜歡玩機器人、父親形容「穩重」的歐陽志成,其實原本活在大起大落的科技業,10 年前的他也沒想過會接班,因為不管是大學、研究所,甚至過去在外工作,他都是做程式設計的工程師,跟「傳產」一點關係都沒有。一個原本活在快速產業週期、用創新追趕世界的人,現在居然從雲霄飛車落下來,坐在傳產這艘大船上沒有暈船。
歐陽志成接班思考是,企業要走向規模化、制度化,創造價值。他最大的目標是要開發新產品—─整廠輸出,因此他和父親整理所有供應鏈,把生產線整廠賣向世界,客戶只要告訴安口想做哪種食品,安口就可以整套幫客戶完成。
不只這樣,歐陽志成心中一直想,製造業升級還可以做什麼?製造可不可以加上服務變成「服務業」?
歐陽志成想做的是,賣所有安口的「專業」,從生產到機械,從工廠規畫到管理,還有所有成本效益評估,安口都要能提出解決方案,等於幫顧客開間新工廠,而安口就是這間工廠的「顧問」。
從產品創新到服務創新,歐陽志成用他「科技跨傳產」的腦袋,從科技人看傳產,看到更多原本父親看不到的盲點,還要帶安口見識從未看過的風景。
什麼樣的人才適合在變動快速的世界生存?
看看歐陽父子這對老鷹與水獺,一個洞察市場、一個用研發畫出「製造服務業」願景,兩個不同性格的人也能合掌,兩個跨界的腦袋一起坐下來共同思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不斷思考:怎麼一起擊出火花,繼續帶領公司走向下個3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