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股東追著業績跑

臧聲遠
user

臧聲遠

1998-05-05

瀏覽數 11,200+

股東追著業績跑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8 / 5月號雜誌 第143期遠見雜誌

去年二月,迪士尼公司主管無視外界的物議,定出一套油水豐厚的自肥方案,單是總裁艾斯納就分到兩億美元。肥肉還沒入口,半途卻殺出程咬金。全美最大的公共退休基金組織--大學院校退休股票基金,以大股東身分強行封殺這項方案。

代表美國退休基金的「機構投資人協會」,每年都針對會員投資的上市公司進行評鑑,並且公布經營亟待改善的「焦點觀察名單」。一九九六年上榜的二十家公司,許多主管在放榜兩週內自動捲鋪蓋走路。

「投資人資本主義」

隨著基金持股比例高颺,英美企業的權力天平逐漸由管理階層斜向股東這邊。從前管理者那種不受監督制衡的自主性,面臨基金股東強力的挑戰。

許多基金頒布「企業管理指導綱領」,直截了當地告訴管理階層希望公司如何經營。要是基金對營運績效或路線不滿意,即使大型企業如IBM或柯達,管理者照樣被轟下台。《罷黜董事長》這本書精闢地指出、「管理者資本主義」已成為過去式,現在進行式是「投資人資本主義」。

英國有些大型基金,除了招募股票操盤人,也開始延攬企管專才,介入投資對象的經營。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有些基金發現,參與監督企業的營運,比起單純買賣這些公司股票的投資報酬率更高,報告的結論預測「企業管理將納進基金管理的主流活動」。

美國的社運團體學會創立共同基金,借助股權的力量,從內部改變企業的政策。例如黑人民權組織透過教會網絡籌募黑人基金,對那些歧視黑人就業的企業施壓;反對用動物測試產品、主張制裁某個獨裁國家的團體,乃至同性戀團體,也都有各自的「另類」共同基金。

美國股東權力的復興是最近幾年的現象。一九二0年代空前的股市投機熱潮,使股票從創業家族的私產,分散到成千上萬的小額投資人手中。「沒有一個人的股權足以控制公司,甚或過問公司的經營管理。公司的董事會愈來愈無能,淪為管理高層的橡皮圖章,」企管大師彼得杜拉克說。

知識與美味同行,遠見請客西堤

基金扛起股東的責任

過去的六十年是管理者擅權的黃金時期。小股東就像沈默的羔羊,遇上不負責任的管理者,只有自認倒楣賣掉股票了事。除非投資人集體出脫股票,影響這家公司的股價,購併者逢低入主,管理高層才可能走路。

但八0年代後期,基金管理業異軍突起,美國股權再度轉趨集中。這些基金不能光玩股票,更得扛起大股東責任,嚴格監督管理階層,因為他們持股數量龐大,一旦公司出狀況,很難立即脫售股票。管理者有權無責的時代結束了。「基金業發達的國家,企業獲利也相對出色,」《金融時報》指出。

《華爾街日報》分析,亞洲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於企業競逐無利潤的擴張。反觀美國的企業,則是時刻不忘投資報酬率,基金的「嚴加管教」功不可沒。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