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其實是一種人生中的風險管理!
有的人認為,天意不可擋,只要有閒錢, 遇到保險業務人員推銷,立馬從口袋裡掏錢;有的人相信,人定勝天,任憑家人、朋友勸說,不買就是不買;也有人從來不在乎外界風雲流轉,只把保險當理財,傻傻買、傻傻存。
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風險管理方式,該如何一買保險就到位,不妨先從了解自己的保險心態開始,才能真正對症下藥!(測驗題詳參30雜誌8月號第108期)
1.金錢至上型
你對於金錢的使用很謹慎,認為把錢存起來比把錢花掉更有意義。你對於風險抱著「船到橋頭直」的觀念,覺得不太需要花太多心力在未雨綢繆,更不用把資源浪費在發生機率未知的事故上。
這樣的你較少主動投保,如果手上有保單,不是政府規定的強制險,就是家人或公司幫你保的險。
由於你認為錢要花在刀口上,或許你可以透過多方詢價的方式,比較產險公司與壽險公司同樣險種的價格,用少少的錢幫自己買到需要的保障喔 !
2.關照他人型
面對金錢的使用,你認為錢要花得有價值才行,因此總在消費與品味間尋求平衡,若能用較少的錢買到高質感的東西,對你來說會有一種成就感。
這樣的你,在考慮風險時,容易認為風險是屬於無法捉摸,卻又如影隨形的東西,所以在意外發生時,你反而比較在意自己的健康或財務狀況,會不會造成家人的負擔。
對量入為出型的人來說,利潤不高的儲蓄型保單不具吸引力,倒不如仔細就收入情況規畫,買進意外險、定期壽險或防癌險,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地繼續打拼。
3.風險無感型
你十分重視生活品質,有時省吃儉用,但該花錢的時候毫不手軟,只要是喜歡的東西,你就先買再說。對你來說,消費獲得讓自己開心的物品或服務,可以提升幸福感。而另方面你對於風險沒有太多感覺,因為沒有發生過意外,對你來說是很遙遠的東西。
如果你有買保險,通常是被家人或業務人員所說服。由於你對風險沒有太多感覺,保險所提供的儲蓄跟投資功能,還勝過提供規避意外的效果。
除了意外或疾病險之外,若你想透過保險來儲蓄,建議你可以等到來年利率高檔,美國央行準備降息時,買進較高利率的儲蓄險。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強迫自己儲蓄,又可以獲得較高的利率。
4.希望相隨型
你喜愛購物的感覺,喜歡那種花錢帶來的快樂感。你也相信宿命,認為人有旦夕禍福,覺得意外隨時都存在,自然會覺得保障愈多愈好。
花錢大方加上喜歡保險帶來的安全感,讓你在財務較有餘裕時,只要親友或保險從業人員跟你說:「買保險可以儲蓄」、「買保險以後可以領回很多錢」、「保險對退休生活有保障」,你就很快地把錢從口袋裡掏出來,買下大筆保單。
如果你可以輕鬆的承擔保費支出,那固然沒有問題,但若對你的生活已經造成了壓力,或許你可以做一下保險健檢,在未來利率可望上升的年代,去蕪存菁留下比較有利的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