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要有動機,心動就要付諸行動。除了改變行為,飲食習慣與觀念也要改變。否則一暴十寒,好不容易減了幾公斤,不久又恢復回來;或者沒有毅力、常常更換不同的減肥方法,也經常是減肥失敗的原因。
我常常叮嚀減肥者,減肥戰爭包括減掉體重,以及達到理想體重後體重不再恢復。
你必須讓減肥者瞭解為什麼要減肥,並告訴他控制體重的原理;而不能只給一份食譜,或是市面上一種宣稱可以快速減肥的方法,這種廣告是騙人的。我們也許無法否認日前流行的減肥咖啡、減肥茶以及喝楓糖漿的斷食療法可讓減重者減去幾公斤,但其減掉的大部分是由身體脫水與肌肉組織耗損所換來的重量。脫水可以喝水補回來,但是肌肉的耗損,包括心臟肌肉的耗損會造成無法挽回、彌補的狀態,代價實在太大。但這種情形在短時間內不容易顯現,所以減肥者不以為意。
目前有一些經衛生署核可、合乎飲食控制以及營養均衡的代餐在市面上販賣。這種代餐把很多營養素合成一個配方,符合營養均衡的原則,它可以取代一餐或兩餐,每天少吃八百到一千卡的熱量。但市面上很多代餐並未經過衛生署的核准,它可能是低熱量,但會造成飲食不均衡。
這種代餐不能吃太久,廠商必須告知民眾不能長期食用,然後,其他餐要加營養均衡的正常餐和運動。
減肥一定要搭配運動,但是運動減肥的效果可能不是那麼明顯。因為,增加的肌肉量可能會取代所減少的脂肪量,但還是有減肥的效果,減重不等於減肥。
一公斤肥肉需要消耗七千七百大卡;完全不吃、每天消耗兩千卡也需要大約四天的時間,所以,就算不吃,要消耗兩公斤大概也需要一個禮拜以上的時間。
若說台灣四十年前胖子很少而現在很多,那台灣人肥胖的原因就不是遺傳,而是環境。台灣經濟所得增加、可以進口各種產品,吃得好,這不是每個國家都這樣。
目前台灣人平均脂肪的攝取量已經超過總熱量攝取的三0%。大家是吃菜配飯,醣類的攝取量降低、蛋白質高,所以不合乎比率。
中年易胖是因新陳代謝速率與甲狀腺機能的降低,所需熱量減少,因此,飲食量雖沒有比以前多,還是會發胖。所以要少吃兩口飯、多運動,並定期量體重,胖一、兩公斤馬上調回來。控制體重日三輩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