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紐約客》(The New Yorker)好筆所寫的書,集結了雜誌中關於巴黎的動人篇章,當然值得期待。這不是一本要你愛上巴黎的旅遊書,讀者從高普尼克細膩的筆鋒、敏銳的觀察力與優雅的文字中,悄悄地走進巴黎人的生活,在法國大罷工的抗議聲裡、在雙叟與花神兩座咖啡屋相互牽引的力量下、在搶「鮮」流行的服裝業中、在令人迷亂的法國語言邏輯裡,我們讀見一個最真實的巴黎。
此外,高普尼克的廣讀與博聞也流露在字裡行間,譯者李桂蜜體貼地將譯註完整地留在每個篇章的註釋之中, 讓讀者能夠跟上高普尼克博學的腳步。每每一個作者刻意寫入、卻不經意從文中流露的雙關語,就足以令人莞爾回味許久。「我們用自己的母語呼吸,而在第二語言裡游泳。
」
高普尼克在文章中說明即便他每天都說法語,卻覺得法國人與美國人之間,依舊存在著因為語言所帶來的巨大差異。不過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差異,讓高普尼克這個置身其中的「局外人」,能夠有更多的體認與情感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