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其他的華人社會一樣, 香港人過年也是年廿八大掃除,年三十晚一家人聚在一起在家裡或餐廳吃年夜飯( 香港人叫「團年飯」),而過去在一些新界地區,例如元朗和大埔一帶的圍村,村民會聚在一起吃傳統盆菜,現在則比較少,不過近年也開始流行起來,許多餐廳都紛紛推出盆菜,還設外送服務。
盆菜的由來始於一個傳說,據說七百多年前,南宋皇帝趙昺逃難到今天的香港新界地區時, 當地的居民為了款待皇帝,又一時找不到足夠的器皿盛菜,於是便用容量較大的木盆來裝,之後就演變成現在新界原居民在祭祀、婚嫁等慶典上宴客的盆菜了。
盆菜的主要材料是豬、雞、魚、蝦、蟹和冬菇, 還有魷魚、蝦、豬皮、枝竹( 類似豆腐皮)和蘿蔔等。這些食物經過烹調之後,就被一層一層疊在盆裡,最下面的一層是最易吸收醬汁的蘿蔔、冬菇、鱔魚、枝竹,中間那層是豬肉,而最上面的一層則是雞、魚和蝦等。吃的時候照順序一層一層地吃下去,非常具有特色。
年宵市場買氣旺
吃完年夜飯之後,最受歡迎的娛樂節目就是逛年宵市場了。有的帶著一家大小一起逛, 年輕人則是相約三五知己,也有夫妻情侶兩人一起擠進黑鴉鴉的人群裡。在香港各區共有十多個年宵市場,而其中規模最大、吸引最多人流和貨品種類最多的是位於港島銅鑼灣區、共有四百多個乾濕貨攤位的維多利亞公園年宵市場。年宵市場裡售賣的貨品有桃花、桔樹和水仙盆栽等代表吉祥的花卉;還有各種應景擺設、風車、可愛娃娃、以及一些由攤販自己設計的玩具精品,去年過年甚至還有「倒董氣球」;此外,還有販售魚蛋(即潮州魚丸)串、烤魷魚和飲料等小吃攤。
一連4天的年宵市場一天入場人數有幾十萬人次,而且是越晚人越多,到半夜人潮最多的時候更高達2萬人。每年的年宵市場人流多、買氣旺,充滿過年過節喜氣洋洋的氣氛,好不熱鬧。就算經濟不景氣時,到了過年大家還是會消費,例如2003年的農曆年,「火箭砲」玩具大熱,由原本一個港幣10元的成本價炒到100元,商人4天之內就賺得60萬元。因此,每年都有許多人爭相競設攤位,希望能夠分一杯羹,有些熱門的攤位更值40萬元,為香港政府的庫房帶來不少收入。
探親出遊好時機
如果不喜歡人擠人的感覺,可以選擇安坐家中觀看電視,有明星在戶外廣場表演、陪大家倒數,迎接農曆新年的來臨;年初二則欣賞由政府花費港幣500萬元,在維多利亞海港上空施放長達15分鐘的煙火表演。當然,如果在海港的岸邊觀看的話,聽著由爆破聲和歡呼聲組成的「音效」,感覺可能會更好。當一部分人留在香港過春節時,每年也有大概580萬的出入境人次經由羅湖、皇崗和落馬洲等地返鄉探親,其中以廣東人、福建人和潮州人居多;另外,也有不少人選擇出外旅遊。目前最受香港人歡迎的熱門旅遊地點,短途是泰國、日本、和北京、上海等大陸城市,長途則有英國、美加、紐澳和歐洲等等。不過,受到這次南亞海嘯的影響,許多人在農曆年間將減少前往東南亞地區旅遊, 各旅行社也都更改行程,紛紛增加其他地區,例如日本、台灣、南韓和華東旅行團。看來今年過年應該會有更多香港人出現在台灣各個旅遊勝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