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運用時間的方式決定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法梭慧花很多時間寫小說,所以他成為一個小說家。法梭慧原本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文案,他的工作是撩起購買慾,那是廣告主付錢的目的。不管產品實際如何,都得把它塑造成是完美生活的必需品、彰顯品味所不可或缺,不買就是虧待自己。
寫了幾年的文案,法梭慧感到厭倦。他不喜歡鼓勵消費,文案寫起來言不由衷。他的工作跟價值觀背道而馳,他不認為物欲追求會讓人完美;物欲追求只會讓人破產,每次看到年輕人因為還不出卡債鋌而走險,他就有罪惡感。有一陣,每天下班坐公車回家,他總會被窗外閃爍霓紅、熙熙攘攘的紅男綠女所匯聚而成的巨大物欲浪潮壓得透不過氣。他很想辭職不幹,可是他很能ㄍㄧㄣ,遲遲沒有行動。
後來終於受不了,就辭掉工作離開台北, 一個人搬到花蓮,花了一年的時間寫了一本城市奇幻小說――《在中山捷運站跟海豚搭訕》。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熱烈迴響,衝上排行榜冠軍,之後4本也本本暢銷。5本暢銷小說讓他名利雙收,他的日子過得寬裕又自由,照理說應該很開心才對,但他有一個深層的焦慮從來沒跟人家說過。
路人甲:什麼嘛,在廣告公司寫文案不開心,成了暢銷作家也焦慮,焦慮什麼啊?
火星爺爺:人家在說故事的時候你不要插嘴好不好?很討厭耶。
他一直擔心小說寫到一半會突然死去(他不是那種神經兮兮, 擔心頭髮洗到一半會突然停水或電影看到一半突然停電的人啦,拜託,寫小說跟洗頭髮、看電影是不一樣的好嗎!)。
如果突然死去,不僅寫一半的故事沒人知道該怎麼辦,剩下那一半故事也只能無奈地跟他一起下葬。人們只能徒然在他墓誌銘上寫說:「上帝把許多美好的故事埋在這裡。」
這樣比喻好了,如果一個海盜船長藏了大筆寶藏,在畫藏寶圖的時候突然死去,來不及在藏寶圖上標出寶藏位置,那麼你說這張藏寶圖有什麼用?
沒錯, 那是海盜船長的藏寶圖,是找出寶藏的唯一指南,感覺上好像有什麼重要的線索在上面, 地圖上該標的也都標了, 可就是沒標示寶藏所在。沒標示寶藏所在的藏寶圖跟一張普通地圖有什麼兩樣?要普通地圖的話文具店多的是,印刷又清楚又精美,尋寶人幹嘛要一張普通地圖?
那是廢紙一張,廢紙是拿來墊便當的,尋寶人怎麼可能從一張墊便當的廢紙上找到寶藏?你說,發生這種情況是不是讓人扼腕?所以囉,要是法梭慧突然死去,那麼,寫了一半的小說,就像一張沒有標示寶藏位置的藏寶圖,尷尬得讓人不知道怎麼辦。
要是出版社為了賺一筆而鼓吹繼承人出版未完成的遺作,或者隨便找一個人捉刀完成剩下的一半,那就真的毀了。法梭慧完全無法接受這種事,但他能怎麼辦?他死都死了,這種事本來就沒有人會徵詢一個死人的意見。
他的第5部小說便是在憂心自己猝死的焦慮下完成的。寫完之後他心力交瘁,雖然休息一陣但毫無改善,致使他遲遲無法寫第6部小說。
沒辦法,只好求助專家。法梭慧看了神經科醫師也吃了藥,但沒什麼用。後來朋友介紹他一個法師,他很特別,是個電機工程博士。法梭慧本來不信怪力亂神,但一個工程博士當法師挑起他的興趣,他便去拜訪法師。
法師告訴他與其浪費時間憂慮,不如把時間存下來寫小說。他給了法梭慧一個小豬造型的時間撲滿,法梭慧只要一憂慮,按下豬鼻子念一個咒語,撲滿會開始儲存時間,1小時後自動停止。在這1小時內,法梭慧處於完全靜默,他的時間靜止,要到撲滿停止儲存才會甦醒。
要提取時間也很簡單,念一樣的咒語密碼,拉豬耳朵3次便可提取1小時,1天以5小時為限。法梭慧可以選擇把提出的時間安插在不同時段,比方早上6點到7點,那麼這段時間法梭慧的產能會多一倍(這是我們的觀點,法梭慧可是紮紮實實寫了2個小時,換言之,那1小時他的時間密度比別人高一倍),這一來,法梭慧一天可以多出幾小時寫作。跟法師談完之後,法梭慧覺得很輕鬆。他本來以為法師會給他一些符咒、法器什麼的,結果卻是一個時間撲滿。不知道這撲滿真的有用?或只是法師的一個玩笑(玩笑也是一種好處方)?
如果有用,縱使時間撲滿不能保證寫作期間不遭逢意外,但利用儲存的時間加快把小說寫完,也讓人安心不少。
於是,法梭慧把時間撲滿帶回家,當晚就做試驗。試驗前他先看錶記下時間, 然後依法師的指示念了咒語並按下豬鼻子開關,一瞬間他整個人突然靜默不動。等到他回過神看錶,竟然過了1個小時。儲存時間有用,那提取時間呢?法梭慧做了另一個實驗:他念咒語、拉了豬耳朵3次,站上跑步機計時快走。平常在跑步機上快走5000公尺要半小時左右,如果時間被提取出來,應該不到30分鐘可以走完。果然,快走5000公尺後才過14分鐘!法梭慧很開心,時間撲滿不是玩笑,它真的有用。於是每當他焦慮,或準備做一些無聊沒營養的事情時,就拿出撲滿念咒語按下豬鼻子儲存時間。
儘管有了時間撲滿,法梭慧的焦慮仍不時而起。除了擔心小說寫不完之外,有時候還會擔心儲存的時間沒使用就突然死去(就好像身懷鉅款,結果錢還沒花就被人洗劫)。所幸他一焦慮就儲存時間,撲滿儲存時數增加(有液晶顯示)讓他寬心,也讓他警惕原來自己會浪費許多時間憂慮。
儲存187個小時之後,他覺得傻傻待在家裡儲存時間很蠢又沒意義。儲存時間時他會處於完全靜止,這種靜止狀態可以拿來幹嘛呢?
他想到一個點子。他買了帽子、假髮、假鬍子、一套過氣的老舊西裝、一隻手杖,每當他想存時間,他就把自己打扮成卓別林,帶著小圓凳來到住家附近的火車站。他偏好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他在月台擺好小圓凳站上去,想像自己是卓別林,擺起一個有戲劇性但又不太勞累的姿勢,然後念起咒語並按下口袋裡的時間撲滿開關,瞬間化為一座活體雕像。
路人甲:好像左岸咖啡的廣告場景喔,旁白是什麼?「這是我在花蓮的最後一天,自己給自己送便當」?
火星爺爺:你繼續講好了,講再多,稿費還是我的。火車站多了一個默劇演員,大家都覺得很新鮮。細心的人還發現, 不管法梭慧姿勢何,始終有一隻手放在口袋。有一回,法梭慧擺了一個脫帽答禮的姿勢,1個小時後甦醒, 竟然發現帽子裡多了銅板跟紙鈔,他驚喜感動不已。他不知道錢是誰給的,他滿懷感謝看著往來的乘客,愉快地離開火車站,看到第一家7-11時,他走進去,把錢全部投入捐款箱。
就這樣,法梭慧存了時間,也成為一個默劇演員。在時間撲滿的幫忙下,他的第6部小說提前2個月完成。寫完之後,他又去看了法師。
他有很多問題。他想問法師是不是有很多人有時間撲滿?擁有撲滿的人可以彼此交換、借貸時間嗎?如果可以,又是用什麼方法?彼此借貸或歸還的時間品質是一樣的嗎?法梭慧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也像他一樣憂慮,擔心時間不夠、來不及在期限內完成重要的事情。那些在辦公室裡趕提案簡報的業務、因為一方出國深造即將分別的情人、忙得沒時間陪孩子過生日的爸爸……如果這些人集合起來成立一個「時間互助會」,需要額外時間的人就把會標下來,用彼此儲存的時間互通有無,那不是很美滿?
法師說,擁有時間撲滿的人可以互相借貸時間,他也覺得法梭慧的「時間互助會」立意甚佳,問題是法師給出去的時間撲滿不多,時間撲滿都是手工製造,向來只給有緣人。
沒關係,就算只有兩個人也可以。於是法梭慧徵得法師同意,召集所有「有緣人」跟大家說明「時間互助會」的想法,8個人當中有6個人同意加入(剩下2個沒有標過會,也沒有繼續使用時間撲滿),並且一致推舉法梭慧為會頭。就這樣,法梭慧從小說家變成默劇演員,又變成「時間互助會」會頭。
等到所有人都標過一輪之後,法梭慧把「時間互助會」改名為「時間銀行」,並且幫所有會員成立免付費標會專線,讓需要時間的會員可以輕鬆標得時間。時間銀行的免付費標會專線是:0800-543-543(能幫您有時間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