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觀點 COP觀點 【11/26活動報名】 8大重磅講者全面解析COP30

雨林中的魔幻中國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8-04-05

瀏覽數 12,550+

雨林中的魔幻中國
 

本文出自 1998 / 4月號雜誌 第142期遠見雜誌

自從三十一年前,哥倫比亞裔作家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問世後,用家族興衰史來書寫國族神話的文類,就成為小說創作的顯學。馬奎斯也不諱言,他魔幻體的小說就像世界的一個謎。

世界之謎一般的馬來西亞華人國族神話《群象》,就循著這條家族興亡史的脈絡,傳衍海外華人的國族想像。

故事透過「男孩」的眼睛,親眼目睹砂勞越雨林中施、余兩家族的歷史。男孩施仕才的母親既聾又啞,走路像鴨子,發聲如鴨「嘎嘎」而叫;他的父祖兩人先後因精神錯亂(祖父有鴉片癮,父親有毒癮、吃書癮)被關在家裡的畜舍當中,最後卻神奇地逃離畜舍,行蹤成謎、不知去向。

謎樣的追尋之旅

施仕才的四個哥哥(妹妹遭鱷魚吞噬)先後投身舅舅余家同號召的馬共游擊隊北加里曼丹人民軍,企圖推翻政府軍,建立赤色政權,最後卻落得死狀甚慘、為革命捐軀的下場。

擅化妝術、易容術與擬態術的余家同,將這支游擊部隊命名為「揚子江部隊」,隊徽是中國龍,專門宣揚「祖國」共產主義。

這場壯志未酬身先死的夢幻革命,帶有真實歷史的背景。

一九六三年砂勞越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共和國。兩年後,印尼發生軍事政變,親共總理蘇加諾下台,印馬兩國聯手剿共。在印尼接受軍事訓練的兩千名砂勞越共黨被迫潛回家鄉,組織了三支武裝部隊,在鬼魅的雨林中建立秘密基地,散播共產主義紅色革命的種子。

男孩的家鄉大鑼,正是砂共的大本營,受到政府軍的嚴密監控。政府血腥剿共後,多數共黨部隊投誠,揚子江部隊眾叛親離,最後只剩施余兩家負隅頑抗,棲身雨林,以獸為食。政府懸賞巨額,緝拿余家同首級。

就好像亞瑟王的圓桌武士苦尋聖杯,這群不知為何而戰的游擊隊員,一直反覆進行謎樣的追尋之旅。從追蹤想像與現實交錯行進的象群(據民間傳說,這象群已在婆羅洲繁衍數百年)、堆滿象牙的洞穴,到探尋藏滿中國典籍、掛著中國山水畫的揚子江部隊基地。

終於,男孩在拉讓江的溯江之旅找到神秘失蹤的舅舅,在夢囈間透露了欲殺舅舅的意圖。一個雨夜,他與土著好友「意外」砍死舅舅。回鄉後,獲高額獎金,並贏得政府「屠龍英雄」的稱號。

【11/26活動報名】COP30全解析論壇, 8大重磅講者,攜手解析COP關鍵趨勢,思索台灣永續之路>>

大義滅親而心有愧疚的他,拒絕政府所有獎賞,將自己埋首於從揚子江部隊基地蒐羅而來的書籍中。在舅舅遺留的《獵象札記》裡,男孩終於找到另一只聖杯。--自己與殉難兄長的身世。太平洋戰爭中,新婚的母親慘遭日軍強暴,削去一乳;父親被迫一旁觀看,後遭去勢。母親生下華日混血的大哥,父親從此沈淪賭桌,無意圖振。施家其他兄弟都是母親以身體償父親賭債的產物。

最後的追尋,是男孩追逐外祖幽靈的指引,來到莽叢野地,意外發現無數獵寶者喪命的堆滿象牙的洞穴。男孩若有所悟,捨棄一切,重入鬼魅的雨林。

小說家黃錦樹在《馬華文學與中國性》一書中介析,馬來西亞的華文作品都呈現出程度不一的中國性,書寫被流放華人的國族想像。這部榮獲《中國時報》百萬小說獎最後兩本決選之一的小說,也難自外於「中國性」的追逐。

在《群象》現實與虛幻中遊走的,是遙遠的祖國中國。施家兄弟的嗜好,都是極傳統的中國文化產物。大哥擅鬥雞,三哥精中國書畫,四哥諳中國武藝。余家同以虛幻的家國熱情,鼓舞施家四男從事顛覆政府軍的運動。他自始至終瞭然於心,革命不可能成功,卻一手打造「一切為革命」的魔幻願景,埋葬一具具年輕革命者的軀體。余家同臨死前,還奢求毛主席會寫首詩悼念他。

報國,報什麼國?

男孩曾問精研武藝「報國」的四哥:「哥哥,你報什麼國?」沒有答案。這也是男孩最後選擇手刃間接害死四位兄長的舅舅,終結家族血腥輪迴的緣由。

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黃錦樹,用「詞的流亡」來形容馬華張貴興作品的純粹性。黃錦樹剖析,張貴興特別關注語言的純粹性,是以小說的文類來寫詩,《群象》更能顯示張貴興對語言精密的操弄。他不但引進許多生硬的文字,還使用文言文般簡短的造句。許多段落經常沒有主詞,由一兩個字組成一句話,像是斷裂的人物追憶,詰屈聱牙地吶喊生命的虛幻與孤寂。

被誼咒了的施余家族,像隻雨林中的野獸。張貴興大量採用「獸的語言」擬態整個原始的雨林。男孩從小就「聽見祖母獸言獸語」,敘事者所用的語言、比喻,也都是原始的類比,如「父親不動聲色坐在賭桌旁,像長尾獼猴坐在螃蟹洞旁耐心等螃蟹出洞。」他藉男孩的眼,形容土著伊班少女「胸如青椰子,臀如波蘿蜜,肩如榴槌果,唇如山竹肉,指如蛇豆,胳膊如一筒糯米飯,腿如一桶辣米酒。」

二十世紀重要的小說家喬哀思(J. Joyce),以意識流寫作開創新的書寫文體,以人物潛意識的流動,呈現心靈真正的面貌。張貴興的《群象》也大量採用意識流手法,男孩的意識流動穿插在敘事之中,時而現在,時而過去,拼湊故事的全貌。

從馬來西亞華僑觀點抒發的國族想像,帶有流亡者跨文化經驗的敏銳觀察,創作獲文壇高度肯定的張貴興就是其中的典範人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