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人生為何轉彎?
孫翠鳳:入「豪門」拒當「孤兒」我是因為婚姻而轉行。如果我沒有結婚,不認識歌仔戲的「豪門第二代」陳勝福先生,我就不可能踏上歌仔戲的路。當時旁邊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敢嫁給他?但我想:「我年輕啊!我才20多戲,有什麼好怕的呢。」還有讓我很放心的是,陳勝福全家只有他不會演歌仔戲,他必定是逃兵,若有一天家族需要人手,一定是他回去,而不是我。
路邊孤兒走上劇場
當時台灣屬於工業社會,歌仔戲被大家認為是古老、傳統的黃昏行業, 且沒有社會地位。我是個在台北市長大的都會女孩,當我看到這個行業時,好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投入。當我看到全家族為歌仔戲付出所有的心血,覺得唱戲很辛苦,從早唱到晚,然而投資與報酬卻不成正比。但他們這家人卻非常安逸、滿足,原因是我的公婆擁有使命感,他們想自創品牌。
後來讓我願意加入的重要原因是,我公公說:「歌仔戲是台灣人孕育出的戲曲, 可是台灣人把它遺忘,因此它像個孤兒一樣,現在流落在路邊表演。明華園是第一個能把歌仔戲從外面帶回劇場表演的團體。」這條路走了三、四十年,民國71年我嫁過去時,歌仔戲終於可以在國父紀念館表演。整個家族雀躍不已,他們相信歌仔戲絕對可以喚醒同胞的注目,讓他們知道歌仔戲並非不入流,而是文化傳承。
做藝術家不做乞丐
當年要參與歌仔戲時,台語不好的我,只能跑龍套,演個奴才、女婢或是動物, 我先生告訴我「要演就要演最好的」, 並用一個故事來激勵我。他說小學在台南念書時,爸媽流落到每個鄉鎮去表演,小孩則到了星期六、日時,就背著書包坐著平快車,到屏東鄉下地方找爸媽。當時廟裡有活動、有流水席,非常熱鬧,現場有不同的表演團體,也有遊民、乞丐。當我先生到屏東時,已經是半夜,爸媽準備要休息睡覺,他看到廟裡住宿的地方分為兩半,一邊是進香的香客住的,另一邊則是歌仔戲的表演者與乞丐住在一起。
這一幕我先生看在眼裡,內心在哭泣, 他告訴自己有朝一日,他要讓被大家定位為乞丐行業的歌仔戲,變成文化與藝術。他鼓勵我要加油,我原本學商,看到的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我後來看到的是整個家族團結為共同的目標在打拚,不計較名份、酬勞, 只求溫飽,一切只為將歌仔戲推廣出去。所以那時26歲的我,毅然
決然改變我的行業,回家從演動物開始。
戴勝益:為追求浩瀚的繁星
我不是創業的料子,也沒有創業的企圖心。我本身家境不錯,家族企業當時在台灣也小有知名度,大學畢業、退伍的第二天就在家族企業裡上班,從未寫過履歷表,就直接擔任副總經理。當時薪水有4萬元,其它開支還可無限制刷卡。在家工作感到非常舒服,但後來我看到詩人洛夫說:「如果迷戀家中厚實的屋頂,就會錯失天空浩瀚的繁星。」這句話開始讓我思考,這麼優渥的生活條件,對我而言到底是對還是錯?
脫離庇蔭創業去
當三、五年後,周遭的同學都在升遷,但我28歲至39歲在公司上班這十一年間,職稱與薪水都沒變過。我自知升遷無望,再加上我看到非常多的家族企業兄弟失和,因此在彼此感情很好時,就應該先做決定,而不是等到失和後,想要補救都枉然。
一天晚上,我告訴爸爸說要出去創業,並表示我已經39歲, 家中已讓我享受許多年的榮華富貴,因此我不再向家裡拿錢。而且我怕自己會有退路,便要求總務處的人把原本父親為我保留的位置收起來,讓自己無路可退。後來,我一路往前衝,開始借錢創業,借得最多時負債高達1億6000萬元。好朋友都很信任我,現在那些人的名單都還放在我辦公室的櫃子中。
那時一個月的利息有100多萬元,晚上睡覺時又愛又怕,怕的是第二天睜開眼,銀行的帳款又加上一筆。這讓我後來做任何事時,若能不貸款,我就絕對不貸款。七年前,我把公司做到沒有任何舉債,我也才有心情到處遊山玩水。
如何累積競爭力?
戴勝益:要有3P
戴: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個適合自己的行業。像孫小姐以前做會計,都是不適合她的。她唱歌仔戲的天份也是到後來才被挖掘出來。人生很幸福的事就是把職業、事業和志業等三業結合為一。這樣就不會一直換跑道,成功機率就會提高。我一直思考並自問自己適合做什麼?我的優點是喜歡吃喝玩樂, 因此我就做吃的餐飲生意。例如現在我們公司主管每年都要吃一百家餐廳,沒有去吃就是怠忽職守。若能找一份工作,把享受和工作合而為一,是非常幸福的事。
Power、Profession、Passion
不論做什麼行業都要具備3P, 即Power( 實力) , 在這領域中要有勝出的地方;Profession(專業),在該領域中能夠傑出;以及Passion(熱情),倘若擁有實力與專業,但沒有熱情,充其量只會與別人相同而已。熱情的力量可以由孫小姐身上一直充滿歡喜得到印證。另外,身為領導者,若讓下屬感覺跟著你,卻看不到前途而想辭職,那麼老闆要檢討,應該要讓下屬感到可以跟這個上司學習經驗,感覺遇到一位好老闆,這才是良好的領導。
孫翠鳳:要有3業
我的行業比較傳統、也較古老。以我過來人的經驗,我建
議要先思考自己是否喜歡這份工作,若選擇了之後,就要堅持、有毅力,也要有耐心。以我為例,當年我快30歲時,我已跑了三年龍套,我覺得我在浪費時間,永遠在演奴才、女婢,當看到其他家人都在演小生、小旦時,我也在掙扎應不應繼續下去。當年雖然轉行,但並未全心投入,唱歌仔戲不像學電腦一樣,學三年就可以成為工程師,甚至花上十年都不一定看得到成果。俗語說:「三年出狀元,十年才出一個好演員。」面對未知的情況,我自問:「還要做嗎?」
專業、敬業、樂業
不過三年下來,雖然都在演卑微的角色,我卻也開始愛上歌仔戲,並認為若要將唱歌仔戲變成我的專業,就應該放下身段、調整心態。為了脫離只能唱文戲、不能唱武戲的半調子生涯,我開始堅持要練功,成為全方位的演員。縱使其他人都勸阻我,清晨5點,我仍帶著女兒去練功房,光是忍痛做拉筋的基本功夫,就花了近半年的時間,更不要說這十年當中,我受的許多苦,都是由於身體過不了關。而當時我的目標,就是要取代在我旁邊演小姐的演員。30世代的年輕人,一定要有這種企圖心,若沒有企圖心,就算別人要教你,也會覺得沒有動力。
專業後就要敬業,尊敬自己的職業,之後才能樂業。前五年,我只能做到專業與敬業,那時我每年要演兩百多場,每三天就有兩場演出,剩下的一天我還得到處做公益活動、演講,投入薪傳的工作,因此我的體力無法負荷、心中滿是怨氣。當時我先生告訴我:「妳得到的掌聲最多,有得就會有失。」後來我調整自己的心態,用快樂的心情去面對繁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