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決定從甲骨文離職,很多朋友形容:「你距離玉山攻頂就差那麼一步,卻在最後關頭『鳴金收兵』,打退堂鼓。」急流勇退是一門藝術。人們總是說:「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
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實現另一個夢想。
我在外商打拚了二十多年,平均兩、三年換一個老闆,不停地適應不同老闆的管理風格,我願不願意再這樣換下去?一個人的生命短暫,所能追求和得到的東西畢竟有限,接下來的階段,很可能是我職場生涯當中最後一個工作,我不想在面臨退休之前繼續這樣做下去,我決定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實現另一個夢想。Do something different!我不是唱高調,一個人不光是為了高官厚祿而活,對於物質面不能長久戀棧,而是必須轉向追求精神面,否則永遠跳脫不開枷鎖。人家或許會批評:「唉呀,你反正已經做到CEO了,知道CEO是什麼滋味,當然可以這麼說…」不過,換一個角度想,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從舞台正中央的聚光燈裡走下來,對他們來說,一旦離開了閃閃發光的舞台,彷彿生命也變得黯淡了!離開甲骨文,我搬離住了兩年半的高級公寓,沒有了配車,和大多數人一樣每天擠在上海的地鐵內,開始通勤上、下班。我總是告訴自己:「甘於平凡,現在是『勤儉建軍』。」
回想這一路走來的生涯。當我從基層的小職員努力往上爬到經理階級,很多人便開始關心地問我:「你什麼時候幹副總啊?」好了,我升到副總經理的位置,別人又問我:「什麼時候做總經理?」總算,我做到總經理,人家又問我:「下一步是不是該做董事長了?」好像一個人的頭銜一定得繼續往上升,薪水拚命往上加,才能滿足眾望,才能顯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有價值的人。沒錯,人要自我提升,不斷地開展潛能,但這只是一種傳統的價值觀,也是一種單向思考模式。事實上,當一個人爬到某種程度,野心也會變得更大,總是一山望著一山高,永不滿足。
發展第二專長
自我提升應該是多元的價值觀,並不一定是繼續往上爬,橫向發展第二專長也是一種能力的拓展,幫助自己發掘潛能,打開更寬廣的領域。
譬如,一個人十分擅長園藝,發現自己是一個絕佳的「綠手指」,轉而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這就是一個很棒的例子。長久以來,我一直專注於自己的第一類專長,整天從早到晚忙得沒有空閒,也從未注意過自己有沒有「非事業相關」的第二類專長。
有一天,我終於發現自己的另一個價值。這幾年我經常在台上演講,很多聽眾在台下鼓掌,下了台之後很多人告訴我:「你的內容講得真好,我們受到很大的鼓舞,你在講台上非常具有個人魅力與說服力。」一些媒體記者找我做訪問。
「我已經不是甲骨文的董事總經理了,頭上沒那個金字招牌,你們對我還有興趣?」我反問道。
「啊,我們喜歡找你是因為你個人的魅力,你講話很有內容…」對於這樣的讚美,比當CEO更令我振奮,能夠幫助別人,讓我感到莫大的成就感,覺得自己更上一層樓,也讓我認識到自己有另外的「價值」。很多人願意聽我演講、媒體找我做訪問,是因為他們相信我是個「言之有物」的人。每一個人都要有勇氣去檢視,你今天仍然坐在這個位子上,到底是不是因為你的個人價值?如果剝掉某某大公司的頭銜,你的專業能力是否還被人肯定、受到信任?如果答案是Yes,恭喜你,你已經建立了個人品牌。
人活著,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價值
沒錯,甲骨文是一塊金字招牌。過去很多人認識我,很可能因為我曾經是甲骨文的CEO。當我本身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別人不會在乎我到底是哪家公司的CEO、「COO」、「CXO」…或者什麼其他的O?台灣知名的資深廣告人、偉太廣告董事長孫大偉做過一個有趣的比喻:「當你站在舞台上享受掌聲的時候,你應該冷靜地想想,到底是因為你自己發光發亮?還是禿子沾了別人的光?」我很佩服前HP(惠普電腦)的CEO凱莉‧菲奧莉娜〈 Carly Fiorina〉,在她卸任之後,有一次到北卡羅萊納農業科技大學畢業典禮致詞,她開宗明義說道:「各位同學,我今天和你們的身份相同,我也正在寫我的履歷表找工作。我和你們唯一不同的是,我曾經幹過HP的 CEO。不過,我很想說的是,人活著,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價值,這個價值是由你來評斷而不是別人,你必須跟著你的價值走,別人怎麼看不重要。」在我的定義裡,什麼是幸福?那就是有人可愛(親情),有事可做(工作),有朋友能聊天(友情),有夢可以追(理想);什麼是快樂?自己有能力可以幫助別人就是快樂。人生如此,便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