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變成職場中階,30歲的你覺得使用網路求職太過拋頭露面?好消息是,獵人頭(headhunter)公司可不是高階經理人的專利,30歲也可以透過headhunter找工作。如何選擇一家適合自己的headhunter?應該把握哪些互動原則,又有哪些禁忌?……所有你想知道的問題,將由專業「獵人」一一剖析。
Q為什麼30歲求職要使用headhunter?
30歲的人才在職場上高不成低不就,通常介於小主管與中階主管之間,求職隱密性的需求漸增,漸漸地離開網路公開求職的階段,但可供引介轉職的職場人脈卻尚缺乏,轉換跑道之際經常面臨茫然與無助。若是直接投遞履歷, 除非巧思獨具,不然再好的人才在上千封制式履歷中也難以脫穎而出。這個時候,若有headhunter的推薦自然有助過關斬將。事實上,多數知名品牌公司的人力資源單位,都會雇用head-找頭路,讓 獵人幫你探路還以為「獵人頭」是老闆的專利?找工作還在用老方法?對自己在人力市場上的身價一無所知?那麼,你該跟經驗豐富的「獵人」聊聊,怎樣在職場叢林做個炙手可熱的「獵物」。areer Mentor hunter做為第一道人才把關者,如果受到青睞與推薦,自然前途有望,會讓你找到工作的機率大增。
Q使用headhunter有哪些好處?
使用headhunter至少有以下的優點:第一,提供薪資市場上的平均價格;第二,幫你談到好薪水;第三,提供你某一產業的概況與前景發展;第四,打聽特定公司的情況;第五,提供人生階段方向,與協助你進行生涯規畫,如果職場發展出現瓶頸,單純去找headhunter聊一聊, 也會有所助益; 第六,幫你包裝並且改善履歷,
許多行業所需要的履歷表現不同,比如時尚產業通常需附有照片,你的自我陳述都有專家為你把關。好處是,這些都是免費的。
Q目前使用Headhunter找人才的產業?
自然是賺錢、有前景的行業較為重視人才,且握有較大的預算, 以外商公司居多, 像科技業、金融業、時尚產業、精品、化妝品產業、民生消費品業等,都是headhunter的愛用者。職務則包括:業務、行銷、工程師、財務、公關、儲備幹部等等。
Q如果我年薪低於100萬元,也可以使用headhunter?
可以。很現實的情況是,若是你年薪在100萬、甚至在200萬元以上,你根本是職場上炙手可熱的人選,根本不需要你來聯絡headhunter,他們就會來主動挖角。若你年薪在60萬~100萬元之間,確實是主動出擊的情況居多,儘管如此,也千萬不要低估自己的價值,因為所謂的「好人才」並沒有絕對的標準,而在於是否剛好有你這類人才的需求,只看你是否願意大膽嘗試。很多初階人才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自己薪資低,headhunter能抽的佣金低,因此怕人家看不上眼而退縮。事實上,大型仲介公司的業績幾乎有30%來自100萬年薪以下的求職者,中小型有可能高達50%,像是經常透過headhunter尋找的外商公司副理這類職缺,就是低於100萬年薪的。另外,headhunter因為向廠商收費,是不向求職者拿一毛錢的,因此就算你單純與headhunter聊聊,獲得一些生涯上的建議與產業知識,也沒什麼損失。若是遇到態度不佳的headhunter,頂多一走了之,不用在這樣的headhunter身上浪費時間。
Q與headhunter互動原則?
如何成為head -hunter眼中的VIP?headhunter向求才公司推薦的都是最適合的人才,而不見得是最優秀的人才,因此若在訪談過程,向headhunter展露你真實的一面,才能有助他做媒合的判斷。原則是坦誠相待,花時間讓他充分認識你這個人──你的個性、潛力、優缺點(不用避諱你自己的缺點)與中長期目標,絕對會有加分效果。
Q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headhunter?
是否選擇大型的國際級headhunter最佳?
尤其對30歲左右的中階人才來說,你的履歷大公司未必看得上,也未必願意花心力在你身上,但很多小公司卻可能把你當成寶。因此細心地選擇一家能夠照顧你需求的公司,比公司規模大小或知名度更重要。以下的建議可供參考:第一,headhunter的來源最好是透過熟人介紹,比自己主動投履歷要好。
一方面你可以掌握品質,對方也會因你是求職者介紹,對你多一分信任與照顧,甚至很多headhunter只要是求職者轉介紹,就不對你做任何身分背景的調查(reference check)。
第二, 其實就像交朋友一樣, 你必須從與對方聊的感覺,來判斷是否能成為合作對象。如果只是因為你不是熱門人選就不買帳,這樣的headhunter請你儘早離開。第三,一個專業的headhunter不會逼你去面試,也不會逼你接受一項你不滿意的工作。第四,觀察這個headhunter是否了解你所欲前往的產業,headhunter應該要具備足夠的產業與企業知識,來提供你做求職的判斷。第五,如果這個headhunter一味告訴你好消息,說有面試機會,之後卻不見下文,也不主動告知你面試結果,這也是敷衍而不負責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