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美國學成歸國,楊靜華立刻飛奔到位於台北北投的名留髮型集團玫瑰分店,找信任了十多年的店長陳凱楹(Kelly),為自己剪個滿意的髮型。「給她剪了這麼久,從來沒有失望過。」屢次在異地剪髮失敗的經驗,讓老顧客楊靜華經常要忍著不剪髮的痛苦,她開玩笑說,給Kelly剪一次,就像嗑藥一樣,一次就會上癮!
即使是平常工作日的午後,座落在尋常街道的店裡,仍然湧進絡繹不絕的客戶,許多都是跟著她十多年的老顧客,有的還遠從基隆跑來。一個洗頭小妹出身的美髮設計師,如何在這個善變的行業中擄獲顧客的心,讓每位顧客都對她讚譽有嘉?個性爽朗的Kelly笑著說:「沒什麼啦,就是不斷地學習而已。」
「偷師」快速出師
事實上,來自台東太麻里排灣族困苦家庭的Kelly,會走上美髮時尚的前端,完全是一趟意外的旅程。窮困,迫使Kelly18歲就出外謀生,她選擇從美髮店的助理(洗頭小妹)開始做起。
但由於執著、認真的個性,卻讓她年紀不到20歲、半年內就破格由助理升上美髮設計師。回憶起那段辛苦的學徒生涯,Kelly笑著說,她在幫客人洗頭之餘,都專注地「偷師」店內高手的訣竅,模仿剪裁的架構,下班後再用假人頭練習,把技術變成自己的。
這段學徒「偷師」的經歷,讓學歷不高的Kelly,更加深信學習的重要。就這樣一路走來,自認個性好強、不服輸的Kelly,職場生涯比同輩平坦許多,不僅30歲就出任名留髮型集團的店長,員工內部訓練時,更是擔任「技術長」的指導角色。
學習腳步跨足國際
現在,Kelly學習的對象早已提升到國際級的水準。過去兩年,兩次前往米蘭和東京的短期進修,更是開啟了Kelly人生職場的不同視野。
2004年11月,Kelly前往米蘭短期進修十天,同時觀摩在當地舉行的世界美髮大賽。Kelly說,這次米蘭之行,她最大的收穫是「色彩的刺激」。她發現,歐系風格用色大膽,搭配起來明亮鮮豔、流行性十足,用在外國人身上別具風格,但卻不見得適合東方人的髮質膚色及整體造型,有時甚至稍嫌俗麗。於是,她將靈感運用在特殊部位,如瀏海或耳際等部位,再斟酌加上明亮的色彩挑染區塊做點綴,讓髮型變化得立體有型、有重點。
去年5月的東京之行,儘管必須自己扛著假人頭與腳架遠赴日本,但為期一週的進修,分別由四位東京一流設計師親自授課,Kelly更在腦中巧妙結合每位老師在層次、厚薄、膨度、髮線、捲度、顏色上不同的技巧,整合出自己的新鮮創意,讓她受益良多。
不過,最令Kelly津津樂道的,還是日本人的敬業態度。「他們會利用早晨開店前7、8點或夜間下班10點之後,拿個人時間自我練習;或花很長時間,只為研究一種髮型的區塊、分層、流向、髮型結構及刀法;甚至還會微笑鞠躬,在店門口目送每位顧客離開,直到消失在路的盡頭,還會不斷揮手招呼。」這種「誠意十足、嚴格自我要求」的精神,至今也是Kelly隨時提醒自己的信念。
儘管在日本進修的花費約7萬元、在義大利花費約13萬元,都是自費,Kelly卻一點也不心疼,甚至還理直氣壯地說:「要花自己的錢,才會真的去學習啊!否則不痛不癢,怎麼會認真?」
每一分鐘都在學習
對Kelly而言,學習不僅是自發的,也是永無止境的。平常,Kelly除了參加公司每個月安排的外聘講師的課外,自己也隨時大量閱讀國際專業髮型設計雜誌和書籍,如日本的《TOMOTOMO》、《Shinbiyo》,英國風的《Your Hair》雜誌等,而且一看到有值得研究的新剪法,立刻就用假人頭演練,點滴累積功力。
同時,Kelly也不會因為自己的「道行頗深」,層級、業績都高,就放不下身段向新人請教特殊新奇的技巧。她認為年輕的後進有很多新鮮的創意,只要哪裡有創意,就是她請教的地方。
成功不是偶然的,Kelly甚至在醫院、餐廳、捷運、百貨公司、紅綠燈前,只要看到有趣的髮型,都會細細觀察這人的髮型是怎麼剪出來的。她也時常半夜失眠睡不著,只為了一個想不出怎麼剪的新髮型。
Kelly說,職場上再怎麼專業,每個自我要求高的人,主觀上都有「技窮」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能接受異國文化的衝擊,從外面世界再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時,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下次「技窮」時,Kelly已計畫好要到英國維達沙宣美髮學院,進行半年的學習課程,估計將花費約新台幣1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