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慢活旅遊在快活社會崛起

江欣怡
user

江欣怡

2007-03-01

瀏覽數 4,150+

慢活旅遊在快活社會崛起
 

全球正興起一股身心靈旅遊熱潮!揮別增廣見聞的走馬看花行程,告別物質匱乏焦慮的排隊購物行程,一種標榜「慢閒」的旅遊新時代已經來臨。

美國線上(AOL)「生活趨勢」(Lifestyle Trend)為這波心靈旅遊的發展下了最佳的註解:由於社會中個人主義不斷蔓延,加上失去傳統精神,以及嬰兒潮出生者開始邁向熟年,使得一般人開始想要尋找更深層、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這個理由也成為心靈旅遊盛行的重要原因。

亞洲的印度、泰國、印尼、斯里蘭卡,非洲的埃及,中東的以色列,甚至歐洲的德國、義大利、法國等擁有傳統資源的國家,已經在傳統旅遊市場中突圍出另一條身心靈旅遊市場。這類型兼具醫療與心靈放鬆的旅遊特色,在當前高壓的社會氣氛中,吸引來自各國的遊客,期待從當地傳統醫療及宗教氛圍中,得到健康及心靈自由。

SPA是身心靈旅遊的鼻祖

根據美國旅遊協會統計,25%的民眾對於心靈旅遊有興趣,而且有超過40%的人會去SPA中心尋求某些心靈經驗,SPA 可說是身心靈旅遊的前身。切入健康旅遊市場已數年的歐洲國際旅行社總經理蘇克特也發現,近幾年來,大家愈來愈熱中花錢做SPA,而進行健康旅遊的目的,也從過去疾病預防、治療為主,慢慢轉移到自我身體美容,甚至是心靈重整上。

SPA源自於拉丁文Solus Por Aqua,意指「藉由水來產生健康」,從羅馬時代就有以SPA養生的傳統,而全球著名的SPA景點極多, 以色列死海的海水浴療、德國Baden的SPA水重鎮、法國中部小鎮Vichy的溫泉SPA,埃及Aswan的沙浴、義大利北中南也都有SPA重鎮,這些都是深受西方人歡迎的景點。

但新型態的SPA出現後,SPA不僅提供按摩,人們希望得到更多放鬆,尤其環境中有毒物質愈來愈多,新型態的SPA也希望能為人們的身體與心靈排毒。因此,醫療SPA開始出現,甚至還有牙科SPA(Dental SPA),亞洲許多國家也因應西方這股風潮推出結合當地傳統藥草的SPA,例如峇里島上的Lulu SPA便是一例,也深受重視身心靈的人士歡迎。

「這些在西方盛行的SPA,人們不僅希望藉由SPA提供按摩,更希望從中獲得身體與心靈的排毒。

其實也是起源於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a)的概念。」蘇克特說,阿育吠陀中Ayur指的是生命,Veda指的是智慧,隨著西方醫學的限制性逐漸出現,一般人對於傳統治療方式愈來愈有興趣;西醫的基礎是治病不治人,但阿育吠陀強調用全人的方式來掌握病情,以疾病與患者、環境有著密切聯繫為基礎來治療,相較於傳統醫學,阿育吠陀是不折不扣的另類療法。

阿育吠陀強調全人治療

這種印度傳統醫療起源於南亞, 在醫療中採用了草藥應用、瑜伽、按摩、冥想等,而每個療法都在一個無污染的環境進行,並佐以藥膳、素食、水果等食材提供患者飲食,而它的療法也把人分成數個脈絡,並結合了中醫、藏醫、阿拉伯醫、非洲醫等不同傳統醫療的源頭,為患者進行一個全人的治療。

印度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健康市場也是印度政府主打的政策, 因此, 其傳統醫療已經在全球盛行起來。北美、歐洲、日本等地都將阿育吠陀視為一種在正統醫學底下無法得到醫治時的另一種醫療途徑,其熱門程度,也從美國出現開設阿育吠陀課程的機構,並培養一群可以從事阿育吠陀醫療行為的治療師可見一斑。

此外,同為宗教氣氛濃厚的亞洲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尼等地,也有許多以其當地傳統醫療為主的身心靈之旅。這些國家有來自印度佛教的傳統,從宗教醫療的脈絡中,他們從中尋求身心靈的和諧,吸引了大量失去傳統氛圍的西方人前往取經。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體驗者感受會因人而異

然而,對於這種另類醫療之旅,旅行者的感受其實強弱不一。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前年前往印度體驗阿育吠陀之旅時,就沒有太大的感受,但去年中也去了阿育吠陀之旅的自由工作者卓士琪,卻藉此改變了生活態度。

原本因為工作壓力而疲倦到不行的卓士琪,完成十一天的療程後,身體感覺變好了,生活態度也改變了,「在做瑜伽的過程中,我突然想通,在這裡,我只是暫時逃避自己的工作壓力,但如果我回去之後若不改變,只是一直輪迴。改善自己身心靈狀況的方式,只能從生活中改變。」她說。

在結合心靈與身體的阿育吠陀療法之外,近期更有一種完全的心靈旅遊(Spiritula Tourism)正在西方世界發酵。

近年來盛行的瑜伽、冥想、朝聖,甚至神秘學之旅,其實都在這種心靈之旅的範疇內。國際知名的心靈探索中心包括奧修大師在印度Puna所開設的靜心營、喜馬拉雅山上豪華的Ananda SPA,以及美國境內的Kripalu,吸引了全球對於心靈開發有興趣的人。

光寶科技業務副理吳雅玲也是去了一趟西藏,才讓她找回「自己喜歡自己的樣子」。還沒去西藏前,工作壓力讓原本不大會生氣的她很容易被惹毛,但十九天的西藏之旅,在純樸的西藏人包圍下,她開始懂得把自己的偏見拿開,也突然了解,活在當下的重要。

在醫界,只要非經過科學驗證的醫療途徑,便稱為另類療法(alternative healing),而目前全球正在興起的身心靈之旅,包括瑜伽、阿育吠陀、自然療法、冥想等,也都被歸為另類療法。

注意旅行潛在的危險性

長久觀察另類療法的台北護理學院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所長章美英強調, 要從事這類型旅行前,應該先想清楚自己去的目的,是療癒或只是嘗試?她指出,很多人在出發前往當地進行療法時, 期待太高,結果反而更為失望,根本體會不出身心靈的改變。

因此, 出國前應該先想清楚,你的目標為何,你希望得到什麼? 另外, 也需要檢視一下,你所要去的國家是否為疫區?當地的環境是否衛生安全?為你進行傳統醫學療法的醫院是否有執照?你的體質是否適合進行這種傳統療法,是否會產生副作用?而在確定前往當地進行與醫療有關的行為時,務必將健康檢查報告寄給醫院,以供參考。

至於心理層面的準備,卓士琪也建議,進行這種身心靈旅遊前,要先評估自己是否可以在這段時間內獨處,才不至於半途而廢。

此外,身心靈旅行也存在一些陷阱,章美英表示,當你進行一趟精油SPA之旅,雖然以精油按摩全身的感覺很好,但也可能被推銷相關產品,而且,許多人前往第三世界國家進行台灣無法從事的美容醫療時,其實也變相地成為當地醫療研究機構的白老鼠,這些都是健康旅行的潛伏危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