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失落的審美知覺

姚仁祿
user

姚仁祿

2007-07-01

瀏覽數 3,100+

失落的審美知覺
 

問︰台灣,為什麼亂而不美?

答︰現實生活中只要可以培養出默契,就能在亂中找出秩序。就像十字路口,不一定非要有紅綠燈,也可以約定出一種默契;例如,小車先走、紅色的車子先走等等;有默契之後,自然會有美感。

也像爵士樂的演奏,雖然是即興,但是樂手間有默契,自然會演奏出優美的音樂。但如果每一樣樂器都要比大聲,不但美感盡失,甚至會變得很吵雜。看看台灣的街景就像一個吵雜的樂隊,大家都在比大聲,招牌愈做愈大,每個人都只想遮住別人,結果只有大家一起變醜。

當我在學校學設計時,同學之間也會做「即興設計」的練習,例如我們設定主題為「椅子」,每人輪流畫一條線,沒有人知道最後會出現一張什麼樣的椅子,但是每個人都很有默契,努力地表現出自己的想法與美感。

問︰台灣的美學教育似乎很缺乏,該怎麼補救?

答︰台灣要改變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從小孩子的教育做起。

目前世界上的教育多半還是由政府主導,在歐美,甚至澳洲,愈來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去學校,因為學校是僵化的開始。網路時代,學校的設計卻還停留在18世紀,學校已經不是絕對的必要;在學校,為了等其他孩子跟上進度,所有的孩子都被拖延。其實透過社區合作,就可以教育孩子,整合父母與朋友的資源,提供不同的教育內容;例如透過網路,可以請人在紐約的家長教數學,試想,自己的數學老師是跨過半個地球的老師,多麼神奇。

至於日本,母親與孩子的美學教育,則是透過《NHK》來進行。不工作的主婦,在家裡也需要被教育,所以電視台製作了大量的家庭治理及國際新聞等節目,讓主婦們在家也可以不斷吸收新知。

第二個方法,就是媒體必須改變。尤其是電視台的新聞,每一位主播不管在播報什麼類型的新聞,都緊張大聲到像是播報911事件;那是一種很吵雜的氛圍,電視新聞節目簡直就跟街頭掛招牌的店家一樣,都在比大聲。但也不是表象的優雅安靜就足夠,能不能做出有深度的好節目才是挑戰。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平面媒體也需要改變,現在的媒體都在惡性循環,下標題的方法也改變了。前一陣子,我的企業友人家裡辦喜事,報紙拍了幾張照片,下了一個這樣的標題︰「第二代小王子,貴氣逼人!」但我知道友人家裡並非「貴氣逼人」的企業,但記者似乎認為有錢人等於貴氣逼人,這顯露出我們的美感教育實在很淺薄。

問︰30世代如何加強自己的美學深度?

答︰30世代想要改變自己,就從古典藝術開始。古典詩詞、博物館的藝術品,文學戲劇等等,都可以找到美感的根源。例如古典文學裡的詩詞對雪的形容,其美感無法言喻,唯有透過古典藝術的開展,才能釋放心靈空間。

任何世代都會慌張,人只要無知就會慌,唯有擁有豐富的知識,才能夠沉著;美感跟專業,也都需要知識來豐富。做電視的朋友們都很慌張,因為市場不再有順風車,風潮停了,他們不知該怎麼樣才能做得好看,其實如果懂得如何串聯商業機制、客戶、創意等三者,就不用慌,而串聯起這三者的,正是知識。

台灣年輕一輩與大陸相較,大陸年輕人想得比較深刻,他們急而不慌;急,是因為發現很多人跟自己一樣用功,不慌,是因為知道該怎麼做。大陸在網際網路的思考上很深刻,因為電視等媒體被控制,網路是他們的出路,但對台灣的年輕人而言,網路只是拿來玩耍。

台灣的30世代毋須慌張,無論是美學、創意或者其他面向,只要願意下苦工增加知識厚度,自然可以在紛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美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