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坐擁高薪的科技業技術工程師來說,英文常是他們揮之不去的夢魘,甚至是職場更上層樓的瓶頸。
工程師出身,沒出國念過書的台灣微軟商業應用支援部經理鄭光杰,更是深刻體會。就讀大學時,他寫不出一篇完整的英文作文,更別說用英文對話;每每看到同事能流暢地與老外同仁談笑風生,總是令他欣羨不已。
鄭光杰不是特例,許多技術工程師都跟他一樣,只會寫軟體、管理機房,碰上英文撰寫的技術文件,多半是半猜半懂,只能靠專業支撐。
知道自己的弱點,鄭光杰發誓要改變,他花了七年的時間擺脫了英文不好的夢魘,兩年前,他更以多益(TOEIC)905的高分證明自己的英文能力。
決心 九二一,震出薄弱英文力
刺激他拚命讀英文,卻是一次重大意外,那是威力橫掃全台的921大地震,不僅造成台灣中部支離破碎,北台灣也斷電數日。當時,鄭光杰在微軟工作,921發生後,台灣微軟內部的機房也跟著停電,得到消息,微軟總部的人員,馬上打電話來詢問情況,那時鄭光杰英文還不流利,硬著頭皮想聽懂對方的問題,並結結巴巴地回答對方,這一次讓他深刻了解,如果在會議上,要跟外國人溝通,他根本辦不到。
機會很快來了,鄭光杰被升為MIS部門的經理,開始要代表台灣出席國外會議,鄭光杰知道,學英文不能總是再等明天。
下定決心,他開始擬定學習計畫,會話、文法、字彙,三管齊下。
在會話方面,他每個月花5000元,直接找外國老師做一對一教學,這些家教幾乎都是交換學生,不太會講中文,因此好處是可以強迫進行全英文課程,不過缺點是這些交換學生可以陪你做會話練習,幫你看看你寫的東西,卻無法提供系統化的教學。當老師不能提供好教材,鄭光杰決定自己主動出擊,他在上課前,先擬好每一次的會話主題,再跟老師討論,這樣的一對一教學,他持續長達七年,光是家教費,就花了40多萬。
文法方面,鄭光杰也買了很多文法書籍,但他不光是死背,碰到自己不懂的部分,他拿著問題,用英文跟家教老師討論,不斷重複複習,足足花了四年,才將英文主要的文法規則,真正灌進腦袋裡。上下班搭捷運的空檔,則是背單字、聽英文廣播,或利用PDA看英文新聞的好時機,如此密集的訓練,才讓他在繁忙的工作中,還能擠出時間學會大量的單字與訓練聽力。
除了自修外,利用工作契機與同仁練英文,更是不花錢的「家教」。在外派菲律賓,協助當地微軟進行內部資訊系統建置那一年,他的進步尤其神速,只要一聽到不懂的單字,趕緊把音節寫下來請教,毫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機會。
態度 勤模仿,全方位親近文化
回頭一路上的英文學習,鄭光杰也發現,自信與模仿力是學好英文的兩種基本態度。
「先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你的聽、說能力才會突飛猛進。還有,千萬不要認為英文是另外一種語文,你要儘量學習外國人說話,甚至,學習用英文來思考。多模仿外國人的說話方式,對於學好英文有很大的幫助。」鄭光杰說。
曾經望英文而卻步,如今一天沒用英文就渾身不自在,鄭光杰更時時提醒自己,要不斷提升英文水準,他不只要求自己文法正確,更力求使用老外常用語法,以加強文化的親近性;例如台灣人習慣說:「I’ll go to do something.」,鄭光杰卻逼自己使用:「I am going to do something.」這種接近外國人口語的用法。又譬如寫電子郵件與國外同事溝通時,「我們講解決一件事情會用『solve』這個字,外國人卻會用『kill』這個字;所以學習外國人的遣詞用句,連帶也學到他們的文化內涵。」他說。
三年前,鄭光杰調到商業應用支援部擔任經理,面對部門四十多位同仁,他以自己一路辛苦走來的英文學習經驗, 鼓勵同事們學習,並且把多益730分當作部門標準。他深有感觸,在跨國公司裡,沒有英文力,就沒有溝通;沒有溝通,就不可能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