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合院的木造老厝天花板,風動時,嘎嘎作響,那是專屬木房子的「呼吸」聲。20 多年前由建築師漢寶德設計、位在新竹新埔的「南園」,正是一棟會呼吸的江南園林建築,每當竹塹風起,錯落的亭台樓閣發出迷人聲響,喚醒許多人記憶中的孩提時光。
園林建築,最早的豪宅
《詩經.靈臺》篇首次出現關於園林的描述,「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描寫周文王以人工造園,在園中遊樂、豢養異獸的情景。之後,更為後人熟知的是陶淵明,他藉南朝山水式園林的自然景物,抒發情感與志趣。唐代以大明宮的壯麗造園,彰顯強大國力;宋代文人雅士則在喧囂的市中心,另闢曲徑通幽處,成為鬧中取靜的祕密花園。元明清的多數園林,大多集全國財力,將名景入園,例如圓明園仿造西湖「斷橋殘雪」、蘇州「獅子林」,建成美不勝收的百處山水。
明清以後,江浙一帶因經濟繁榮,興起建「苑」起「林」的風氣,建築風格以「花木魚塘、亭台樓宇、堆石疊山」為三大要素;由於取法文人畫精神,寫意山水表達主人的志趣,景致中帶著文學興味。
南方的溫暖氣候,園林內的花草繁眾,總帶來四季分明的多樣景致;而白粉牆、青灰瓦與深青棕色的木構裝修,則符合文人淡雅風格,達到江南山水「情、趣、神」合而為一的意境旨趣。
以1997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的蘇州「拙政園」為例,主題「荷花」帶出十足南方情境。因仕途不得意只好返鄉的園主──明朝王獻臣,在起造時並有意藉荷表達自己的清高個性,「拙政園」設計師為吳門畫派大家文徵明,他以「水」做造景主體,點出文人畫的高雅格調。
超塵絕俗的山間桃花源
在台灣,自中國遷移而來的文人畫家如溥心畬、 江兆申等人雖已作古,但幸好有徒弟李義弘等人傳承寫意精神,轉變為從本土景色出發的特有風格。20多年前,中國北方出身的建築師漢寶德,因緣際會在新竹山區造了「南園」,形塑極具台灣風情的江南園林。
民國74 年,正值解嚴時期前後,社會瀰漫一股去舊復新的思想浪潮,開放報禁、自由集會結社的主張,常常占據主要新聞版面。在那個社會運動蓄勢待發的氣氛中,建造一座仿中國園林的傳統建築,登不上報紙頭條,也無法吸引社運人士的丁點興趣。然而,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就在當時,委託漢寶德,以江南園林風格為骨,在新竹北方一塊近27公頃的土地上,以台灣建材刻畫一方寫意山水。
一磚一瓦,全部正宗台灣貨
在新竹九芎湖山區,建物隨著蜿蜒山徑漸行漸稀少,進到南園忽覺豁然開朗與驚喜,映入眼簾的錯落紅瓦建築,與古式江南園林的灰瓦白牆相去甚遠,卻令人感覺親近,這是漢寶德建南園時的最初美意,由於堅持使用本土建材,南園的一磚一瓦與木石全來自台灣。當時頗負盛名的八卦窯廠負責燒製所有磚瓦,從金門老厝拆下再利用的花崗岩,則被漢寶德與工匠師傅拿來搭建圍牆,再加上台灣檜木、樟木,使得南園造景充滿濃厚本土閩南色彩。
在園林造景上,漢寶德以「術雅」為整體風格,創造「移步一景」的視覺感受。整座園子的「堂榭廊橋,亭台樓閣」丰姿各有不同,主樓南樓的居高臨下,展現寬宏氣度;位於最高點的「快覽亭」,俯瞰秀麗山景;琴音閣窗櫺上的小巧雕花,則顯出木工師傅的匠心獨具。漢寶德在構思時,僅以概念模型簡單與建築工匠溝通,後續便由師傅們自由發揮,結果,建築頂端的三角形「山花」、特殊的「懸魚」裝飾,均出自匠師創意。
身為台灣建築界大師的漢寶德,本身也是一位文人,細數漢老的藝術生涯,他將「建築」解釋成一種人文現象與行為科學,在東海建築系任教時,整理台灣本來雜亂無章的建築課程;翻譯及撰寫的建築專書,點燃當時台灣建築的一盞明燈,也難怪過去有人稱「漢先生的一小步,建築界的一大步。」
而漢寶德專業背景是建築,卻不僅以建築師為業,出書談「美」、辦藝術大學,精通漢學與西洋建築科學,將建築視為「立體的書法」。南園雖只是他精彩的書畫作品之一,卻也透露著胸懷宏大的文人氣度。
建築修復工程,再現美景
過去僅對聯合報員工開放的南園,於2008 年底,正式宣布對外開放。而萬般條件皆具的南園美景,由台灣設計生活品牌「The One」扮演東風,進駐經營。
The One 接手南園經營後的首要任務,就是整修年代久遠的建築木造結構。事實上,「建築修復」是門大學問,由於並非「建築翻新」,因此保有建築原有的古樸,成了修復的最大挑戰。而為保存時光留下的痕跡,The One 找來當年參與建築的數位工匠,修復並保存南園的原汁原味。也讓多年之後故地重遊的漢寶德,大讚南園之美。
The One 創辦人劉邦初,是個科技業的叛逃者,曾擔任著名半導體公司高階主管,數年前與兩位好友創立「The One」,希望打造一個發揚東方人文精神的設計品牌。過去幾年,曾與台灣多位傑出設計師合作,推出中西合璧風格的作品;如取法竹子造型與其「節氣高骨」精神,所設計出的餐飲器皿、以中國吉祥器物「如意」為靈感的刀叉餐具等作品,闡釋出完整品牌精神。
歇心之境
劉邦初曾把南園定位為「歇心之境」,為讓遊客得到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歇息,必須在這座二十多年的園子裡,加入新元素,而符合使用需求的同時,更不能破壞時間在南園留下的珍貴痕跡。因此The One 在古意盎然的建築體外圍,從漢寶德「移步一景」的靈感出發,發展「迴」的概念來造林設景;利用原有的檜木建材改裝原有廂房,並注入簡約設計精神,讓一間間客房別具古樸特色,卻不失現代摩登感,讓入住者在舒適入眠時,還能感受木造房屋的特有「呼吸」聲。明代文徵明曾以「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形容蘇州拙政園美景,文人雅士為避開喧囂,在市井中砌假石疊假山,築出旁如無人的意境;而駐足滿溢文人精神的南園,近觀亭台樓閣的人造山水景致,遠觀大自然山嵐的綿延,似乎就更勝文徵明的所言之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