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鷹計畫》裡,執行秘密行動失敗的百名美軍,在索馬利亞街頭,與5 千名暴徒激烈對戰,在火力相差50 倍的懸殊實力下,孤軍奮戰的美國大兵與索馬利亞民兵火拼場面,讓無數影迷大呼過癮。
1993 年拍攝的《黑鷹計畫》,其實是真實故事改編而來,背景是自1991 年開打的東非索馬利亞內戰,戰火至今尚未停息,戰爭一打18 年,不僅造成索國境內大批飢荒難民潮,更讓海盜問題死灰復燃,釀成令世界各國頭痛的棘手問題。
海盜占地利作亂
美國海軍表示,將召集20 個國家共組防衛隊,鎖定特定海域進行巡防,顯示國際對索國海盜前所未有的關注。根據國際航海局統計, 2008 年,索馬利亞海盜搶奪超過一百艘船,勒索贖金超過新台幣11億元,索國臨海亞丁灣也因而成為全球三大最危險的海域之一。去年底一艘搭載兩百萬桶原油、行經鄰近海域而遭劫的阿拉伯籍油輪「天狼星」號,是史上被挾持的最大型船隻,在支付300 萬美元贖金後,才獲得釋放。
要瞭解索國海盜惠如此猖獗的原因,必須先了解索馬利亞的地理位置。
索馬利亞與葉門,共同控制蘇伊士運河的重要灣口──亞丁灣。而索馬利亞領土東北,恰好是個突出紅海的尖角,彷彿位在交通要衝的「三角窗」,為取道蘇伊士運河船隻必經,因此有「東非之角」的稱號(請參見地圖)。每年路過船隻多達1.8 萬艘,索馬利亞海盜據地利之便,在此攔路打劫。
索馬利亞內戰,一打18年
為禍海上的索國海盜,其實是索國內亂的延伸。自1991 年索馬利亞「聯合大會黨」軍隊推翻政府,全國進入無政府狀態後,各處軍閥割地為王。加上回教民兵組織的武裝聯盟,索馬利亞政府至今仍無力掌控全國局勢。
近20年來,聯合國從人道介入,拯救境內飢荒問題、到具有政治軍事目標的意圖扶植西方式政府,曾多次派兵維和,嘗試解除索國長期以來的混戰。1993 年,美軍對索國民兵發動名為「艾琳行動」的突襲,想要逮捕與聯合國維和部隊造成衝突的組織成員,雖然成功逮捕人犯,兩架美國直升機卻在行動中遭擊落,被媒體稱為「摩加迪休之戰」。
是當時總統柯林頓任內曾遭遇的最大外交挫敗,也是後來電影《黑鷹計畫》所描述的情節。
索國境內回教民兵組織「伊斯蘭法庭聯盟」(Union of Islamic Courts,簡稱UIC ),獲得阿拉伯國家、伊朗及蓋達組織支持,普遍被國際承認為與該國過渡政府對立的武裝組織,雙邊也發生過無數軍火衝突。美國布希總統在911 事件後,積極進行全球反恐軍事行動,也再次將索馬利亞的UIC視為目標,並於2007 年力挺支持索國臨時政府的衣索比亞,與UIC 發生紛爭。
有錢海盜,更難對付
全球各國對解決索國海盜問題,都有急迫性共識,因為內戰造成的貧窮,使民眾流離失所,而海盜以贖金快速累積的財富,則有助於吸收更多國內民眾,更將助長猖獗態勢。迥然不同電影《神鬼奇航》裡,強尼.戴普高舉骷髏旗的不羈形象,索國海盜船上備有衛星通訊系統與高科技軍事裝備;在「天狼星號」事件中,更以生態恐怖主義威脅國際:「若不支付贖金,則將所有船上原油倒進海裡。」
有分析指出,索國海盜並非無組織的強盜體系,而是恐怖主義的海上基地,雄厚的軍備實力與活動力高的大量中小型艦隻,就算巡艇發現海盜,收到訊息後趕到現場的軍艦,往往遇上人船兩空的窘境。而以美國為首的各國海軍巡防隊,是否能撇開政治意圖,在亞丁灣成功打擊海盜,看來仍有相當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