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商學理論所講的「競爭優勢」一樣,要儘量發揮自己的長處,不要拿弱點去跟人家硬拚。我很清楚自己的優點在哪裡,我更要用這些長處來開發自己的新藍海。
唸資科系的時候,我擔任系學會的幹部,負責召集同學來辦活動。過程中我就發現,理工科的學生雖然很聰明,但是都缺乏溝通與變通的能力,就跟電腦的運算一樣,不是0就是1,很僵化地處理事情,實在很可惜。
班上幾乎都是男生,他們畢業後不是進業界當RD(研發人員),就是為了晚點當兵而繼續唸書。雖然大家進入社會的跳板差不多,可是沒有人想一輩子做工程師,其實都想找機會轉商,做PM(產品經理)或業務,我也是這樣想的。
我還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專長跟天份絕不是在寫coding(程式),而是在從小就很有自信的英文上頭。很多工程師的英文很好,但都是只會讀、會寫,根本不敢開口講英文,跟外國工程師開會,也一定要拉別人在中間做翻譯。會看不會說,對極需要溝通能力的職場而言,就是0分。
既然我已經知道,溝通與英文能力,是自己未來發展的基礎, 不如早點取得MBA學位,以便好好在工作上衝刺。所以兩年前就把客服工程師的工作辭掉,專心準備考試。雖然大家喊著要科際整合很多年了,但實際上真正做到理工加商業專業的人才實在不多,在業界非常搶手。
前一陣子,去應徵國內一家手機大廠的PM,他們應該是看中我理、商的雙重背景,還有筆試英文的好成績,希望我馬上去上班。只是還要把論文寫完,後來就婉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