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考試院長關中: 見識、器勢及膽識

如何做好一名公務員》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12-12-20

瀏覽數 3,800+

考試院長關中: 見識、器勢及膽識
 

2012年報考高普考人數激增,達15.6 萬人, 創15年來新高,大家視公職為金飯碗,搶破頭想擠進窄門,成為國家的公務人員。

但是在整體社會的預期中,最近大眾對公務人員退休輔卹制度的公平性引發討論,也間接造成社會輿論對公務人員出現批評與不滿的聲音。

社會兩極化的預期,如果真的擠進窄門,公職歲月長達數十年,究竟該如何做一名好的公務員?

被視為公務人員大家長的考試院院長關中,此次特別接受《30》專訪,談他心目中如何有為有守,秉持責任心和使命感,具備「見識、器識、膽識」,勇敢替國家做大事。

因這樣大是大非、捨我其誰的個性,關中之前數度挺身而出,甚至說出:「別醜化目前在工作崗位上的公務人員,也不要羞辱退休人員」,希望大家理性討論,而不要似是而非,一筆抹殺了公務人員過去與現在對國家的貢獻。

有勇氣說真話,遇問題去解決而非推諉,是關中眼中為官者或公務人員最應具備的特質。但是關中也明白的剖析當前公務員是獨占事業,缺少「競爭」及「淘汰」機制,考試院目前已開始修正《考績法》,新規定是10 年內如有3 次丙等考績,就會被強制資遣或退休,一改過去只有留原俸級的處置。

以下為訪談精彩內容摘錄:

Q:公務人員在現今的時代使命與角色為何?與

過去2、30 年前相比,又有何不同?

A:過去2、30 年,我國民主政治發展有很大的進步,但文官制度進步卻緩慢。隨著民意高漲和資訊發達,公務人員的角色與地位雖然已在調整,但這幾年來,公務人員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已有下降的趨勢。

人民對政府的要求是無限的,但政府的資源卻有限;人民的訴求經常是對立和衝突的,但政府作為被視為應該是一致的。這就出現人民傾向「消息面」、政府應重視「基本面」的不同角度。

身為一位公務人員,要了解主權在民的意義,學習如何積極回應人民的期待。說得更具體些,就是公務人員是以專業能力來維護人民權益的職業,這也是建立有效能的文官體系以協助人民享有民主的實質內容。

不過民主政治的最大隱憂,是自由民主退化為民粹主義。民粹是反民主的、不道德的,也是空洞的。民主政治的深化和鞏固,只有政黨政治結合文官體系,相輔相成,也才能避免走上民粹。

在民主時間,公務人員應有3 點的基本認知:民主、專業及改革。了解民主本質,以專業來回應民意,勇於任事、參與改革,是現今公務人員應有的認知。

Q:社會近來對公務人員的評論,您認為有哪

些是對的?哪些是誤解?哪些是不對的?

A:我認為對的有:保守、封閉、僵化和回應能力不足。但這些是制度造成的,並非公務人員自己使然。

因為單一雇主,且是獨占事業,必然傾向封閉。其次,公務體系強調穩定,就相對地保守。加上高度集權、法令化、一致化,就缺乏彈性。最後是部分公務人員仍未脫離威權時代的心態,因此造成這些不良印象。誤解的部分是認為文官體系是「黑洞」和「泥沼」。

這可能是因社會上對文官制度不重視或了解有限,所以誤認為公務員不求上進,抱鐵飯碗,吃大鍋飯,只待退休。其實這只有一部分人員,大多數人是奉公守法,安分守己,可能只是不夠積極而已。

不對的評論在我看來是:「當公務人員沒有出息」及「公務人員不夠專業」。其實公務人員是國家人力資源中最重要的部分,如善加運用,可帶動國家進步。至於專業度問題,公務體系根據證據、數字及經驗提供意見,但有時會被政治力介入,抵銷了專業的貢獻。

Q:目前公務人員士氣較為低落,您如何鼓勵在

職公務人員,讓他們更有自信?

A:民粹凌駕專業,公務人員動輒得咎,使得專業退卻,文官勇於任事的誘因又大為降低。必須提醒與鼓勵公務人員肯定自己是帶動國家進步的力量,責任和使命不容退卻。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我提出公務人員要有「三識」:見識、器識及膽識。

要為完成自己的工作設定目標,全力以赴。要有容乃大,一切為公,勿為私事、小事而煩惱。最後是堅持做對的事,勇往直前,義無反顧。

我期許每位公務人員要把公職當作「志業」,因為我們是在替國家做事,要把公職當作服務。如果沒有此體認,只想升官發財,莫入此門。

Q:每年有十餘萬人報考高普考想成為公務員,

考公職已是年輕人最重要的一項考試,您對此

現象有何看法?

A: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進入公家機關、為國服務,成了年輕人的首選,這方面可以讓更優秀的人才進到公務體系,帶動國家進步。在今年高普考中,我們也發現錄取者的教育程提高,高考三級碩士以上占41%,普考大專以上占98%,足見素質提高。

憂的是,大家認定透過考試進到公部門服務是一項好選擇、好職業,同時我們就要做到考試的公平性,是不是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或如何降低人工閱卷的分數差距,這都是我們持續要改進的地方。

Q:考取公職後,成為一名公務人員的心態是什麼?

有何正確觀念要具備?

A:這很重要,不要以為考上了就一路順風等退休,這就失去了服務人民的精神。所以第一要養成服務的習慣:塑化劑的發現是一名公務人員把工作當志業,所以促成的好範例,如果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那就可惜了。

第二是維持初發心:如果認為公務人員是鐵飯碗,那這個鐵飯碗可能生鏽了。保持高度的愛心、熱心及耐心,常回想初發心,才能保持熱忱。

第三是終身學習:保持學習的心,不自滿,才能與時俱進。學習不是部分人員的事,而是全員參與,個人與團隊要同時進步。

第四是要「依法行政」也要有「同理心」:制度應該為人服務,文官更應思考,從防弊走向興利。法令的目的是為了服務人民,它只是工具。如果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法令就要檢討修改,絕不可錯把法令當成目的。

我以兩句話送給公務人員:初進公門,不要怕忙碌,不要怕吃苦,切忌好逸惡勞。重要的是虛心和謙讓,牢記「滿招損、謙受益」。

Q:很多人以為一旦考上公務人員就可做到退休,

甚至有不進修、不進取的觀念,有沒有制度可以改善

這種情況?或讓他們持續成長?

A:考試院已啟動若干改革,在立法院審議中的《考績法》修正案中,我們列入了新規定,特別是在丙等考績中,新規定是10年內如有3次丙等考績,就會被強制資遣或退休,一改過去只有留原俸級的處置,新規定更為嚴厲些,也可避免公務人員是終身職的刻板印象。

此外,過去高中階文官流失嚴重,素質一直未能提升。近2年我們推動了「高階文官飛躍計畫」,就是要讓文官能受到重視,藉著在職培訓及職能專長訓練等方式,讓公務員能終身學習,達到優質化的目的,讓台灣真的能培養出優秀的公務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