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撫平戰爭傷痕 打造藝術的麥加聖地

當城市變成博物館 卡賽爾

賴玟如
user

賴玟如

2008-03-01

瀏覽數 3,400+

撫平戰爭傷痕 打造藝術的麥加聖地
 

19世紀,格林兄弟在德國卡賽爾寫下傳世的《格林童話》,讓此地與安徒生童話的誕生地─哥本哈根,成為歐洲著名的兩座童話城。

卡賽爾建城於1189年,人口只有20萬,位置正好在德國的中心,是歐洲貿易路線和德國交通的樞紐。二次世界大戰是卡賽爾永難抹滅的傷痕,這裡,曾經聚集著軍火工業,打造血染歐陸的殺人兵器,也因此成為同盟國軍隊集中轟炸的標靶,逾萬市民慘死於戰火之中,幾近80%的市區被夷為平地。

1955年是這個城市重獲新生的關鍵時刻,這一年訴求戰後重建城市的聯邦園林展輪到卡賽爾舉辦,卡賽爾市藝術學院的畫家教授柏德(Arnold Bode),與其友人順勢發起首屆卡賽爾文件展,概念為「藝術朝聖者的麥加(mecca for art lovers)」。

創意動能復甦,街道就是藝術品

有鑒於納粹時期對新舊藝術思維、作品的破壞與壓迫,文件展特別展示20世紀前半葉的藝術品,並且整頓戰爭中被摧毀的公共建築。這個構想迅速聚集了當時歐洲壓抑已久的反戰藝術能量,首次舉辦即有148位來自六個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提供570件作品參展,獲得了意外的成功。此後文件展每隔四或五年舉辦一次,每次展期一百天,因此也稱為「百日博物館」。

文件展的展示場所,在初期主要借用號稱「歐陸第一個博物館」的菲提利博物館(Fridericianum),這個博物館是18世紀末公爵菲提利依(Friedrich)二世為了典藏藝術品所建,二戰後,此館幾成廢墟,正因為是廢墟,在此地展示,更能提醒後世戰爭的殘酷。

以菲提利博物館為起點,延伸至城市各處,某些展場與作品已成為城市容貌的一部分,1982年舉辦的第七屆文件展,知名行為藝術家伯依斯(Joseph Beuys)發起「給卡賽爾的7000棵橡樹」計畫,當年種植的7000棵橡樹,如今已枝繁葉茂,與卡賽爾融為一體。

行動藝術,千人參展創造新童話

卡賽爾文件展的參展人數不斷攀高,自首屆的13萬人至2007年第十二屆已經突破70萬,是小城人口的3.5倍。不同策展人屢屢翻新的宣傳手法,更是吸引傳媒目光的利器,締造成功的宣傳效果。

當前最火紅的中國風,就成為第十二屆展覽的主題之一,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曝光率最高,他的作品之一,是利用明清舊建築拆下的雕花門窗,再造高達7、8公尺的「廟」,還移植1001張明清風格的太師椅到展場會場。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另外,又以《一千零一夜》與「童話」為發想,提出以「童話」為名的行動藝術,邀請1001個各工作領域的中國人來卡賽爾參展。發布在博客網上的公告,三天內就吸引3000人報名,原定一個月的招募時間,在一週內就確定所有參與名單。

如此勞師動眾,自然在開展前就成功引起熱烈討論, 6月6日中午舉辦的展前記者會,讓前晚巴黎開往法蘭克福的夜車出奇爆滿,逾3000人次,來自傳媒藝術界的全球專門人士使會場座無虛席,鎂光燈閃耀不已,如同當代藝術高峰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