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有這樣激動,在讀完英國作家意.奈士比特(一八五八—一九二四)的四本少年小說後,有一種不得不「大聲嚷嚷」的衝動。
作者生活於十九世紀中葉,父親早死,家中兄弟姊妹又多,有位姊姊多病,母親為生活所迫,帶著家中大小遷徙過好幾個國家。據兒童文學作家孫晴峰的序言介紹,意.奈士比特幼年敏感而脆弱,長大後成了一個複雜、多變、壞脾氣、精力無限、特立獨行的女人。結婚並沒有帶給她快樂;丈夫得了天花又破產,生活的擔子全背在身上,拚命寫作是她獲取生活資源的唯一方法。經濟拮据的她,卻能把住家提供給社會改革組織「費邊社」成員當聚會場所。晚年,丈夫失明去世,她與一位老友再婚,總算過了幾年平靜的生活。
要從史料中瞭解這樣一位活在百年前的外國作家,可能不易;不過進入她的作品得到的感受,強過歷史傳記的閱讀。
孩子在艱苦生活中的努力
《尋寶奇謀》是四本小說中的第一本,寫六個兄弟因母親去世、父親破產而失學在家,他們想錢想瘋了。掘地挖寶,地道塌了;改當偵探,發現窮苦鄰居的隱私;兄弟阿諾寫詩求售於編輯,雖然沒有成功,卻得到女作家和編輯先生的鼓勵;想找個公主結婚、當上綁匪發財、設計救助爵士的機會、賣酒、賣感冒藥,樣樣謀畫都失敗了。或許在活動中得過小錢,但朋分花用之後,貧窮的滋味又會讓他們繼續想發財。最後所得的「寶藏」,卻是同情風塵僕僕的舅公,意外得到了回報。故事結構看似」老套」,可是在艱苦生活的背景下,透過孩子的幻想與努力,來尋求精神的寄託,表現精采。
《淘氣鬼行善記》接續上篇故事,舅公幫他們改善生活,也讓他們進小學讀書。暑假之初,他們玩「叢林遊戲」,毀了舅公的珍藏品,被趕到鄉下阿波的叔叔家││一個像城堡大的房子「度假」。儘管他們組成「努力變好協會,不斷地幫忙做善事來使自己變乖」;但事與願違,所有的努力都適得其反,還惹出滔天大禍。大人們實在不瞭解他們的苦心!
穿梭歷史與想像的兩端
《許願精靈》與《魔法墜子》的故事背景與前兩書相近,只是安排父母因事遠行,孩子們寄住倫敦鄉下,由保母負責照顧。這樣的際遇,讓他們玩得更瘋。在《許願精靈》中,他們掘沙坑找寶藏,結果發現了沙仙,可以幫助人願望成真。沙仙滿足他們所有的想像,包括得到翅膀、金幣、食物、嬰兒、城堡、快速長大;但剎那間的快樂,換來更多的麻煩。太陽下山以後,所有的願望化為烏有,反而讓他們從災難中解脫。「隨便發願,不會如願」;或許就是給孩子一個忠告吧。
而在《魔法墜子》的故事裡,他們得靠自己的努力找到另一半魔法墜子,才可以實現願望,讓父母真正回家。透過沙仙的幫忙,他們穿越時光隧道,到埃及、巴比倫、阿特蘭提斯探訪。那些古城古物,栩栩如生地展現眼前;而半個墜子早已在地震中壓毀了,怎麼找也找不著。但如果在﹁過去﹂找不到,何不到﹁未來﹂去看看?他們真的在未來世界的大英博物館看見了完整的魔法墜子。意.奈士比特讓孩子們幾度穿梭歷史與想像的兩端,巧妙地取得墜子;當然,他們最大的心願:期待父母歸來,也實現了。
永不放棄人間的親情友愛
意.奈士比特的作品,一邊創造迷人的想像世界,一邊在深沈的生活體驗中,呈現渾厚的英國文化氣息。她是繼《愛麗絲夢遊奇境記》作者卡洛爾之後,英國最重要的兒童小說家。如果與美國馬克吐溫的《湯姆奇遇記》相比,書中描寫的生活歷練與親情的渴望,也毫不遜色。
她的寫作技巧極為特出。有時候,不設定單一敘事觀點,讓每個孩子都有當﹁主訴者﹂的機會,表現了孩童有時想出鋒頭、有時卻躲在群眾之中的微妙心理。至於穿越時空的情節設計,足可與現代最前衛的作家相互媲美。她在故事中說的「時間只是一個思想形態而已」,切中了她的作品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的事實。她又說:「沒有人能長久活在他命運中不該住的地方或時代,但是他能以靈魂的形式,在另一個時代和地方,找到一個願意提供庇護的靈魂,在那個靈魂的身體裡活下去。」我們能以一種她也許沒有學過的文字閱讀,卻能接納她的故事穿越時空而來,這不就是最佳佐證嗎?
除了這種「洞燭機先」的哲學玄思之外,意.奈士比特善用溫馨的筆觸描寫人間親情友愛,讀來更是令人感動。當我們坐在家陪孩子閱讀,穿越時空進入她筆下的世界,感受人世相濡以沫的溫情,她的努力就沒有白費了。(作者為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