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60公分窄門 看見影視新革命

華流影視教父—三立總經理張榮華》

王維玲
user

王維玲

2012-05-01

瀏覽數 4,800+

從60公分窄門 看見影視新革命
 

張榮華,一個坐在旋轉木馬上,聽風辨位的人。

旋轉木馬,一圈一圈的轉⋯⋯,轉出了台灣第一齣偶像劇《薰衣草》,轉出了收視率破表的《霹靂火》劉文聰;旋轉木馬,再一圈一圈的轉……,轉出了職場勵志的《小資女孩向前衝》,也轉出了台灣第一齣數位電視劇《真愛找麻煩》。

就像村上春樹筆下的旋轉木馬,張榮華找到了一個華人戲劇世界的運行系統,裡面有唯美愛情的哏(梗),有社會情緒的出口,有職場向上的機會,這些有哏(梗)的時代符號,換個空間換個組合,旋轉的人生就開演了。

張榮華是三立電視總經理,三立不但是台灣偶像劇及戲劇的大本營,也是華人娛樂文創產業的重要基地。雖然身處五光十色的螢幕世界,但是認識張榮華的人都知道,他的個性內斂,倒像臥虎藏龍中的武林高手,聽聲辨位,不但可立即嗅出社會氛圍,捉住情緒,又可以迅速掌握市場,形成產業規模。

理性VS. 感性,衝突,反而在他身上變成了絕妙的平衡點。

不過,不停旋轉的旋轉木馬,不會被別人超越,但也不能超越別人。張榮華最近決定打出「紅心皇后牌」,他要改變遊戲規則。

在《愛麗絲漫遊奇境》中,紅心皇后對愛麗絲說,「你現在該明白了吧,你必須盡全力跑才能保持在原位;如果你想跑到其他地方,就得加倍跑才行。」

跳下旋轉木馬,他,開始加倍跑。

紅心皇后翻牌 打造華流華劇基地

「我覺得影視產業的黃金10 年已經開始了!」張榮華興奮地說。

張榮華這張紅心皇后牌, 最大的計畫,就是要開始打造世界級的華流及華劇基地, 他以三立為根據地,有計畫地向世界輸出台灣獨有的華流文化,並設定2015 年,將台灣打造成為亞洲最重要的影視基地。

除了現在傳統的8 點檔,他還要開9 點檔的戲劇。每年增加520 小時的華劇內容,是以往的1 倍。

不只如此,今年7 月開始的數位電視,不但讓電視進入高清畫質的時代,而且大量串接影音的數位匯流,讓戲劇多了很多可能。

在iPad 風行、手機隨時都可以上網看影片的行動世界,「我們還計畫未來1 年要推出1000 部微戲劇,」張榮華說。

新媒體時代就像一個全新Wonderland,戲劇形式百花齊放,小至3 分鐘、令人會心一笑的微戲劇,大至長達1 小時、結構完整的電視劇,只要放手去試,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新題材、新玩法及新的商業模式,開出一朵屬於自己的花。

問張榮華為什麼要砸錢、人、時間,加倍跑到下一個未來?他說,近幾年韓劇已遇到瓶頸,陷入低迷的退燒期,中國時裝劇卻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成熟,如果台灣能抓住這個轉折點,努力急起而追,就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1000 部微戲劇 人人都是主角

但是這麼多的戲劇,要講什麼樣的故事?放在什麼平台?內容從哪裡來?人才在哪裡?

2001 年,三立催生台灣第1部原創偶像劇《薰衣草》,掀起台製偶像劇熱潮,10 年內,三立製作超過30 部偶像劇,光是《命中注定我愛你》、《敗犬女王》、《犀利人妻》、《小資女孩向前衝》這4 部戲,就創造近新台幣3 億元的海外收益。

雖然在張榮華手上,三立捧紅了阮經天、隋棠、邱澤、楊謹華等許多原本不被看好的藝人,但是未來的9 點檔及千部微戲劇,誰才是真正的男女主角?

10 年前,三立確立偶像劇成功方程式;10 年後,張榮華卻看到成功背後的危機。三立一手捧出來的明星,不是轉戰大銀幕,就是選擇到大陸再創事業高峰;刻意栽培起來的導演,才拍沒幾部戲,大陸就捧著大把鈔票把人挖走。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但是張榮華卻認為,既然敢跳下旋轉木馬,就要勇敢脫離不斷重複的舊圈圈,重新跑出未來的戲劇模式。

520 小時的華劇及千部微戲劇,不可能只捧幾個大明星。雖然偶像劇是三立的招牌,但是未來的戲劇,不再只是充滿夢幻泡泡的偶像愛情故事。張榮華認為,在百花齊放的華流華劇世界裡,身邊小人物真實的酸甜苦辣,貼近現實社會的新戲劇,才是戲,不但角色支線要更加豐富,除了俊男美女,爸爸、媽媽、阿公、阿嬤,人人都可以當主角。

在劇本上,以前不可能隨便讓人寫偶像劇,因為風險太高,現實的市場壓力得24 小時作戰。但微戲劇一出現,張榮華說,「8 分鐘,就讓你試!」

機會變多了,可能性也多了。因為每天要生產那麼多量,你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組合,像5 分鐘可以是戲,合起來15 分鐘也是戲,這些都是微戲劇的未來。

華流華劇,不論是演員、導演、編劇、行銷或是幕後工作人員,未來需求均大幅成長,張榮華說,人人都能在華流舞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關鍵位置。

60 公分窄門 找到紀律與熱情平衡點

在三立新穎現代的電視大樓裡,有一道60 公分的窄門。

走進來的人都很好奇,那麼氣派的大樓,為什麼有這麼窄的門?這裡是張榮的祕密人才基地。不管做什麼事,他都要多一個想法。

2009 年開始,三立成立「敘事工場」,這裡就是三立的戲劇研發中心。他們研究世界各國電視電影及戲劇的原型,也蒐集劇本中最有料的哏(梗)。這裡也是編劇人才的訓練大本營,不但課程全部免費,學成後也不強迫簽約,張榮華對人才一貫思考,就像村上春樹說的,「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60 公分,是考驗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拉鋸,測試熱情與紀律的平衡點。迷人的電視產業,從來不缺懷抱熱情的新人,但是要怎麼通過試煉?

張榮華很清楚,創作的自由與熱情,必須用紀律來收斂。他自己就是最佳例子,身為一個企業經營者,他精明務實,服從市場趨勢;但是在成本可承受的範圍內,他同時鼓勵新題材的創作,適度留下空間容納不同的聲音,創意才能熟成。

認識十幾年的好友廣告教母余湘說,一般人只看見張榮華的精明與魄力,但是私底下的他,卻非常純真,重視朋友。

因為重情重義,看見朋友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他會真心替對方高興;因為獨特的思考格局,他才能跳脫現有高度,站在制高點上看見新機會。

正向思考 找到前方的黃金

「你可以先抱怨5 分鐘,但剩下的55 分鐘要用來想解決方案,」張榮華說。

這也是拿到紅心皇后牌,加快速度跑的方法。做綜藝節目起家的張榮華,擅長從生活觀察中提煉喜劇節奏,但遇上打造華流華劇這麼巨大的工程,他一直相信,重要在那55 分鐘,因為「黃金就在前方1.5 公尺,只要肯找,一定找得到。」

「抱怨我也會,但不能真的往負面想,要想出解決方法。」沒有一線演員?沒關係,就用二線演員,讓好的導演及行銷加到100 分。9 點華劇的演員、題材如何不與8 點檔重複,還要創下收視率新高?同樣做一件事情,他總是在想,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一般電視台的總經理,盯收視率、盯進度,卻很少人像張榮華一樣盯著員工讀書。三立電視台行銷公關部副總張正芬拿出連假前,張榮華指定高階主管閱讀的功課,書名是《正面思考》,恰好是張榮華另一個人格特質。要做大格局的創新,畫美好的藍圖願景,說起來簡單,但是真的執行起來,有太多困難與細節。

在2 小時台語劇當道的時段做1 小時的華劇,這場仗怎麼打得贏?人才外流,螢光幕前來來去去都是同樣的面孔,哪裡才能找到有觀眾緣的明日之星?

最近當紅的《陣頭》導演馮凱曾向張榮華說:「我看你三立這碗飯很難捧!」調侃張榮華心很大,要做的事情很困難。但是現在,馮凱卻心甘情願地跟著張榮華一起打拼,同心協力一起捧起華流這個沉重的飯碗。張榮華憑的是什麼?

「他會讓你相信,跟著他一起努力,未來是有希望的。」在馮凱心中,張榮華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CEO,每次開會陷入僵局時,他從不大聲斥責下屬,反而會講幾個笑話紓解氣氛。他也願意傾聽員工的抱怨,員工可以暢所欲言,但是抱怨5 分鐘之後,張榮華就會提醒大家擦乾淚水,接下來的55 分鐘則用來繼續努力。

以前就是一棵棵種樹,拍一部偶像劇,文創資金籌一下,拍完就結束了,產業沒有起來。「現在我要造林,華流計畫就是造林計畫,我會讓台灣的戲劇變成一個好的生態,」正向思考的他,已經開始布局下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