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向上管理,部屬要知道

為什麼升官被提拔的人不是我?你得先學會向上管理。

劉鏡清
user

劉鏡清

2012-04-01

瀏覽數 5,400+

向上管理,部屬要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為什麼升官被提拔的人不是我?明明我這麼認真工作,也從不拒絕主管交代的工作,但卻屢屢在晉升名單中沒有我的名字。問題出在哪裡?

很多人會遇到上述的情況,好像覺得埋頭苦幹,主管理應會看到我的努力付出才對。這在小公司、小單位是可行的,主管可以了解3、5 位員工的情況;但如果主管往上高升了,他旗下有20、30 位部屬,那他如何能了解每一位同仁?更何況要能看到你的努力,談何容易?這時「向上管理」就顯得很重要。

一般來說,員工會花最多時間在客戶身上,但其實,要分配時間在經營主管,同時經營同事關係,這都可作為向上管理的一部分。如果你從不花時間經營主管,就不可能有「關愛的眼神」降臨到你身上。

向上管理不是在主管面前愛表現,也不是逢迎諂媚,更不是所謂的與上司成為麻吉,就可以得到多一些的favor(恩惠)。

讓老闆知道狀況

向上管理的做法,中規中矩來說有3 個層次,首先談的是讓主管知道你的現況。讓主管知道你的現況是一種溝通,也就是一般人會忽略的。大多數人會認為埋頭苦幹,認真做好自己就可以。其實老闆可能帶領40、50 位部屬,要他「主動」發覺你的好,不如你主動跟他溝通來得快些。

有人不敢跟主管溝通,認為他高高在上,官位太大,自己只是個小職員,不敢見主管的面。但這是不對的,要知道主管也是很寂寞的人,他希望多獲得部屬的回應,掌握第一線的資訊,好跟他的大老闆報告,以免底下出事,他被海K。所以,適時的與主管溝通,是必要的事。

要溝通什麼?好事壞事都要向主管報告。好消息如業績達成、拿到訂單,隨時讓主管掌握最新的佳績。不好的消息更要向主管報告,而不是隱瞞自行解決。

為何不好的事也要報告?首先是提醒作用,讓主管先有心理準備,而不是等到事情爆發至不可收拾才知道,那時換來的可能是責罵,更讓主管對你有辦事不力的印象。

報告可能有壞消息後,進一步要說明「我正在解決此問題」。這是讓主管了解你遇問題不退縮,且想辦法化解的企圖心。最後就是向主管說明解決方法。

大多數的主管收到這樣的壞消息後會檢視:你的解決方法有沒有效果?主管有沒有必要跳下來跟你一起解決?或是必須尋求公司更多資源來解決它?

當你敢向主管報告面臨的問題時,你與主管的信任關係就開始建立,除了可讓主管看到你勇於任事的一面外,更可以透過與主管攜手合作,彼此建立更深一層的信任感。而你本身可以驗證自己的能力到哪裡?有沒有可能從主管的建議中學到什麼?這就是一次次的自我提升機會,也贏得主管的信任。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找到亮點,滿足主管需要

先前說主管也是寂寞的,應主動與主管溝通。接下來就要了解主管的需要。大部分主管需要的就是業績,業績好,主管就能在大老闆面前談笑風生,如此就不會虧待部屬。所以了解主管的需求,就成了向上管理第二重要的事。

了解主管的需要,除了業績達成,產品大銷等實質成績單外,在平常時期,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主管交辦的工作是否能完成,如不如他所願。

一般人都會盡力去完成主管交辦的工作,但如果忙不過來,或真的非能力所及,還是要誠實向主管反映,切勿當一個爛好人,說沒問題,但結果交出了爛作品,那也不會贏得獎賞。

這時話術很重要,如果你不想接此案,絕不要用爛理由來拒絕。主管一聽就知道你在敷衍,那他對你的印象不會好。但也不要一味承接,要告訴主管自己可以犧牲時間或努力撥出空檔,完成後主管會覺得你是認真對待他的事,讓他有欠你人情的感覺,就成功了。

建立自我能力

了解主管的需求後,最後要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能 力,證明給主管看。

主管知道你的能力,才能將重任交代給你,也才能在未來升階簿上把你列為名單中。

如果是業務,那你要拿出本事,證明給主管看,你是可以為公司帶進業績的。如果是重要又難搞的客戶,你也有本事把客戶搞定,弄得服服貼貼。如此就說明你是有能力的部屬,值得主管放心交代重任的部屬。

當然,常遇到的情況是,自己本身有按表操課的工作進度,如果主管臨時加任務,交辦緊急事項,常會打亂了自己的工作作息。如果你可以超越主管的預期,接下此案,又不會干擾到自己的進度,那就表示你的能力超乎主管的想像,就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實,很多員工會認為主管不了解我,更有懷才不遇的感受,但這過程中,你有讓主管了解你的機會嗎?你有跟主管溝通過嗎?最簡單的原因出在,主管與你之間存在著那道橫溝,不論是有形或無形的,都讓你與主管間無法順暢的溝通,也造成某些誤解。

回到原點,適度的讓老闆知道你的想法,同時也能體諒老闆的想法,如此應可減少誤解,減少「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的情況發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