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人在臉書裡PO 文向我道謝說:「老師,你是我的貴人。」我問他:「我不認識你,怎說我是你的貴人呢?」他回答說:「你說過的一句話改變我的一生,你讓我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讓我重新站立面對朝陽。」
我相信他是有心在追求問題答案的人,我「無意」說出的一句話對他有幫助,我也「無意」地成了他的貴人。
當學生預備好了,老師也就出現了,這句話給我深深的體驗。學生如何預備自己呢?就好似上面的那位年輕人一樣,他雖有心事、有困惑,或是對成長有期望,但他更有心追求自己的答案。
學生第一步要釐清「我面對什麼困惑?那是什麼?」釐清問題,這是邁向答案的第一步,將自己導引到「有感」的情境,你需要協助,也願意謙卑的尋求外來的幫助。
其次是要問「誰能提供我協助?他們會以什麼方式出現?」他們可能就在你的左右,給你一盞燈、一句話或是陪你走一段路,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現的方法:
教師型:感動變敢動
在報章雜誌裡文章的一句話、朋友們間的對話、路人甲乙的一句話,都可能會讓你在有「感覺、感動」,之後能「敢動」,敢於採取行動,他們就是你的貴人。企業裡的會議對談和教育訓練,也都可能達成這個目的,在知識傳承的過程裡找到自己的能量。
業師型:傳承經驗走出困境
這是「匠」的經驗傳承,當你面對技能上的困惑時,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來協助你走過困境,在家裡可能是鄰居來教你如何修理水龍頭,在公司可能是IT人員教你如何在電腦裡解毒。
資深主管常常成為年輕人的導師,為他們排憂解惑;現在企業更流行用年輕人做資深主管的「特別助理」,真正的用意在於由年輕人當資深主管的「個人導師」,因為許多新技能是老一輩的人跟不上的,比如說如何應用社群。
教練型:傾聽、對話與激勵
這類型的人不給答案,只是不斷的問問題,幫助你釐清,也傾聽你心理的話,協助你找到自身的能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類的人大多為有經驗的內部資深主管,或是有經過訓練的外部專業人士,前者在企業裡稱他們為「導師」,後者則稱為「教練」,他們不會用「你應該…」做對話的開始或是結語,而是多傾聽和對話,讓對方多陳述和沉思後,提出自己的想法,給予鼓勵和挑戰,讓學員自己做決定,激勵他採取行動,並且陪他走一程。在這種對話中,學員要付出更大的責任,但是他學到的是一種能力,而不只是解決一個問題。
在企業內開始建立「教練型」的導師制度,他們有別於「匠」老師傅的傳承,他會問學生:「他人為什麼會這麼做?他的動機、精神何在?如果你自己來做,你會如何來思考?如何走出你自己的路?如何提升高度開創新局?」
當你面對困惑,你可以尋找教師型的貴人給「答案」,也可以尋求業師教你如何解決這個困惑,更可以找教練型的貴人釐清自己的思路動力和精神,讓自己來處理自己的問題。當你下一次再面對困惑時,你會找哪一類人來協助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