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3.9年賞味期,打造職場島耕作

企業vs.職場人「工作關鍵期」大調查》

趙君綺
user

趙君綺

2012-03-01

瀏覽數 3,250+

3.9年賞味期,打造職場島耕作
 

如果職涯是一座又高又陡峭難爬的山,攻頂是多數人的願望。

站上山頂,把旗幟插下來之前,你會先踏上小山丘或高原,就像日本漫畫《課長島耕作》裡面的男主角島耕作,在一家大公司打拼,從小職員開始,課長、科長、部長,一路升遷到社長,也就是總經理的位置。

雖然,成為職場島耕作,是多數職場上班族的目標,但是在達成目標之前,面對心理時鐘與企業時鐘之間的不協調,往往不知道自己剩下多少時間,可以從不同工作轉換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起跑點。

尤其進入職場3 到5 年後,面對強烈的現實衝擊彈,重新思考職場中自己的位置與方向,更不想一開始花費太多時間在不同嘗試中跳來跳去,反而被貼上沒有耐力、抗壓力低的標籤,要不就是思考太久,確定方向之後,位置早就被占走。

擔心自己一旦脫離眼前這條攻頂的路,之後想回來,卻也因為迷路,不知道怎麼繼續往山頂邁進,許多人所幸將就手邊的資源與經驗,矇著眼睛前進,雖然最後可能登上與自己預期不相同的目標,但是至少還是走到了某個山頂。

開始工作後的3 到5 年之所以關鍵,除了要選對方向外,還要能在企業時鐘響之前做好決定,《30》雜誌與104 人力銀行合作,進行企業主vs. 上班族的《工作關鍵期》大調查,比較「企業職場晉升時鐘」與「上班族自我成長時鐘」兩者的差距,與兩者相對位置,以利職場人調整及提前準備。

結果發現:

‧企業認為,職場上班族應該在3.9 年內找到自己的職涯目標。

‧52.8%企業認為,若是要在30 歲以前當上初階主管,至少要3-5 年工作經驗。

‧超過7 成的企業認為,進入職場3-5 年的求職者,每份工作平均要有2.25 年的工作資歷才算完整。

‧在評估進入職場3-5 年的求職者時,將近8 成企業認為「態度」是決定錄用的關鍵考量。

‧對企業來說,初階主管最需要具備的5 種能力分別是:溝通力、抗壓力、態度力、專業力、反應力。

3.9 年 讓求職者選定起跑點

雖然30 世代希望能早一點確定自己在職場上的位置,實際上,企業觀察到職場人平均需要3.9 年的時間,才能站穩腳步。

被問到上班族應在工作多久後確立自己的職涯目標,超過4 成受訪企業願意給員工3 到5 年的時間找到自己的位置;相比之下,48%的30 世代職場上班族表示他們希望只花1 到3 年時間,就能選對樓梯,開始向上走(詳見圖1),兩者之間的期待有2 年的落差。

對企業來說,3.9 年代表的不只是會做事,更是工作做好,超出主管預期,「企業盼望上班族是方向明確,而且帶槍上膛,方向明確是你本來就應該做的,帶槍上膛代表是說,你要能夠馬上能夠作戰,」104 人力銀行行銷處協理陳力孑說。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第一份工作之後,企業更期望30世代能夠在職場上表現出穩健的工作態度,只是怎麼轉職,才不會讓自己在工作與工作間,轉換次數太頻繁。

被問到每份工作資歷要多久才算完整,對企業來說,平均每份工作要超過2.25 年;相比之下,29.9%的30 世代受訪者,認為1-2 年資歷就已經足夠(詳見圖2),中間又出現1 年以上的落差。

企業主眼中,所謂求職者沒有達到完整經歷的原因包括,44.2%是「抗壓力太低」,43.9%「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詳見圖3),職場工作者最大的問題在抗壓力低、茫然、目標不明確。

對企業來說,要做到主管位子主要是看績效,不是看年資,如果真要有戰績,沒有2 年以上的成就累積,無法看到實質上的成果。

職場累積經驗 企業強調態度

企業最重視求職者哪些條件,有高達79.4%的企業表示他們最重視「態度」,其次66.1%是「經驗」,作為錄取求職者的主要因素(詳見圖4);但超過一半的30 世代卻認為,「經驗」才是工作中最大的收穫(詳見圖5),兩者又出現實質上的落差。

雖然工作經驗與資歷,是可以明白拿出來求職的憑據,但是許多30 世代常常忘記,工作態度,才是企業求才時的一大重點。

陳力孑表示,30 世代往往很有企圖心,但是很多時候卻落於只有嘴巴說說,在企業眼中,負責的態度才是最重要可晉升的關鍵,「說到做到,有足夠戰功,提早被老闆賞識,才容易在同儕中脫穎而出,成為初階主管候選人。」

初階主管 首重溝通與抗壓

晉升初階主管需要累積幾年資歷?

高達52.8%的企業回答3-5 年,若想在40 歲之前再往上層樓,成為高階經理人,26.5%企業認為需要5-7 年時間,26.3%企業更要將近11 年的資歷(詳見圖6)。

除了充分的經驗值以外,30 世代職場人更應該注意,要晉升主管,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調查發現,想成為初階主管,企業首重溝通力(68.1%),其次是抗壓力(54.6%)、態度力(52.1%)、專業力(32.6%)、反應力(19%);等到變成高階經理人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溝通力(68.4%),其次則是專業力(53.6%)、抗壓力(31.2%)、態度力(23%)、跟創造力(22.7%)(詳見圖7)。

溝通能力是企業挑選主管的第一能力。

初階主管是主管跟下屬之間的橋樑,要學會雙方同步溝通,並能清楚傳達客戶想法讓高層主管知道。除了溝通要少說多聽之外,初階主管常常面臨承擔業績的壓力,加上必須面對客戶的第一線問題,除了要抗壓性夠高之外,好的臨場反應也是身為初階主管的必備能力。

進階,準備要晉升高階主管,則是要讓員工知道,公司未來願景、前進的方向。必須面對更多影響公司營運的決策,所以由經驗累積而成的專業力,有助於立即判斷重要決策。

除此之外,高階主管反而更需要創造力,因為必須隨時接受外界的訊息,知道產業的脈動跟近況,也必須要想出更前衛的東西,帶領這間公司繼續往下走,走出公司願景,與未來要走的方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