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不認識喜劇之王周星馳電影裡配音的那個聲音,沒有那聲「好滴!」就不算是星爺的正宗標記。
「好滴!」他,就是星爺幕後的御用配音員—石班瑜。
某段時間,周星馳一度想用更年輕的配音員,但終究沒有人能比石班瑜更完美的詮釋星氏表演,只好再度回頭找他,「因為我的聲音太鮮明了,其他配音員只能模仿我」。
石班瑜鮮明的聲音性格,並非與生俱來。1982 年初入行時,石班瑜坐了8 年冷板凳,這段時間找上門的角色,不是壞人,就是太監,第一個角色還是侏儒。
沒有英雄氣的聲音,怎麼可能出頭天?碰上天生條件差,很多人可能馬上打起退堂鼓,但是石班瑜完全不信邪。自信中有一種扭轉局面的能力,關鍵就在跨越自己的膽量線。
他,不想成敗、不計較,人家說不行,他一定試,就是憨膽的自信,加上他不斷用丹田練硬底子功,20 多年來他一直是台灣配音界的頭號人物。
因為皮膚過敏的體質,石班瑜臉色紅潤,戴起眼鏡研究劇本時,看起來有點嚴肅,但是當他一開口配音,就好像施了一種魔法,每個角色都栩栩如生。
就是先天受限,反而讓他對自己的工作要求井一定到底;就是因為先天劣勢,反而激發他在台詞中加入「石氏創意」,不管是《大話西遊》中的「I 服了U」、唐伯虎說出「Follow me」、「好滴」,已經成為一種有底氣的「石班瑜式自信」。
聲音自信1: 有專業 講話才有底氣
缺點,真的可以練嗎?
石班瑜原本在廣播電台擔任錄音師,出於興趣,他在1982 年開始投入配音領域,但是天生聲音又尖又細,完全不符合電影裡男主角「英雄腔」的條件,所以他最常配的角色是壞蛋、小丑還有太監,第一部電影配音的角色,則是一個侏儒。
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人可能會沮喪抱怨,或是趁早思考是否要轉行,但石班瑜只是單純地想,如何改正自己的缺點,讓自己愈來愈好。
年輕時不懂得如何共鳴,也不知道什麼是「用丹田」,沒關係,「就是練」,人在大笑吼叫時,一定會不自覺用到腹部的力量,所以石班瑜每天進錄音室關起門來開始鬼吼鬼叫,練到有一天,講話時腹部會動,「這樣就練出來了,」石班瑜說。
有人說他講話不夠靈活,那就每天練舌頭。石班瑜每天念繞口令,「打南邊兒來了個啞巴,腰裡頭別了個喇叭……」,直到自己可以靈活調動舌頭。
配古裝劇時,發現自己不會發國語的捲舌音,石班瑜就跟著來自北京的同事,對方走到哪、聊到哪,石班瑜就坐在旁邊聽,聽了之後就一句句默念。這還不夠,因為配音時,配音演員同一時間要看畫面、記對白、聽聲音、做表情、配聲音,沒時間考慮這個字要不要捲舌,所以他買了一本小字典,走到哪,就把有捲舌的字背下來。
不去想成敗,也不去計較, 就是一股勁地投入,現在石班瑜是別人眼中「疑難雜症」的救星,很多別人覺得難配的角色,他都可以遊刃有餘地配出來。
「自信,我覺得是對自己工作上的要求,」石班瑜斬釘截鐵地說。很多人眼高手低,總是覺得做這個太煩、那個太無聊,沒有辦法在一個工作上認認真真去鑽營,石班瑜卻認為,對自己的工作有深入的認識了解,把事情做到最好,完全達到高標,就是自信。台灣及大陸的周星馳影迷,都是透過石班瑜的聲音,才真正認識周星馳的滑稽與無釐頭的搞笑風格。
聲音自信2: 能入戲 讓角色活起來
1990 年,石班瑜為周星馳的《賭俠》配音,但是這段合作,其實是一個誤打誤撞的巧合。在《賭俠》中,周星馳與劉德華合作,電影公司希望找到一個和劉德華正氣英挺聲音形成鮮明對比的配音員,而石班瑜又尖又高的非主流聲音,居然與周星馳誇張的表演非常合拍,自此之後,從《整人專家》、《逃學威龍》系列、《上海灘賭聖》,一直到《長江七號》,周星馳的所有作品幾乎都是由他配音完成。為周星馳配音,其實是件很辛苦的工作,常常一句話要重複說上十幾遍才能配好,因為周星馳說話的語調、語句長短經常變化,也常出現特殊即興表現方式,所以石班瑜有空時,就研究周星馳的表演,想辦法讓自己和周星馳「同步」,才能精準抓住角色的精髓。
配音不是把台詞轉換成另外一種語言就好,石班瑜說,配音,其實就是去配那個角色的個性,模仿他的表情、動作,用聲音施法,讓自己變成那個角色。
聲音自信3: 夠創意 讓自己不可取代
而要讓自己盡可能成為角色的唯一方法,就是摒除一切雜念,全心投入。石班瑜說,錄音室門口有一排隱形掛勾,進去前,就要把自己的心情統統掛上去,工作結束之後,再一一把這些心情拿回來,不受到自己的情緒干擾,才能真正進入角色。
喜劇之王周星馳的電影經典台詞,常被人奉為當下最時髦的口頭禪。然而很少人知道,很多「經典」並不是出自周星馳之口,而是由石班瑜所創造。
一開始為周星馳配音,石班瑜靠的是模仿,但是如果只是跟在周星馳後面,就永遠無法建立屬於自己的風格,所以當電影台詞從廣東話轉換成國語,石班瑜總是會自己去想中文的詮釋,想辦法讓台詞更搞笑。
以《少林足球》為例,周星馳飾演一個從鄉下來到大城市的人,講的是很土的廣東話,但是如何用國語呈現那種土氣的感覺呢?用台語、台灣國語或是中國其他方言都不適合,石班瑜靈光一閃,最後乾脆把劇中所有「的」都改成「滴」,結果造成流行,很多人講話時都喜歡模仿這種獨特的腔調。
在戲中擅自更動台詞,難道不怕被導演責罵嗎?石班瑜卻說,注入自己的創意,台詞才有生命,角色也才會鮮活起來,「當你覺得自己的工作研判是對的,你就要敢把它說出來。」這也是另外一種自信的展現。
石班瑜最常說,因為人本來就是0,只要敢開口,就有50 分,若得到人家同意,就有100 分;但如果永遠不開口,就永遠不會獲得,一直停留在空白,「拉掉面子,去試就是了。」這就是石班瑜的自信,也是他的聲音魔法背後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