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知道,走在正確的道路,需要多大的勇氣。」
這是《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電影預告片一句對白,也是蔡岳勳最喜歡的一句對白,參與演出的趙又廷取笑他說:「演這部戲,根本就是導演把內心隱藏許久、無法爆發的東西,藉由我的身體爆發出來。」
拚命的個性,絕不妥協,這就是蔡岳勳。
要讀懂蔡岳勳,就像要讀懂一部偵探懸疑片,如果你只是停格放大來看他,看到的只是一個拚命跟體制衝撞的瘋子,難搞、龜毛,明明眼前有路可走,偏偏要撞牆尋找另一個出口;你得看到最後,才弄懂全案的風貌,原來,他真的是一個瘋子,卻是一個很有紀律的瘋子。
一個有計畫的瘋子
蔡岳勳的瘋子哲學:「這些年其實很多人覺得我愛花錢,漫無目的,是一個天馬行空的神經病,但是其實我要更正,我是一個很有計畫的瘋子,我所想的都規畫好了。」
懸疑偵探片一開始,總是從一件已發生的事情開始回溯既往,抽絲剝繭,究竟怎樣的過程才會走到這樣的結果?解碼蔡岳勳也是如此,你得先找出為什麼他會被視為瘋子的原因?
黑與白、光明與黑暗,是辨識蔡岳勳電影邏輯很重要的衝突元素。現實世界裡,黑真的是黑,白真的是白,而且一定非黑即白嗎?「有正義感是件好事,但是有太多的正義感就是壞事。」這是電影《痞子英雄》的一句對白,也是蔡岳勳一直想打破電影向來二元對立的邏輯。誰說光明與黑暗是對立的?誰說痞子體內沒有英雄成分?在蔡岳勳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二分法,只有真相。
偏偏影視圈是個營造幻術的地方,對於一個力求真相的人,投身其中是一件辛苦事。當大家都習慣把好萊塢二分法套入說故事公式時,他卻執意要把真相帶入螢幕中,讓大家看到,光明與黑暗、是非與正義,不是只有對立,而是在真實世界裡有各種樣貌,甚至融合在一起;所以他在拍戲細節上比別人都龜毛,就是要給觀眾一個真相。誰說幻術不能營造真實?誰說真實世界不是幻術的縮影?除了在場景上做到力求逼真,大至不惜砸重金請來國外技術團隊指導真實的槍戰場面,甚至在台灣打造亞洲首座專業飛機攝影棚,小至即使只是一個3、4 秒的鏡頭,只不過是一個退休的臥底警察伸手拿相關文件資料,他也堅持資料袋裡一個都不能少,退伍令、機票與護照等都要準備好。
真實,為什麼對蔡岳勳這麼重要?
應該說,蔡岳勳一開始不是從演員做起,也不是從導演開始做起,他最開始是從一個影劇圈的觀眾做起。父親是大導演蔡揚名,蔡岳勳從小就跟著父親在片場做場記,看父親拍戲,影劇圈的虛虛實實,他觀察得比誰都透徹。他在父親的拍戲現場看到,一個真實的場景,有時比會演戲的主角還要來得吸睛,與其作戲,不如來真的,把幻術變成真相,才是魔術師最大的成就。
這就是為什麼他的拍戲邏輯,永遠把觀眾的感受擺在第一,因為他了解觀眾對這個框框的需求;他更知道,只要你在這個框框裡講的故事夠真實,觀眾就會接受;只要一個動作不自然,一個小細節沒有處理好,觀眾因此回到椅子上,代表你的戲是失敗的,不能讓他全神貫注。
他對真相的重視,更多時候是來自於他個人的生命經驗。18 歲進入演藝圈後,他是一個有稜有角、意氣風發的演員,他把夢想做得很大,希望有一天當導演,拍一部聯合國式的三國演義,號召中、日、韓及香港,大家集合最多的資金、最好的演員,完成他史詩一般的夢想。
一度,他被影劇圈的虛名所圍繞,忘了殘酷的真相,直到他接近30 歲那一年,人生中的失戀、失意與做生意失敗全都在同一時間撞擊在一起,把他意氣風發的稜角個性給磨掉了,讓他看到人生的真實、人性的真相。難怪蔣勳說:「失敗的時候是最好的時刻,孤獨時刻回來做自己,反而把自己搞清楚了。」當所有人都離開他,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時,他反而把自己搞清楚了,原來人生不是只有張牙舞爪的一面,原來現實裡沒有絕對的成功與絕對的失敗。
在那個不斷練習承受失敗與黑暗的時刻,他更發現自己擁有一個重要的特質,那就是驚人的意志力。原來,他的意志力會讓他像瘋子一般發揮蠻勁,不顧一切地撐下去。
這樣的蠻勁,小時候,他曾經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他想把一個擺了10 年都未曾清理過的魚缸打掃乾淨,他就會花一個下午把它清理完畢,做到像剛買回來的魚缸一樣的簇新。但是長大以後他曾經失落這個特質一段時間,因為失敗,因為開始跟自己相處,反而找回了。
一個等不得的先鋒
蔡岳勳的瘋子樂趣:「當瘋子,其實是很有趣的,只要你有計畫的讓大家看到,你是一個深謀遠慮的瘋子。」
蔡岳勳曾經說,如果他生在原始社會,當水源枯竭時,他一定是第一個拿起長茅衝向山頭尋找水源的那個人。換句話說,困境之於他,與其坐以待斃,他寧願打前鋒上陣,拚死也要找到出路來。
《流星花園》開拍時,他只是一個新銳導演,卻立刻背上難搞難纏的罵名,因為他的拍片邏輯不走跟別人一樣的路,因為他不夠謙虛,拒絕從眾。
當時是國片最黑暗的時期,整個台灣電視環境也正在沒落,沒有人要看台灣本土自製的連續劇,電視台紛紛用大陸劇與港劇來塞飽觀眾,每個人都用坐以待斃的心情,坐困台灣影視環境的愁城,偏偏蔡岳勳不是這樣的人,他要重新打造台灣影視產業的新規格,讓影視產業重新站起來。
《流星花園》成功進軍亞洲市場後,他更找到解套台灣影劇圈困境的方式,原來,跨國際市場才是台灣影劇產業未來。
為了打造新的產業規格,讓大家看到這條路是真的可行,別人拍戲靠量取勝,只要打鐵趁熱趕緊傾銷出去就好了,但是蔡岳勳拍戲,硬是要用質來衝開市場,只要把質感做出來,市場就會被他再往外推出一大步,這是他所信奉的鐵律。
技術失傳?只要肯花錢請來國外專業團隊指導就可以學到了;台灣沒有影城?那就自己打造一個;喪失說故事技巧?那就鑽研歐美影集,找出無國界電視語言,抓住精準的拍戲節奏。當別人拍醫院只用一個場景時,他卻可以拼湊出七個場景;當別人不敢在台灣拍警匪槍戰,他卻能排除萬難請官方合作,借到高雄捷運列車,拍攝劫車畫面。
一般人大可以怪罪拍戲外在限制太多,法令礙手礙腳,最後停留在原地踏步的特效鏡頭;但是原地踏步,絕對不是蔡岳勳的個性,他知道特效已經把觀眾看疲了,唯有實拍才能抓住更多觀眾眼睛。
果真,每拍一部戲,他就把台灣的影視規格往國際舞台上推了一大步,他的雄心壯志還不只如此,他想要把影劇產業當作火車頭,只要把戲拍好,讓國際看到,就能帶動觀光、音樂相關文化產業發展。
一個台痞精神的示範
蔡岳勳的台痞精神:「不一定要賺到錢,才是賺。我賺到了一部電影,未來我想賺的是台灣30 年以上的電影榮景。」
懸疑片精彩的地方,就在於觀眾看到尾聲才發現,原來最不可能的那個人,才是真正深謀遠慮的幕後藏鏡人。蔡岳勳也是,到頭來,大家才發現,原來他不是難搞而已,而是一個深謀遠慮的瘋子。
急功好利的社會,大家都忙著變通過生活,為什麼他選擇堅持到底?
或許是他生長在戲劇世家,他曾經看過老台灣人習慣看長不看近的做事態度,那是他所欣賞的古早美好特質,也是他認為的台痞精神,絕不是現在變通能力變強卻看短的台灣人,所以他選擇看事情的角度用遠距鏡頭代替特寫。
就連拍戲幕後的工作方式,他也看不順眼,硬是要破陳出新,制定新規格。
當大家已經習慣放飯時間蹲在地上撿便當吃時,蔡岳勳找來熱炒餐廳,把熱菜排滿一長桌,要求大家坐在椅子上認真吃飯,還提供下午茶與冷熱飲,他的理由是,拍戲也是有尊嚴的,何必過得像乞丐一般苦哈哈;他還計畫打造一個獨立餐飲公司,專門為拍戲工作者服務,裡面有流動餐車,還提供絕不馬虎的餐飲,讓它產業化。
誰說拍電影不是一件開心的事?當一個義無反顧的瘋子,也有他的樂趣存在。當大家都跟他說不可能,做不到時,他卻打定主意永遠當一個影視先鋒者,邊喊開麥拉,自己就先執起長茅向前衝。
就像拍戲,他要賺的是台灣影視產業30 年的榮景,榮景賺到了,他能伸展的池子就可以擴大;如果只考慮這部戲可以賺多少錢,就賺不到未來。
他說,只要把時間拉長,再痛苦的事情就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