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東京小確幸:愛地球、愛人間、愛萬物

東京設計師週》

周寶妮
user

周寶妮

2012-01-01

瀏覽數 3,450+

東京小確幸:愛地球、愛人間、愛萬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日本地震災難帶來哀傷、苦痛,但是災後的日本,在愛與感謝中重生!

因為哀傷,讓我們更懂得感謝;因為苦痛,讓我們學會重新去愛。當一切都必須捨去,我們才發現擁有的美好!

作為亞洲最成熟的設計城市—東京,設計的變化,總能在每年設計師週裡嗅出氛圍,關於「愛」,就是2011 年東京設計師週(Tokyo Designers Week)的主題,從「LOVE ─愛地球、愛人間、愛萬物」出發,透過設計,教我們將眼光再度聚焦在生活空間、食物與每一張真誠感謝的臉孔,堆疊出許許多多微小的幸福。

東京設計師週主要分為6 個展區,主場館環境設計Tent、貨櫃倉庫區、學生作品展、TDW DOME及TDW ART,由企業團體等知名的公司設攤,知名公司的攤位仍是氣勢十足,展示著最新的技術,愈往後走攤位愈小,一如大部分大型展覽一般,小攤位們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在主場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以木頭搭建的「Tohoku to the Future 未來遺產」,在雜亂的攤位中獨樹一格,以長短不一的細木條緊密搭建出的展場,參觀者必須小心的穿梭在只容一人通過的走道裡,會場中嘈雜的聲音突然消失,滿心找尋展品藏在什麼地方。

此展場主要是為了支援311 震災發生地東北所設置的,隱身在木條之中的會津木綿、南部鐵器、漆器等東北重要的文化製品,僅容旋馬的空間裡,參觀者能夠專心並仔細的觀賞作品的工法技藝,看到支援東北的主題時,不禁心中一痛,海嘯的畫面仍在腦中揮之不去,但展場細緻的設計,讓參觀者在觀賞工藝品的同時,能夠安靜反芻看到技藝的感動,隱身在木作之中,彷彿是重現了這些專家們在創作時的情境,展名「未來遺產」,呈現了東北復興的活力及壯闊感。

小空間也能有大風景

你曾經想像過,人類最少只需要移動多少距離,就可以生活,而且可以非常的舒適快樂。

積水建設與ACTUS 合作的「小小生活展」(小さな生活展)可愛溫馨,這個展覽揭示即使是避難所,有愛的重要。你能想像,只有84 平方公尺(約25.41坪)的空間裡,有10 個小小的空間,但這樣促狹的空間,如果有愛,即使在單位面積僅4 平方公尺(約1.2坪)的容身空間裡,是否依然舒適?

1.2 坪大的旅館,應該看到的是怎樣的風景?一樓是臥室,二樓是起居室,超乎想像挑高的空間,可以在自己家裡進行攀岩訓練! 不拘泥於居住空間的大小,在這樣小小的空間裡還可以有怎樣的新發現?

日本居住空間狹小舉世聞名,「小小生活展」提供參觀者對於生活空間全新的思考方向,即便是在廁所裡,也可以有小驚喜。不哀怨空間太小,利用無限大的想像力創造空間使用的可能性,可以冥想、也可以遊樂,這個展覽提供了在狹窄都市中生活的人們,對空間想像可以有無限的視點。

參觀者穿梭在這25 坪大的10 個小房間裡,自在的打著乒乓球,其實,創造小小的快樂,才是自在生活最重要的起點。

一個笑 一份感謝 一股力量

「ARIGATO PROJECT」,是今年設計師週中特別的一個區域,311 震災後,日本東北岩手、福島、宮城等縣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奧援,透過這次展覽,向每一雙溫暖的手傳遞感謝。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參與展覽製作的學生們在影帶中笑著跳著,傳遞著他們滿心的謝意,畫面中的孩子們笑得開心,但看著這樣的畫面卻不覺更為他們擔心起來,災難至展覽開始僅剛過半年,日本東北的復原狀況應該還未全上軌道,然而在震災後很短的時間內,這些受災的日本人民就必須要帶著笑容向世界展現他們的活力,那笑容的背後又帶著多少辛酸跟害怕?

震災一開始,奧援不斷進入,現今日本受到輻射汙染的狀況有多嚴重,外界不得而知,但日本民族性使然,自制不喧鬧的人民們走過了多次巨大的自然災害,在這一次,大家都還難忘那海嘯吞噬城市的畫面時,日本人卻展現了他們最強韌而堅忍的態度,傳遞給世界上的人,「ARIGATO」,我們站起來了!

靜坐在展場中看著這些看起來要傳遞快樂且正面訊息的展品,內心卻為這些受苦的日本人民流下了眼淚。

純粹是最偉大的力量

面對苦難,最重要的是填飽肚子,才有力氣再戰,我們又該如何思考與食物的關係?

以Zagat 為首的展示區域,便上演一場美食饗宴:桌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白色餐盤,但盤子上卻沒有任何食物,只聽見酒杯清脆的碰撞聲,就像在餐廳裡吃飯一樣,只是沒見到任何香噴噴的菜出現在盤子上,只有食物的影像,一道一道的端上又消失,你記得昨天吃過什麼了嗎?

而這樣的盛宴多久會在你的生命中出現一次?這樣的盛宴食用之後又留下了什麼?

倉庫裡滿爬著蝸牛的空殼,這個在法式料理菜單中一定會出現的食材,在牠下鍋之前,需要用鹽水清潔,在進入人類身體之前,泡在鹽水中的蝸牛不斷吐出泡沫,直到牠徹底的淨身完成,人們再將牠變成餐桌上的佳餚。

蘿蔔的葉子原來這樣可愛,但是,它的下半身卻早已進入我們的身體,以具象或非具象的概念傳遞食物與人類存活的關係,吃東西是人類活下去必須的活動,在品嘗美味的同時,這些食物跟人之間有多麼密切的連結,不是艱澀討論有機或農藥,也不提高層級去討論宗教等精神議題,單純就食物與人之間的關聯性,小巧可愛的概念,讓參觀者發現,質樸純粹是如此的珍貴。

每年在秋天舉行的東京設計師週,都吸引許多台灣的設計師或粉絲前往朝聖,發想刺激新的概念也好,尋找更多發展的機會也好,這次在小攤位區也有許多來自台灣的設計團隊。

不同於多數台灣設計展,雖然也像大拜拜一樣,不完全覺得完美,但是東京設計師週似乎比台灣的展覽少了一點商業氣息,不若在世貿展覽館裡,設計師們努力找尋媒合的機會,希望能夠賣出商品,看到更多的是一些單純簡單的概念。

或許離商品化還有些距離,也或許它已經是一個完美的商品。

但是,在這裡不強調商品本身的價值,而是用希望能夠提醒參觀者一些觀察生活的方式,提供了一個新穎的視點,也開闊了想像的世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